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9月22—26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大学共同主办。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布朗(HarveyBrown)教授、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大学科学哲学与伦理中心主任胡恩(PaulHoyningen—Huene)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公司治理和经济伦理中心主任绍尔茨(MarkusScholz)、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哲学系凯瑞尔(MartinCarrier)教授和门克(CornelisMenke)教授、德国马格德堡哲学系莱尔(HolgerLyre)教授,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与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部分师生约7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包括量子力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史、生态哲学、认知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以及技术哲学等。

  • 标签: 科学技术哲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哲学 科学研究所 上海大学 论坛
  • 简介: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为“科学技术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方向一直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次研讨会旨在纪念该校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中心主任刘孝廷回顾了中心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晓力教授作为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也发表了感想。

  • 标签: 科学技术 哲学问题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人文研究
  • 简介:本年度举办第48—54期。(1)第48期,3月20日,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教授宾涅(MichaelBeaney)主讲,题为“分析哲学和哲学史:理性重建观念”。(2)第49期,4月22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系教授施泰因(MarkSteiner)主讲,题为“从数学中所得多于投入”。(3)第50期,9月25日,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梁益埔主讲,题为“理解作为主体的自我”。(4)第51期,10月11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唐浩、山东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任会明,分别作“维特根斯坦和内在外在的二元论”、“延展认知和沼泽人”的报告。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国人民 学科学 社会 台湾大学 维特根斯坦
  • 简介:本年度举办5讲。(1)3月13日,第91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主讲,题为“致毁知识与科技危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2)11月15日,第92讲,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陈秀芬主讲,题为“谈话可以治病吗?论金元明清医学中的‘以情胜情”’。(3)11月22日,第93讲,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家范岱年主讲,题为“从科玄论战90周年看科学和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和形而上学”。

  • 标签: 自然科学史 科学哲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论坛 致毁知识
  • 简介:大学精神与大学尺度是一流大学软实力建设的两个必备要素.本文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成长与发展为例,通过对伯克利成功发展的经验分析以及笔者的近距离观察,从大学精神的物化到大学尺度的规训两个视角,探讨成为一流大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潜质,也反思了伯克利作为一流大学的无奈.本文还对今后中国大学的改革进行了思考,并从经费多元、治理模式、精神再塑、知识创造四方面提出了中国大学的未来改革方向.

  • 标签: 大学精神 尺度 伯克利 中国大学 教育改革
  • 简介:(1)2013年1月5日在中国科学大学举行,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王晓阳副教授作题为“物理世界中的心灵”的主题报告,对金在权教授的《物理世界中的心灵》中的有关观点作出回应。(2)3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籍教师李牧(DanielLim)作题为“一个二元论者能够采取伯奈特的策略吗?”的讲座。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学术论坛 学科学 中国科学院 青年
  • 简介:<正>任一社会都是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中国当前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方面的相应进步。因此,哲学这一社会发展的目的理念与文化进步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提供者,在中国历史转折的这一关键时期,责无旁贷地应当承担起自己的重负。中国哲学重建的必然性,正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形成一种呼声。

  • 标签: 科学主义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本体论 西方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 简介: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线路,不同文明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程度,但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近代科学作为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也同时是古代多种文明融合的产物.科学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属的文化逻辑,但反过来具备同等文化逻辑的文明未必就一定产生科学.科学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它没有必要成为所有文明的必经之路.我们在尊重、发展作为现代化工具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反对用科学话语来解释工具之上的东西.

