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若欲顺利迈向未来。我们需要有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人性。这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成年”而已。笔者先前曾就中美教育所共同面对一个挑战一些华人学者进行过交谈:那就是现代性并不能培育出成熟心性。④因为教育改革对于全球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笔者在本篇论文中,试图在那些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中未来教育改革对话方向。笔者将提出三项基本主张,然后据此提供建议以为响应。

  • 标签: 博雅教育 对话 中美 心性 成熟 培养
  • 简介:伯纳德·威廉斯提出过一套名为“距离相对主义”理论,认为“我们”应该悬置对于遥远古代或者未来生活道德判断,因为“我们”无法转投到古代或者未来道德系统中生活,因而与它们只处于“名义上对抗”。结合威廉斯“内在理由”主张,系统地重构出他对于“距离相对主义”论证,由此可以发现,威廉斯对“名义上对抗”这一相对主义适用条件刻画,并不足以保证相对主义只适用于古代或者未来道德观。

  • 标签: 伯纳德·威廉斯 距离的相对主义 名义上的对抗 内在理由 道德相对主义
  • 简介:所有那些知识论上最牢固确立论题之一是:知识不单纯是一种真信念。如此这般被标准描述知识,至少是一个知识论上得到确证真信念,也许是通过作为好证据的确证。但是这个标准概念在知识论上比其应当所是得到更加牢固的确立。在一种知识极简主义看来,知识朴素地是一种真信念。如果不被用作证据,那么一个真信念好证据就一无所是;并且,即使它作为证据而使用,这种用法也只需要被解释为起到了一种原因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从外部”产生知识——真信念。因此,这种证据也许不需要被视作“从内部”导出结果知识一部分——它至少是得到确证信念。

  • 标签: 知识 证据 真信念 知识极简主义 得到确证的真信念 《美诺篇》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性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儿童个体发育中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和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和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
  • 简介: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和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方法,始于苏格拉底,也是柏拉图“相”论来源。苏格拉底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 标签: 正义 定义 价值相对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苏格拉底
  • 简介:朗基诺“批判情境经验主义”(CCE)是介于科学社会研究(SSS)科学哲学研究第三条道路。首先,理性—社会二分法对SSS是不公平,它来自科学哲学。该二分法以及规范认识论观念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康德对事实问题权利问题区分。规范认识论研究对象是科学理念,而SSS对象则是科学实践。情境经验主义SSS具有高度相似性,而朗吉诺试图通过“批判”来规避后者相对主义。但是,SSS并非知识相对主义,它将科学理解为“某处之见”,规范性是不必要

  • 标签: 批判的情境经验主义 朗吉诺 科学的社会研究 规范性
  • 简介:自由概念能动性约束之间是相互兼容。在相容论框架下,信念、欲望和行动响应依赖特征,最终要求一个相应责任概念。理解了人类能动性受约束特征。就有必要采取彼此相兼容自由概念和责任概念。对有约束能动性思想接受,以及对与此相应行动自由概念接受,最终也要求我们拒斥伯林那种对政治自由概念流行一时、但纯属虚构“二分法”式理解。

  • 标签: 行动自由 能动性 价值 政治自由
  • 简介:越是遥不可及终极问题就似乎更吸引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假如人生千岁,生活许多问题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教育、工作和时间观念会有所变化;假如人生万岁,所有问题就恐怕会有实质变化,人们道德、

  • 标签: 终极问题 时间观念 人生 生活
  • 简介:对于数学来说,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部分对时空观念进行先验研究意义在于,此框架不仅可以为现实数学成就提供一种哲学辩护,而且还确立了某种主体性认知结构对于数学结构奠基关系。康德之后一些哲学家对其数学哲学批评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对感性论数学关系误解,但康德本人也有一定责任。先验哲学可以从认知主体角度为数学实际形态提供某种必要性解释,这条进路直至今日仍具有生命力。

  • 标签: 先验感性论 先验哲学 数学哲学
  • 简介:通常技术是经典技术。当量子力学信息科学结合产生了量子信息理论时,才产生了直接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存在揭示了它本质,它是量子要素、量子结构专有功能统一。人意向是构成技术人工物实在性潜在因素。量子信息技术属于生态技术,它诞生将推动量子信息文明来临。经典算法所不能克服客观世界复杂性,可能通过量子算法得到克服,这表明客观复杂性与人们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关。

