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T系统可以对样本进行断层成像获取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但CT系统在安装时会存在误差,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典型的二维CT系统,根据已知模板确定CT系统的探测器单元间距、旋转角度和增益系数。再利用Radon逆变换,通过反投影滤波重建算法,重建未知介质的图形并求得其实际吸收率。

  • 标签: CT系统参数 滤波反投影重建 Radon 逆变换
  • 简介:针对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问题,要求利用已知结构模板标定系统参数,对未知介质进行探测成像,给出该未知介质相关信息,并设计新模板,建立对应的标定模型,以改进标定精度和稳定性。

  • 标签: CT系统 Radon变换 参数标定 投影定理
  • 简介:CT系统在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对安装好的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并据此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扫描成像。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在特殊角度下接收器接收信号分布与X射线照射角度相关性的解析几何模型、模板切线与射线照射角度以及物体投影在接收器上位置分布关系的解析几何模型,并根据附件中的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确定了图像的实际位置,并用灰度矩阵确定各点吸收率。

  • 标签: 滤波反投影法 图像重建算法 衰变函数 灰度矩阵 投影图像重建
  • 简介:摘要CT(计算机层析成像)是通过对物体进行多角度的射线投影测量,从而获得物体横断面信息的成像技术。为将此技术在多个领域进行推广,本文简述了对CT系统的标定参数和图像重建展开研究,

  • 标签: 射线光学 图像重建模型 像素矩阵 平行束投影
  • 简介:摘要CT系统的安装会使得旋转中心发生偏离,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借助于已知结构的样品来标定CT系统的参数,并且利用标定的参数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图像重建。首先根据直接反投影算法和滤波反投影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中的接收信息分别进行图像重建,通过成像图像可知,滤波反投影算法更优;旋转中心可能发生偏移以及CT系统具有初始角度,依次进行旋转、平移、裁剪和残影去除操作,来校正投影图像,从而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

  • 标签: CT成像原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滤波反投影法 图像重建 吸收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表现、CT显像和MRI显像,为临床早期诊断MSA提供临床信息。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MSA-C,3例为MSA-P,分析统计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表现、螺旋CT表现。结果多系统萎缩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便功能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12例均行CT、MRI扫描,CT扫描4例(33.3%)显示轻度小脑、脑干部分有萎缩,其余无异常表现;MRI扫描3例(25.0%)表现正常,9例(75.0%)异常,图像表现为小脑半球、全小脑萎缩、中脑萎缩、大脑脚变细、桥脑、桥脑臂及延髓萎缩、额叶和(或)顶叶萎缩、外侧裂增宽等。结论MS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疾病,MRI头颅扫描相比CT头颅扫描更具有敏感性,临床诊断MSA时综合患者的详细病史、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测、辅助MRI影像学检测结果,可提高MSA临床诊断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CT系统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成像研究中,在诊断脑部及腹部方面贡献巨大。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 CT系统基本成像原理,对已知参数的介质建立滤波反投影图像重建模型,并结合傅里叶切片定理处理数据从而建立图像切对未知介质进行数据测定,从而输出二维介质相关未知参数的结果。

  • 标签: 滤波反投影图像重建模型 傅里叶切片定理 CT成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胸部CT辅助诊断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9至11月因创伤急诊就诊并且行胸部CT检查的403例患者,男254例,女149例,年龄16~100(50±19)岁。采用Dr.Wise Lung Analyzer的胸部CT辅助诊断系统检测5种损伤,包括气胸、胸腔积液/血、肺挫伤(表现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肋骨骨折、其他骨折(包括胸椎、胸骨、肩胛骨、锁骨等)及6种其他异常(肺大疱、肺气肿、肺结节、条索影、网格影、胸膜增厚)。由两名影像科医师独立进行标注确定诊断参考标准,计算辅助诊断系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另将影像报告诊断结果与辅助诊断系统结果相比较,并采用Kappa检验计算两者的诊断一致性。结果403例患者中参考标准诊断有气胸 29例,胸腔积液/血75例,肺挫伤131例,肋骨骨折124例,其他骨折63例。辅助诊断系统检测气胸、胸腔积液/血、肋骨骨折、其他骨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和97.6%、80.0%和99.7%、99.2%和83.9%、84.1%和99.7%,检测肺挫伤的灵敏度为97.7%。辅助诊断系统与影像诊断对于损伤的诊断一致性高,对于气胸、胸腔积液、肋骨骨折、其他骨折的Kappa值分别为0.783、0.821、0.706、0.813(均P<0.001)。影像诊断漏诊气胸2例、胸腔积液/血3例、肋骨骨折9例及其他骨折6例,均被辅助诊断系统检出。辅助诊断系统对于肺气肿、肺结节、条索影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均>85%),对于肺大疱、网格影及胸膜增厚的检测灵敏度稍低。结论深度学习胸部CT辅助诊断系统能有效辅助检测急诊创伤患者胸部CT中的损伤,有望优化急诊创伤患者的诊疗流程。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 胸部 深度学习 创伤 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搜集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49例中,皮质腺瘤19例,肿瘤直径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4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络细胞瘤14例,单侧,良性,瘤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髓质脂肪瘤4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CT表现。转移瘤5例,均为肺癌转移,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瘤3例,CT可见脂肪密度或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做出诊断是有可能的。对于体积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还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底癌多发于一侧口底与舌交界处,溃疡型较多,次为浸润型,口底癌CT扫描检查对明确肿块大小、周围侵犯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造影增强CT扫描是检查口底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口底癌 CT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CT机技术参数与CT成像照片质量的关系。方法本文试图采用量化或半量化的方法,以期获得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作者随机从各等级CT机型中,每一等级机型选择4~5家医院一共13家医院的颅脑、胸部、上腹部40台平扫CT。结果CT机的技术参数CT剂量指数、水的CT值、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CT值线性与CT成像照片评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但其中仅低对比度分辨率对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存在相关性,管电压、管电流对信噪比等图像指标影响较显著,在实际校验中也应考虑算法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成功设立了一套CT机器技术参数规范,为今后日常质控、故障诊断提供了途径。

  • 标签: CT机 技术参数 CT片质量
  • 简介:摘要CT设备是诊断仪器设备的一次科学飞跃。其广泛运用对提高X线检查的分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使临床分辨率以及X线诊断的准确率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CT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管理也是重要的保障方面,笔者多年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对于CT设备的维修管理具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 标签: CT设备 维修管理 X线检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CT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部脓肿的具体CT表现,将脑脓肿影像学诊断水平加以提升。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5年2月浦北县人民医院收住院脑脓肿54例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其发生脓肿位置、数目、规格形态等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脑脓肿CT呈大片状低密度区者46例,占总数的85.19%;增强扫描35例出现了强化现象,占总数的64.81%,其中有8例为多发性脓肿。小规格脑脓肿的CT表现有8例病患出现了手指状或者片状阴影。其中5例为颅骨内板紧贴。对其进行CT增强可见,2例出现了团块样强化现象,3例为圆形强化,有着较为明显的占位效应。结论脑脓肿的多分布区域在皮髓交界处,囊壁形状规则。

  • 标签: 脑脓肿 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