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天、地、三才各有其道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能量密集化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接纳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限制,但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品格,与天地并列为三。

  • 标签: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 简介:古人常以天、地、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有一系统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是自然一切。天、地、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是人本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是心外一切。世间万物发展都是有因果,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是心内一切。天地应与我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 标签: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 简介:以“应该”语言来表达具有规范性实践规则,并以此去引导行动,这是现代实践哲学一个基础思想。通常认为,在两个关键指标上,道德意义上“应该”不同于其他意义上“应该”概念。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表征规范特征,另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蕴含规范力量。

  • 标签: 道德原则 绝对律令 “应该” 逃避 神话 实践哲学
  • 简介:7月16~18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和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12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哲学学会 中国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会
  • 简介:“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概括为中国“近代发生。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特别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化与现时代关系,实际上正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获得某种自我意识来源。阳明学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这个时代产物,它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精神表达,另一方面也尝试提供了一套解决这个时代所面临问题方案,包括“如何塑造一种新主体状态和伦理生活”、“如何编成一种新社会秩序与政治形态”思考。

  • 标签: 中国近代哲学 阳明学 近代性 学术思想 晚明 明代
  • 简介:近来,随着城镇医疗救助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医疗救助给付公平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8-2012年28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测量与分解法,考察了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不平等性地区差异构成因素和贡献因素。结果发现:城镇医疗救助给付存在比较严重"横向不公平"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地区不平等日趋显著。其中,从地区特征来看,给付水平不平等主要来自地区内,以东部地区不平等最为严重。从给付结构来看,"一次救助"(资助参保)较"二次救助"(大病救助)不平等更为凸出。本研究还发现,加大"一次救助"人均给付投入力度,有助于降低总体给付不平等

  • 标签: 城镇医疗救助 横向公平 给付水平 给付结构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 简介:12月13~14H在复旦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20余家单位50余名从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学者,对于“现代与中国精神”进行了跨专业、多视角深入交流和探讨。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现代性 专家论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8月16—17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前瞻研究和深入探讨。主要议题有:复杂与社会治理;大数据、云计算与复杂系统科学哲学;人类社会系统中互动与复杂适应系统。

  • 标签: 科学哲学 复杂系统 复杂性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内蒙古大学
  • 简介:行动者做他所做理由是什么?这样理由是行动者实际上据以作出某个行动理由,即驱动性理由,以下简称行动理由。自戴维森以来流行看法是,行动理由是作为行动者心理状态欲念和信念。这个观点又被称作心理主义。

  • 标签: 行动者 心理状态 心理主义 驱动性 戴维森 信念
  • 简介:正义究竟是一个伦理概念还是一个法权概念,这取决于人们判断该概念视角。对于我们来说,作为方法论唯物史观总体观,对于正义概念及其具体材料阐释积极意义在于,揭露德性失败和世界历史进程胜利之最为极端矛盾。

  • 标签: 正义概念 伦理 马克思 批判 世界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
  • 简介:与启蒙精神对话,至今仍是思想界不能回避挑战之一。特别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站在古与今、中与西双重难题之间,既要探索启蒙本身历久弥新价值,又要尝试回答这种价值对于当代中国思想与实践意义何在。这里选编一组文章,分别从启蒙思想历史构成、中西“理性”观比较、启蒙精神与中国现代化,以及启蒙传统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开了“启蒙”神秘面纱,阐述了启蒙精神的当代价值,特别是启蒙精神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很强代表、启发性和很高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正如启蒙是一项未竞事业,关于启蒙研究同样未完待续。

  • 标签: 启蒙思想 《判断力批判》 现代化事业 启蒙精神 视阈 现代价值
  • 简介:《管子》一书中多处论及吏治问题。我们把这些资料联系起来,会发现《管子》有着比较完整吏治思想与管理思路。《管子》吏治思想基本内容,以及在官吏自选拔、试用、监督、到奖惩与任免诸环节上制度设计与见解,都对封建社会吏治观念形成了开创思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可鉴之处。

  • 标签: 《管子》 吏治 影响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陶渊明对《周易》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天地之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在东晋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陶渊明 《周易》 东晋 易学传播
  • 简介:徐光启生活于社会历史转变较大时代,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形势下,满怀爱国热忱,在军事上力图用西方传入技术装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改变明廷面临危局。徐光启提出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是建设一支精锐部队根本途径。还具体提出了如何实现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办法。为了挽救明王朝衰弱形势,徐光启对边海防既提出了总体战略,也提出了局部战略,既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提出了战术问题。

  • 标签: 徐光启 军事思想 坚甲利器 实选实练 边海防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和“信念”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和《理想国》。《美诺》和《泰阿泰德》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冲突。《美诺》和《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舒茨现象学始于对社会世界探索,在现象学运动中以社会现象学为其标识。在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理论关联,分析和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
  • 简介:10月8~12日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东西方中心共同举办。本次会议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2013年7月在韩国成立)成立后首次会议。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4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商讨经由儒学思想和价值影响与塑造世界文化新秩序建立可能

  • 标签: 世界文化 儒学价值 文化秩序 国际学术会议 夏威夷大学 文化研究
  • 简介:与传统哲学对直观感性理解不同,胡塞尔提出范畴直观表明,范畴客观形式能够通过客体化行为综合功能构造自身,从而成为可直观把握认识对象。但在阿多诺看来,范畴直观只是观念论一种伪造,其根源实质上也仅在于逻辑有效性向主观方面的移置。

  • 标签: 阿多诺 范畴 批判 逻辑有效性 传统哲学 综合功能
  • 简介:文浅意深却足为万物之至理道家“无为”二字,如何从哲学根本之处、以贯通无碍之心,说个透彻明白?本文拟对“无为”多个层次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尝试整理出一个“无为”内涵结构。

  • 标签: “无为” “道” 老子 内涵结构 道家 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