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正>朱寿兴近年在美学研究上十分勤勉,学术成果斐然。去年,我读到他的新著《人的美感性存在研究》,今年他又完成了博士论文《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中国当代美学存在形态问题研究》,并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今这部厚重的力作即将出版,值得庆贺。我一直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美学作为对审美活动的认识、理解、规范的学术作为,始终应当从人类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朱寿兴

  • 标签: 美学本体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博士论文答辩 感性存在 唯物主义美学
  • 简介:中央苏区军民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开展了体育运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当时的体育运动和军事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军事斗争的体能和技能,运动的项目也尽量往军事体育或与之接近的民间体育方面靠;二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即选用一些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作补充,并就地取材,自己修建运动场地和自制一些简陋的体育器材开展运动;三是领导带头,官兵同练,军民互动,即党政军领导带头,与普通士兵和百姓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军队和地方群众互相支持和帮助,同场竞技。

  • 标签: 中央苏区 体育运动 特点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状况的混乱无序与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狂热极为相似,身处各种思想观念及各种探索救国道路活动的漩涡中苦苦奋斗挣扎。本文从中国激进政治语境、新旧之间冲突的背景以及一战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等不同维度进行探讨,并对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代际危机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相较于西方青年迷茫的一代而言,赴欧求学的中国青年则是奠基的一代。

  • 标签: 勤工俭学运动 迷茫的一代 奠基的一代 新旧危机 无政府主义
  • 简介:作为青春科幻类'反乌托邦'流派的新典范,《分歧者》系列在'反乌托邦'文学谱系中的亮点,在于其基于性格原型进行的社会分类与生命政治实验所带来的社会反思。在遥远未来的芝加哥城,人按照五种美好品质分为五类,其中不属于任何一类而又兼具多种品质的被视为危险的分歧者。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分歧者的身份是多重和变化的。从人类学视野看,'分歧者'从社会分类禁忌的'异类'、社会秩序的威胁者和任人宰割的'赤裸生命'逆转为生命政治实验的终极目的——人类的拯救者,在带来故事情节的柳暗花明之时,亦重复着人类文明故事的亘古原型:蕴藏着生命无限潜能'异类'的,既是社会秩序失范的'危险'力量,也是开创新秩序的中流砥柱。

  • 标签: 《分歧者》 社会分类 禁忌 社会秩序 生命政治
  • 简介:对“大跃进”运动的研究并不只是国内学者的专利,事实上,西方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我们都无法对西方学者的成果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同行的研究内容,才能借“他山之石”,搞好我们自己的研究。现将西方学界“大跃进”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作如下综述,希冀对国内学者有所参考。

  • 标签: “大跃进”运动 西方学者 国内 成果 内容 同行
  • 简介:秦正为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发展史上的卓越代表。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生命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学学报 发展史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回应时代的新挑战,解答实践中的新问题。因此,只有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展 生命力
  • 简介:20世纪的先锋派运动不仅为艺术再现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法,并且还主张艺术不仅要再现世界,也要改造世界。其中,只有审美先锋派才真正引发了我们感知方式上的深刻变革,并且,将其改造行动的影响扩展到了自律艺术的范围之外,从而进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审美先锋派力图影响审美革命,即,从整体上影响并改造我们体验、感受世界的方式;并在某些重要方面改变我们感受和经历真实的方武。

  • 标签: 先锋派 审美先锋派运动 审美革命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大生产运动,经过了哪些阶段,解决了哪些问题?理论界以前对此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进行了研究和再认识:从阶段上看,经过了1938至1940、1941至1942、1943至1945的三个阶段。从解决问题上看,不仅解决了抗日军民吃穿用等严重的物质困难,也推动了工业、科学技术和城市工作的发展,还树立了劳动光荣、人民至上和重视生产力的观念。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战争 大生产运动
  • 简介: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经历者、观察者,对《新青年》的性质、社会影响进行了评点,认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从思想启蒙、政治意蕴、文化转型、中共成立、国人解放等维度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从形式主义偏向、对底层社会影响有限等方面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毛泽东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为思想界、学术界研究新文化运动,建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记忆提供了基本思路。

  • 标签: 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 评价
  • 简介: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认识生产力,具体地讲就是要摒弃生产力发展的外在动力观,确立生产力运动的内在动力观,亦即“生产力自己运动”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指的是事物自身内部的矛盾,事物的发展是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即事物的自己运动

