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量证据表明库恩思想SSK确实有关联,而库恩本人晚年却极力想之划清界限,还对SSK作出了严厉批评。然而库恩对SSK强纲领理解并不准确。他认为强纲领主张知识完全是社会建构,这根本上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强”是相对于以前科学社会学主要针对错误、偏差进行社会学分析之“弱”而言,强纲领主张扩展研究范围,对所有知识(包括对和错)进行社会学分析,即研究对象变化导致它由弱变强。相当多学者认为库恩立场符合相对主义特征,而相对主义某个版本可以做到逻辑自洽。

  • 标签: 相对主义 SSK 库恩 社会学分析 科学社会学 强纲领
  • 简介:齐鲁两国实行不同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礼俗.两种迥然不同建国方针,在葬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 标签: 齐鲁 “因其俗 简其礼” “变其俗 革其礼” 葬俗
  • 简介:  临淄齐文化研究社于1999年12月3日在齐国故都临淄召开了齐研讨会.党政及有关部门领导人、齐研究学者共38人到会.研讨会收到论文20篇,其内容就纵向讲,上湘三代,下及秦汉;就其横向讲,涉及到了齐地、…………

  • 标签:
  • 简介: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老子》整理出版,对于《老子》一书文献和思想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极大贡献和推动。北大藏汉简抄写年代应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老子》时代略早一些。竹简《老子》分上下两篇,帛书本同中有异。从帛书甲乙本到西汉竹书《老子》,再到严遵《老子归》,这是秦汉之际到西汉后期四部《老子》文本。

  • 标签: 竹简《老子》 《老子指归》 西汉后期 竹书 整理出版 北京大学
  • 简介:商品经济齐鲁文化散论──兼谈文化研究孙竟昊一"文革"落幕后,文化建设得以拓荒奠基。八十年代初掀起起文化史和文化讨论热,则直接缘自以商品市场经济为嚆矢和杼机改革开放激荡和感召。反思文化传统,检讨民族性格,方可以新精神面貌适应和推进经济变革。...

  • 标签: 齐鲁文化 俗文化 商品经济 商品货币关系 周文化 自然经济
  • 简介:从考古资料可知,东周齐国贵族墓葬有的殉葬马匹,集中见于中高级贵族墓葬中。殉葬马匹应按照一定标准选取,而非随意使用,其殉葬方式包括车马同殉和单独殉马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可知,在春秋早中期,齐国殉马主要是由东部莱国输入;春秋晚期开始主要是由本国饲养。

  • 标签: 东周 齐国 殉马葬俗 来源
  • 简介:《庄子》一书,注者众多,总其成者陈鼓应先生之《今注今译》;虽称精审,微瑕存焉.本文指出其《内篇》注译之可商者十余条,并归纳其所以致误者,约有三端:日未解謰语,日未明词义,日未通文法.

  • 标签: 《庄子·内篇》 词义 文法 指瑕 连绵字 训诂
  • 简介:<正>齐国在周代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齐国发展和强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有优越自然条件,开明君主和管仲等名相,勤劳勇敢的人民等等,而太公封于齐之初采取“因其,简其礼”统治政策对齐国当时以及后来发展创造了很重要条件。《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了姜太公封于齐之后采取

  • 标签: 齐文化 考古学 东夷文化特征 姜太公 齐国 传统文化
  • 简介:经济规则道德规范●周荣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道德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从社会整体来看,道德滑坡也相当严重。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市场经济发展只能带来道德堕落呢?或者说,市场经济发展是不是必然以牺性道德为代价呢?回答显然是否定。虽...

