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区分直接现实、抽象的本质现实、具体的本质现实不同,卢卡奇强调直接现实真正本质现实的截然二分。主客对立论,主体屈从于物化体系,是卢卡奇物化论的基本框架。通过辩证方法构筑一个超越性的意识主体,是克服物化现实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物化论的亮点在于物化现实是失去崇高性的存在物组成的物体系;是被分割的、失去总体性的存在,在思想方法上对应着实证思维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对物化现实的激进批判和深重忧虑反映了卢卡奇深受俄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 标签: 物化 现实 直接现实 本质现实
  • 简介:毛泽东的哲学论文长期以来备受争议。通过毛泽东哲学苏联新哲学代表性文本的深度比较,厘清了两者的科学关系,即苏联新哲学是毛泽东哲学的来源和基础,毛泽东哲学是对苏联新哲学的发展和继承。尤其是毛泽东的哲学批注集,不仅阐明了其哲学思想的来源,而且指明,为了创造独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特殊性普遍性有相结合的必要性。这一发现,有利于澄清中西方学界对毛泽东哲学文本原创性的误解、质疑乃至否定。

  • 标签: 毛泽东 苏联 新哲学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的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的强烈的奋斗动机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中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的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的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2011年,免费午餐计划和营养午餐计划的同年"登台"为探讨我国政府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了良好的案例。从理论上来看,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符合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的理论要求,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有了合作,就会出现责任分担。但责任分担应该建立在对责任内涵和合作模式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通过理论概括和实践证实,政府社会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当中的责任有三种:不可转移性责任、共同责任和可转变性责任。

  • 标签: 政府 社会组织 公共物品供给 合作治理 责任分担
  • 简介:文学重复引发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其一是记忆,其二是回忆。空间向度而言,记忆是一种经验,它把重复变成了行动,并支撑着重复的实体化运作,以同化所有的差异性,由此形成了叙述逻辑;回忆则是一种体验,它不断剥离、抽空重复的实体性,将之转换成载体,以汇聚形式的语境,由此形成了诗性逻辑。时间向度而言,记忆向前,将过去置入现在;回忆则向后,将现在引入过去。记忆是重复的符号化行为,而回忆是重复的象征化行为。文学重复的传统,即记忆回忆的交织体,在实体诗性的两极游动。

  • 标签: 重复 记忆 回忆
  • 简介:"审美制度"是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某种建构和规范,它构成关于"美"的显现遮蔽。"审美制度"并非外在于治理实践之外,而就在治理之中并使其最终成为可能。作为一门关于"让"的学问艺术,自由治理以保障被治理者的自由为前提,此自由并非一种自然给予,而是在批判建构的聚集中显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探讨审美制度如何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形态规范和建构社会的治理,从而将其所治理的对象及治理本身引向自由,是在当代社会中推进治理的一种不可逾越的研究路径。

  • 标签: 治理 审美制度 自由治理
  • 简介:李达史学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必须从以往的传统史学成果中吸取营养。可以说,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精辟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和价值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必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智慧。李达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阶段的史学启蒙;二是受湖湘本土史学文化的熏陶。

  • 标签: 李达 史学思想 传统 溯源
  • 简介:自然历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将自然历史的关系置于人的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的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是"自然的历史"。因此,自然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的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的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矛盾越来越趋向于在制度内特别是在法律等制度框架内得以解决或是缓解,制度外大规模激烈对抗的社会矛盾发生的概率相对来说越来越小。主要原因在于:以“良法”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基本制度能够从根源的意义上化解或缓解社会矛盾;现代社会基本制度所具有的较强的包容性能够将大量社会矛盾吸纳到制度之内予以解决或缓解;现代社会基本制度所具有的法治精神能够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现代社会基本制度所具有的公正程序能够有效地化解和缓解大量的社会矛盾。这种现象既是历史进步的标志,同时,对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会矛盾 制度内化解 基本制度 重大意义
  • 简介:毛泽东毕生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应当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把握和吸纳,是成功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基础;他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挖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放在第二位,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应该吸取他晚年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放松警惕的教训。

