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初步形成了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中内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民本思维、精准思维、制度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全球思维等丰富的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有助于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于切实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实践目标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习近平 生态文明建设 系列重要讲话 思维方法
  • 简介: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临危受命的邓小平于1975年在艰难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开展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历史不长,但影响深远。在整顿中,邓小平表现出了政治家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和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值得全党干部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他当时强调,要着眼于全局,要求全党讲大局,务必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着眼于当前,着眼于现实,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最坚决的措施,迅速扭转形势,改变面貌;着眼于长远,提出了今后25年的发展远景,其关键是教育部门要后继有人,科学研究工作要后继有人;要放眼世界,国际形势变了,就要用新的战略概念来代替过时的、不符合现实的概念,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作为制定世界战略的出发点。

  • 标签: 邓小平 全面整顿 讲大局 1975年
  • 简介:邓小平主导下的国家安全战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全局思维、务实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全局思维作为根本原则,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二者都取决于国家实力,而国家实力取决于经济发展;以辩证思维确立内部安全观的战略核心地位,揭示多元思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创新思维舍弃二元对立固有观念,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模式;以底线思维作为国防政策的基础,精兵强军,捍卫领土主权完整。邓小平构建国家安全战略所依循的以上四种思维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国家安全 战略思维 时代价值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 标签: 邓小平 周边争端 主权属我 和平协商 合理解决
  • 简介:毛泽东领导反腐,具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在号召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地反腐的同时,也将反腐斗争放到当时的工作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比如,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掌控运动态势,反而不乱;长抓不懈,贵在有恒;突出重点,不节外生枝;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宽严相济,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等等,从而保证了反腐斗争的胜利。

  • 标签: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初期 反腐策略
  • 简介:延安整风时期,以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为前提,毛泽东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干部:一是从思想层面着手弄清思想、分清是非;二是通过多种措施并举造就有利的政策环境,为犯错误的干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造条件;三是以对中国革命负责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干部作出适当的组织处理。

  • 标签: 毛泽东 干部 错误 团结
  • 简介: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新思想是恩格斯晚年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早期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策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恩格斯晚年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新思想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策的调整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等新情况,为恩格斯晚年研究革命策略提供了客观基础和条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新特点为恩格斯晚年研究革命策略提供了新材料。恩格斯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从革命时机、革命手段、革命形式、革命同盟军、革命领导力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革命策略的新思想。当今时代与恩格斯晚年所处时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谈论具体的策略没有实际意义,但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蕴含的哲学智慧和方法论意义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 标签: 恩格斯晚年 无产阶级革命策略 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