  • 标签: 科学 文化 逻辑 易经
  • 简介:7月5—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科技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筹)、学术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主题为“人类尊严与技术理性:自我理解的可能性和挑战”。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哲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荷兰 专业委员会 论坛
  • 简介:3月8-17日,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和古典学教授彼得·辛普森(PeterSimpson),就亚里士多德的四部伦理著作作了四次讲座。在讲座中,辛普森教授系统回顾了有关亚里士多德四部伦理学著作真伪的学界争论,用充分的内部和外部证据阐明这些著作是亚里士多德为不同听众撰写的,因有着不同的目的,从而导致了这些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辛普森教授还用丰富的材料讨论了当前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在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 标签: 《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亚里士多德 论坛 辛普森 大学哲学
  • 简介:12月12—20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与欧洲研究生院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Mitcham)教授,以“探索和思考技术:西方技术传统中的哲学、伦理和政治”为题作系列讲座,内容分别为:(1)西方哲学与技术研究的四代划分;(2)第二代:从自由的技术到威胁文化发展的技术;(3)第三代:在批判中寻求与进步技术的共处;(4)约翰·杜威:一个被忽视的第二代贡献者;(5)从伦理学到政策1:科技的应用伦理学;(6)从伦理学到政策2:科技的政治与政策;(7)理性或者启示:技术哲学的未来。

  • 标签: 技术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 讲座 卡尔 应用伦理学
  • 简介:3月18—31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率领由副院长韩东晖教授、副院长魏德东副教授、院长助理及外事办主任温海明教授、臧峰宇副教授、李科林博士、刘玮博士组成的哲学院教师代表团访问英国。19—20日,哲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联合主办了题为“启蒙与中国:哲学含义、政治影响与社会变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团 学院 英国 国际学术研讨会 副教授
  • 简介: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科学哲学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的引入,科学不再被简单地视为正确的知识体系以及哲学原理的例证或其新范畴的来源;科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曾经使中国科学哲学在突破思想壁垒的过程中较为便利地取得了旨趣的合法性,但中国科学哲学家们很快把对普遍性的寻求纳入到根植于本土知识与文化需求的“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哲学的长征”之中。

  • 标签: 科学社会学 活动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科学哲学家 哲学原理 知识体系
  • 简介:7月21—2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主题为“知识发挥作用”,具体探讨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科学技术、医学史以及科技与社会、哲学与逻辑等,是迄今为止科学史学界最为盛大的一次学术会议:参会的国家有100多个,国际团体20多个;正式注册发表论文的代表近1800名;会议专题分会场多达220多个,学术报告近500场。中国多名学者与学生参会,清华大学刘钝教授作为国际科技史协会主席,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 标签: 医学史 科学 国际 技术 科技与社会 曼彻斯特
  • 简介:<正>对朱熹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不少评论。褒者常常引用美国R.A.尤里达教授的话:“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的独有成果和财富,也不仅仅是亚理士多德、欧几里德、哥白尼和牛顿的财产——其中也有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的功劳。”(《中国古代的物理学和自然观》,见《美国物理学杂志》43卷第2期)李约瑟也说:“从科学史的观点来看,或许可以说,他(指朱熹)的成就要比托马斯·阿奎那大得多。”(《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2卷506页)贬者则认为当程朱理学被奉为官学以后,统治中国七百余年,在此期间,我国科学技术就由宋元高峰渐趋跌落。十六世纪以后西方近代科学革命骤起,距离越来越大,造成了一百多年来的落后局面,以至今日之艰难,对此,理学难辞其咎。这是一个颇为令人困惑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朱熹 李约瑟 托马斯·阿奎那 中国科学技术史 物理学 自然科学
  • 简介:<正>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的规律与联系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通常是由科学家提出来的,同时又经过实验的验证和检验,当然归根到底科学来源于实践。人类认识自然、洞察规律的能力来源于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把握规律,提出科学理论所运用的语言、逻

  • 标签: 爱因斯坦 普遍性 信念 中世纪 马克思 价值取向
  • 简介:9月24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新教授主持,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简要介绍了湖北大学的情况。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肯定了湖北大学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应以此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当代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成立,将为研究学术理论、发展大众文化、弘扬主流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促进湖北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进步。

  • 标签: 湖北大学 揭牌仪式 研究院 发展论坛 中国文化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