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卡米尔·艾里一穆阿里受《对话·狂欢·时空体》杂志编辑部委托,在巴黎对朱莉亚·克里斯蒂娃进行采访,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克里斯蒂娃接受和在西方传播巴赫金思想的缘起,讲述了巴赫金对其影响,以及给出了巴赫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本评价。她认为巴赫金对于欧洲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在研究和介绍巴赫金的同时,她也将巴赫金"写入"她自己的那些思索的语境。巴赫金提出的对话、对话主义、互文性、他者和无意识等概念一直在发挥重大影响。巴赫金不仅仅是一名专家,更是一位创造者,充满灵感的创造者,富有神采的创造者。他是文学中两大新的重要的维度之源头:一是"他者"之维度,二是体裁的历史与演变之维度。存在着两种巴赫金的遗产:一方面是文化学的与符号学的遗产,另一方面是狭窄的意义上的文学的遗产,即围绕着对话主义这一概念与这一概念之变体——互文性而得以建构起来的那份遗产。

  • 标签: 巴赫金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 他者性 巴赫金遗产
  • 简介:克里福德·柯布先生是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社会公共政策专家、中国问题专家、邵肯巴赫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最近克里福德·柯布先生接受了留美中国学者王治河先生的专访。双方就后现代主义的意义,特别是后现代思想对中国未来的潜在影响和贡献进行了对谈。下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周霞研究员根据录音整理的访谈录。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访谈录 柯布 克里 实践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争论中提出的核心问题。英国学者布莱克里奇在2012年出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自由、欲望与革命》中尝试进行一种新的理论综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因素与哲学(包括伦理道德)因素之间,既存在着内在的张力,也存在着历史的一致性,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仅仅从科学或价值的单一维度去开展,而应该从历史总体的哲学观出发,统摄双重维度来进行思考。据此,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未源于抽象或普遍的准则,而是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现实生活情境以及人们为建立新社会而推翻资产主义的斗争之中,其主要内容是具有集体自决权的自由及人们之间的团结美德。布莱克里奇的观点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着使马克思主义伦理观陷入相对主义等缺陷。

  • 标签: 布莱克里奇 伦理 团结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当时间性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模式展现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形式之时,后现代的空间转向针对时间性的这种普遍性提出质问和挑战,从而引入空间性话语,对以往一切阻碍空间想象的理论进行彻底的清算与批判。列斐伏尔的空间解放的本体论和福柯的权力空间论,在开启后现代空间转向的同时,也遮蔽了其后来者鲍德里对资本主义理性空间的解构所做出的理论贡献。

  • 标签: 空间 列斐伏尔 福柯 鲍德里亚
  • 简介:以霍·巴巴为代表的典型后殖民理论对民族主义认同进行了深刻解构。霍·巴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民族叙事的解构:其一,在总体上揭示民族认同的内部混杂与矛盾性;其二,揭示在民族叙事上富于差异性的表演性策略构成了对于寻求统一性的训导性策略的对抗;其三,进一步以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解构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但民族的想象建构及其认同心理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绝不是单一的理性叙事拆解就能够破除得了的。

  • 标签: 民族认同 叙事 后殖民 解构
  • 简介:让·鲍德里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断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受到消费支配的社会,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理论视角。鲍德里以关于符号的崇拜取代关于物的崇拜,提出其所谓的'能指拜物教',其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片面化解读和符号化篡改。鲍德里不但误读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物'的概念,而且没有弄清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错误地以消费取代生产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面。

  • 标签: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商品拜物教
  • 简介:哈伊尔·里夫希茨是乔治·卢卡奇的苏联朋友和战友。考虑到里夫希茨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阐释,他本该在俄罗斯或世界其他地方非常出名并为人尊重,但是没有:卢卡奇享誉全球,而里夫希茨却被人遗忘。近来,情况明显有所变化,他的门徒和追随者设法再版了其著述。里夫希茨的立场有些让人费解:尽管他反对德波林学派,但他既不是斯大林主义者,也不是反黑格尔主义者;他也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批判学派的追随者。在对现代主义的评论中,他不想做出妥协,虽然他也不认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官方教义。里夫希茨认为自己的特征是'三十年代的人'。

  • 标签: 米哈伊尔·里夫希茨 乔治·卢卡奇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鲍德里在使用消费概念来构建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时,仅仅将批判停留在文化的表层,他忽略了产生这种消费文化的物质基础。因而在鲍德里那里,生产理论和消费活动是割裂的。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理论的形而上学性质,反而企图使用符号这个功能性表称整合人与物的世界,并将物和人作为符号系统的产物来看待。这可谓是一种黑格尔客观精神的唯心论变种,因为它忽略了消费社会现实的经济状况,从而忽略了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而这一点却恰恰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体现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鲍德里的做法背离了马克思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符号消费理论的批判力度。

  • 标签: 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 异化 符号消费 形而上学
  • 简介:一本讲述政治家观点的书,20世纪末世界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都离不开他的名字,不能不引起有兴趣的读者的热切关注。·戈尔巴乔夫与鲍·斯拉文的访谈录第二版增补版探讨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国历史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政治问题。这是世界级政治家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一场生动坦诚、时而也是尖锐的对话,在读者面前展示出苏联第一位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开始在苏联实行改革时所遵循的观点和动机。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政治学 21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 重大变化 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