  • 标签: 生产力发展 矛盾运动 动力观 唯物辩证法 矛盾观 物自身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20世纪先锋运动中的艺术、行为、运动及思想观念等内容。重在展现先锋派不仅反映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的自我要求。笔者认为,在20世纪存在着一种艺术,其特点鲜明,足以被归为一派,它们是'审美的'先锋艺术,在地域上由欧洲和美国逐步扩展到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南非等地区。全文涉及三大主题:审美先锋派;美学革命;后社会主义先锋派(或称第三代先锋派),并分别做出了细致的探索,深化了20世纪美学研究。

  • 标签: 先锋派 美学的革命 艺术 先锋运动
  • 简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69年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并被中国化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而能动地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能如此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其实践性本质所生发出来的科学性、动态性、开放性及人本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 实践性
  • 简介:本文从政治的生命现象学的新视野,结合当代学术前沿所探讨的生命政治和生命现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生命政治的诞生”、“卢梭对个人身体的生命政治探索”、“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策略”、“对人及其政治性的探索”及“劳动就是生命政治的决定性要素”五个部分,阐述卢梭与马克思的政治生命现象学的不同特征,重新考察了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置两位思想家在近现代政治哲学史上的特殊理论地位开拓可能的前景。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生命现象学 生命政治 劳动 生存
  • 简介:本文从研读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思想家阿多诺的代表作《否定的辩证法》入手,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思考反思其对个体生命与死亡的辩证论说。笔者认为,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语境中的生命辩证法具有双重意蕴,它一方面致力于揭示现代社会的物化使得个体生命经验与死亡经验成为虚假的同一,另一方面则试图在对生命的理论思考与特定的历史现状、具体的社会制度之间保持一种不可化约的辩证张力。与此同时,笔者将结合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生存论存在论思考以及阿多诺对此的批驳进一步分析后者独具特色的生命辩证法。

  • 标签: 阿多诺 生命 非同一性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束锦、闾小波在《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撰文认为,巴黎公社影响中国革命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政党精英的认知进而作用于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作为较早体认巴黎公社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总结了巴黎公社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及其留给后继者在组党和革命过程中的教训。在军事斗争与苏维埃政权建设中,毛泽东将巴黎公社的诸多元素转化为革命道路上的行动指南,对巴黎公社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进行了本土化的开发与运用。

  • 标签: 巴黎公社 苏维埃运动 毛泽东 认知 《天津社会科学》 实践
  • 简介:新世纪持续勃发的"毛主义"运动打碎了千禧之年新自由主义全球狂欢的幻境。无论是透视西方"毛主义"运动微弱的呐喊,还是审视第三世界"毛主义"运动激烈的抗争以及经验教训,都折射出毛泽东思想在勾划消解时代难题的基本图式、指导新世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方面的当代价值。

  • 标签: “毛主义”运动 历史际遇 双重转向 当代价值
  • 简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离开瑞金中央苏区后,选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构想,是坚持"北上抗日"路线,依据革命战争发展和变化的进程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在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重温这段历史,对我们坚持历史唯物论,总结经验,着眼现实,解决问题,展望未来,都会有所启迪.

  • 标签: 中国 主力 坚持 领导 发展 成立
  • 简介:社会主义政党的出现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主义政党以整个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的,而工会在进行经济斗争时必然会感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阻碍和压力,但是它们不会发展成为政治组织,而是要寻求政治组织的支持。特别是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和发展,工会成为社会主义政党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阵地。这一阶段社会主义政党与工会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但工会的活动范围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社会主义政党则力图在政治上对工会施加影响。两者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合作,工会仍旧是支持社会主义政党的主要力量。

  • 标签: 社会主义政党 工人运动 工会 第二国际
  • 简介:在一些关于19世纪早期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学术讨论中,认为宪章运动文学表征了工人阶级民众的集体无能,是面对机器时代来临时的一种逃跑主义式的撤退,从而钻进乡村生活的空想中。而在本文看来,这种"怀旧"是一种持久的反资本主义的抵抗时期的基础和动力,是怀旧而不是"进步"观念推动了工人阶级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抵抗,推动了工人阶级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与资本的斗争。如果执著于过去被视为"怀旧",那么,对未来和进步观念的信仰与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叙事构成了一种共谋形式——即相信在世界上,每件事情永远都是"崭新的和已经改善的"。

  • 标签: 宪章运动时隔 怀旧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