  • 标签: 道德规范 经济规则 经济与道德 经济规律 经济活动 利益关系
  • 简介:以贤能治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儒家政治理念。儒家对贤能既作了不同定位,又关注其统一。较之政治领域中体制、程序,贤能更多地与人内在品格、能力相关联。与此相联系,肯定贤能在政治实践中作用,对于避免仅仅将政治运作限定于体制、程序等形式层面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当然,贤能作为个体性品格和能力,其作用本身无法完全体制、规范、程序等相分离,贤能者本身之进入政治实践领域以及对其可能产生消极趋向限定,也需要体制、程序等层面的担保。由此,实践主体层面的贤能与政治体制层面的程序系统并非彼此相斥。

  • 标签: 政治理念 意义 程序系统 政治体制 政治实践 政治领域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科层化技术化作为社会整体合理化进程必然产物,在制度上和结构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科层体系必然带来技术化,技术化是科层体系组织和行为特征。技术化本身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层体系,而科层体系内部自我约束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所有的政治目标和要求都只能在这个体系之外形成,并且通过自主外在力量来监督科层体系予以实现和落实。现代中国社会转型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政治日益技术化,而这个趋势同时又与高度科层化结合在一起。

  • 标签: 政治目标 技术化 合理性 意义 现代社会 行为特征
  • 简介:苏格拉底在《小西皮斯》篇中对说谎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主动说谎的人比非主动说谎的人优秀,这是因为他在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中个人自身原则比社会习俗更重要。从苏格拉底角度出发来分析《论语》中孔子主张“父子互隐”原因,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个人在道德判断中重要性有着极大肯定,由此可知“父子互隐”和“为仁由己”也有着紧密关联。

  • 标签: 父子互隐 孔子 苏格拉底 说谎
  • 简介:儒家伦理民族特色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 标签: 儒家伦理 民族特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传统道德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伦理
  • 简介:天下观是儒家个人世界关系最高表达。唐虞之际、殷周之间圣哲叙事凸显了儒家“天下而不与”天下观。尧、舜、禹之有天下,泰伯、文王、武王之让天下,都是为了“天下治”,其表征就是“至德”。这样天下观,正是君子投身社会洪流权力取向,即所谓“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

  • 标签: 论语泰伯 至德 天下
  • 简介: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校整理,中国学者吕宗力、栾保群等译《纬书集成》,是纬书整理研究一部力作。然白璧难免微瑕,该书标点断句尚有某些不尽完美之处。就《易纬通卦验》而言,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未辨“推移”为双音复合结构而点破;二、未辨“之言”为训诂术语而点破;三、误认“宫商”为音乐术语而将“出宫”点破;四、未辨“耀魄宝”含义而将“北辰帝”点破;五、不识“日冬至”为冬至别名而点破。

  • 标签: 纬书集成 易纬通卦验 语言 标点
  • 简介:7月8—9日在浙江余杭召开,由浙江大学科技社会发展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科学技术社会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以及浙江大学科技社会发展研究所等单位20余名学者参会。本次会议是教育部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重塑构建研究”阶段性研讨会。

  • 标签: 科技伦理 科研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专题研讨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浙江大学
  • 简介:关学,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创建、于明清发生学派分化并向近代转型关中地域理学形态。作为地域理学关学,尤其是张载之学,其影响又是跨越地域。从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所设专章①算起,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张载关学学说和关学史研究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但该领域仍存在着不少有待澄清疑难问题,其中也包括“关学”概念意涵问题。概念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工具或方法意义。本文提出,“关学”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学术史概念,其结构特征表现为“时间”、“空间”、“学传”三重维度。由这三重维度构成“关学”概念,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诠释模式。

  • 标签: 结构特征 概念 关学 意义 《中国思想通史》 三重维度
  • 简介:文本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易学史上所诠释出来意义却丰富多彩,那么这许多意义究竟是从哪里来呢?意义来源三个方面,即(一)天地赋予以意义,这就是的天地意义;(二)符号(卦爻符号和文字符号)之间逻辑关系会产生意义,这就是的逻辑意义;(三)人类将自己认识投射到上而形成投射意义.这三大意义及其来源有着中国式独特学理,即使是专门研究文本意义西方解释学对之亦不能完全加以解释.

  • 标签: 易经 天地 卦爻符号 解释学
  • 简介:文化工业作为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科技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创造性和人文性重视,使文化成为主导,科技为人所用,重新确立了人主体性地位。设计哲学用创造性和人文关怀重新对文化科技加以整合,它出场不仅给创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注入活力,还暗合了以“创造”为焦点经济社会实践诉求现代性转型,人本身能动性、创造性、艺术化生活追求以及对科技运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主导力量。强调文化和科技整合而非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予以重视问题。

  • 标签: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工业 创意工业 设计哲学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