  • 标签: 量子纠缠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文明 复杂性 本质
  • 简介:谓述问题是哲学史上难题,罗素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是他根据塔尔斯基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意义和心理活动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解决提供了必要补充。

  • 标签: 谓述问题 命题 意义 共相 殊相
  • 简介:马克思社会权力思想主要指向一种人对于人支配被支配关系。这一思想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出发,贯穿于马克思整个思想历程之中。对于社会权力阐释,一方面在于将社会区别于政治,以表明个人现实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共同体活动;另一方面在于将权力(power)区别于权利(right)。马克思在对于权力关系“前理性”研究中,揭示出了权力活动感性领域,并通过异化劳动表明平等权利关系背后实质上是不平等支配被支配关系。这种社会权力思想的当代意义表现为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批判,以及对当下社会占统治地位权力——资本批判。

  • 标签: 社会权力 权利 资本
  • 简介:摘要:自我没有广延,已成定论,但胡塞尔晚年试图对这一定论发起挑战.因为他发现行为会“起效”,而“效用”会在自我中沉淀“堆积”起来,形成“广度”、“深度”和“厚度”并延展着存在,这些存在构成自我习性、人格、禀赋或倾向并以此组成心灵持守着自身特质“本体”。经过进一步论证,自我这种广延被等同于胡塞尔晚年所探讨“原对象”。从后者出发,耿宁在讨论阳明学派道德意识时所提出来并企图在胡塞尔现象学框架内加以解决“寂静意识”难题会迎刃而解.这种意识所包含非对象性特征、静谧性体验以及伴随性情绪都得到了说明。

  • 标签: 胡塞尔 耿宁 自我 广延 原对象 “寂静意识”
  • 简介: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思想,但他本人后来儒家却未能追问仁者为何应当爱人。未能追问这一根据直接关涉并影响到儒家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根本性问题,包括孔子哲学经验性思维方式、儒家伦理义务论性质、公私观权利意识缺位,以及中国法律史上民法缺失问题。等等。哲学形而上发问意义也由此可见。

  • 标签: 孔子 儒家伦理 义务论 权利
  • 简介:"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三代与其后时代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王船山作为一名仍属于宋明道学范畴儒者,固然承继北宋以来"回向三代"传统,但又有创见,认为三代以后也有践行"仁义之道"者,如汉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其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在如何效法三代问题上,船山认为后世效法三代正确做法是效法三代先王之德和先王之道,而不是因时而设三代之法(政)。可以说,王船山在古今问题上思考方式对当代思考传统现代之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王船山 三代 古今之争 井田 先王之德 先王之道法
  • 简介: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以"公共善"创造出辉煌政治文明。政治国家日渐分离市民社会将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拓展为包含以公共善为旨归政治品格和以个体善为旨归公共美德两个维度,阿伦特与哈贝马斯试图在交往视域中整合这两个维度来构建当代公民精神。交往视域开启为社会公民精神培育提供了新视角,个体善和公共善在日渐成熟社会中趋向融合。

  • 标签: 古希腊城邦 公民精神 交往
  • 简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理由分类学,将价值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

  • 标签: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 简介:皮尔士认为信念对象是命题.信念表现了当事人进行特定行动倾向。人们为了消除怀疑,意图通过探究来确定信念。一个信念是应当持有的,当且仅当它能够免除怀疑。通过固执方法、权威方法和先天方法比较,皮尔士认为科学方法是唯一正确方法,进而持有信念规范主张:一个信念是应当持有的.当且仅当它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到。当代信念伦理学证据主义、实用主义和兼容主义都面临着理论困境,而皮尔士外在主义走出了“第四条道路”。出于科学方法实在性、普遍性可操作性,皮尔士主张能够解答普遍性问题。

  • 标签: 皮尔士 实用主义 信念规范 信念伦理学
  • 简介:世人常怨当今国人不出哲学家,但殊不知,不是世上真无哲人,而是缺乏报道哲人之媒介。媒体眼光总是聚焦于演员明星、有权有钱所谓成功人士,而真正哲人常常唯有学识思想,在普遍地以"娱乐至死"手段来赢利媒体界谁还能对一个真正学者学识和思想感兴趣呢?!不过,不久前与我们永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梁存秀(笔名:梁志学)先生,微信和报纸对他不幸离世,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大幅报道和追悼。

  • 标签: 志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治学 人生 怀念 自由
  • 简介:布兰顿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又是在交往实践中可修正;因而,理性主义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层面构建独立自足规范性概念。

  • 标签: 规范性实践 布兰顿 实用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