  • 标签: 毛泽东 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从两位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1917-1935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和斯图尔特·R·施拉姆《对毛泽东的初步重估》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假设和历史评价来看,长期以来,在毛泽东研究领域显示出极其不愿认真解决遇到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会出现在对毛泽东的分析和阐释中,也会出现在对毛泽东的思想、政治生涯和文字遗产的分析和阐释中,只有植入更多的理论自我意识进入到对毛泽东的研究当中,以对毛泽东做出或者将会做出最终的且不可撤销的评价。

  • 标签: 毛泽东 理论假设 历史评价
  • 简介: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是一个全球话题,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分析,慈善组织遭受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定位不当以及治理责任的缺失。基于对全国五个城市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危机有着自身的特殊情况和特殊原因,官僚作风和官僚习气是直接的影响因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新社会组织以其特有的理念、性质、定位以及其政府的应然关系,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也为慈善组织摆脱公信力危机、重建公信力提供了契机。在新社会组织的视角下重建慈善组织公信力,重点应建立一种良性的普遍信任关系。同时,慈善组织应该积极承担其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在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过程中重塑民众对其的信任。

  • 标签: 慈善组织 公信力 危机 社会治理
  • 简介: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他推动的重要政治改革包括:倡导解放思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防止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等等。这些改革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传统,是邓小平对中国政治进步的重大贡献。邓小平思考的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许多任务,至今仍未完成。完成他未竟的改革事业,是后继者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政治 政治体制改革
  • 简介:作为现代化的生成目标、本质根据和理论表达,现代性以科技化推动下的工业化为动力驱动,以理性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本思维构筑的主体性为内在支柱,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自由文化等互相关联的基本架构为表现症候。在"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残酷现实面前,现代性理论多幅面孔的绚丽光彩,难以掩盖其"单向度"实践的黯淡。作为中国现代性建构题中之义的"精神重建",依赖于"平衡有余、动力不足"的传统文化、"批判有余、建设不足"的西方文化和"引领有余、整合不足"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等三大"文化生态"的不断优化。

  • 标签: 现代性 精神重建 单向度 文化生态
  • 简介: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历史定位,为振兴中华民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逻辑起点,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其特有的实践逻辑依次展开,反映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整体性阶段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条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理性之路。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性,二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 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 简介:本文立足于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内在困境的分析,指出政治现代性的固有问题。同时,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自由民主制的思考,阐明马克思对自由民主制固有问题和困境的回应与解决,指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主张正是通过回应自由民主制的内在问题——政治现代性问题——来缔造了人类命运的最高可能性,从而再现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现代性方案自由民主政治的现代性规划之间的内在思想逻辑。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对于我们思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西方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自由民主政治 政治现代性
  • 简介:习仲勋生平思想的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术界在习仲勋的改革开放思想、统一战线思想、群众路线思想、文化教育思想、党的理论建设以及根据地斗争和建设研究上有了新进展,取得了新突破,这对于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加强习仲勋研究的新起点。

  • 标签: 习仲勋 生平 思想 述评
  • 简介:信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基础性执政资源,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原则在社会治理领域的体现和展开.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独特的社会作用。当前,中国信访总量治理成本双双高企,不断触痛着国家社会的敏感神经,并危及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其原因在于历史问题的积累、拆迁保障类问题的叠加、涉法涉诉问题的升级、精神心理类问题的涌现等。信访治理的策略在于松动属地责任,走出维稳误区;设置准入机制,优化治理流程;盘活治理资源,导入社会力量等,以求解国家信访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信访运行 现实困境 扩展逻辑 治理策略
  • 简介:作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图谱中相对特定的板块,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造思想开拓,大致是在政治哲学的路向上实现的。而近些年的理论活动更是表明,美国马克思主义趋向政治哲学的姿态表现得越来越强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具体理论流派来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无不在政治哲学的界面上开创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景观。

  • 标签: 美国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媒体流传:1958年“大跃进”期间,李这因湖北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等问题同毛泽东有意见分歧,面见毛泽东时言辞激烈,发生争论。这场所谓的“争论”源出梅白的“回忆”.但梅白却没有交待它发生在哪一天。事实上,这场“争论”是梅白捏造的。梅白的文章遭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的全面驳斥。王任重说明:1958年“大跃进”时代,毛泽东在东湖客舍同李达谈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没有参加,更不会让梅白参加。澄清梅白杜撰的谎言,使其不再谬种流传,甚为重要。

  • 标签: 李达 毛泽东 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