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全麻扁桃切除与局麻扁桃切除对患者中术后的影响,总结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86例扁桃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对比组(全麻切除)与观察组(局麻切除)各43例,对比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常规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性出血及扁桃残留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总出血量>100mL30例,手术时间>30min28例,活动性出血2例,术后扁桃残留2例;观察组中总出血量>100mL18例,手术时间>30min15例,活动性出血有1例,术后扁桃残留1例。结论全麻扁桃切除与局麻扁桃切除相比,全麻扁桃切除相对安全、痛苦少,但中出血较多术后易残留。局麻在扁桃切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HTSS〗介绍成人扁桃手术剥离与切相结合的剥切法,探讨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极电凝镊在扁桃摘除中的使用技巧,探讨双极电凝镊在扁桃摘除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全麻应用双极电凝镊摘除扁桃80例患者与全麻行传统扁桃摘除7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用双极电凝镊行扁桃摘除与传统方法摘除扁桃相比,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结论使用双极电凝镊摘除扁桃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别。

  • 标签: 双极电凝镊 扁桃体摘除术 扁桃体减容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扁桃切除对治疗肾移植术后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201例,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扁桃切除。收集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及移植肾存活时间及移植肾功能情况。结果18例受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0±10.9)岁。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2例患者分别在扁桃切除术后10个月和14个月移植肾失功后恢复透析治疗。扁桃切除术前患者血肌酐94(78,133)μmol/L,扁桃切除后3个月、1年和2年血肌酐分别为95(74,139)μmol/L,106(87,158)μmol/L和95(81,147)μmol/L(P=0.206)。扁桃切除术前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0.31(0.16,1.38)g,扁桃切除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0.34(0.10,1.42)g、0.33(0.11,0.56)g和0.25(0.10,0.50)g(P=0.104)。移植肾失功的2例患者,分别是肾移植术后9年和4年因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和血尿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IgAN,病理提示球性硬化和节段硬化分别为7/24、5/24和1/6、2/6,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IF/TA)均为30%,该2例患者分别是在确诊IgAN后461 d和1 077 d后才行扁桃切除。结论肾移植术后IgAN行扁桃切除能帮助维持肾功能稳定,防止蛋白尿加重。病理提示肾小球硬化或IF/TA较明显的患者,扁桃切除效果不佳。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肾移植 肾小球肾炎,Ig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2007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扁桃术后继发性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扁桃术后继发性出血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本组33.3%(5/15)有腔感染。提示术后伤口感染是造成继发性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中小动脉出血必须结扎,以防止术后发生继发性大出血。

  • 标签: 扁桃体继发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下儿童扁桃和腺样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肥大性扁桃炎、腺样肥大患儿3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行常规扁桃及腺样切除治疗的患儿19例作为对照组,将行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下扁桃及腺样切除治疗的患儿19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大性扁桃和腺样肥大患儿采取采取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便、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肥大性扁桃体炎 腺样体肥大 低温等离子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62例小儿急性扁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5%),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6.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9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硫脒在治疗小儿急性扁桃炎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硫脒,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扁桃炎手术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2.11-2013.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扁桃炎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2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9.2±0.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5±0.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扁桃炎手术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大幅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扁桃体炎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和腺样切除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意识恢复的情况。方法asmⅠ或Ⅱ级择期行扁桃及腺体切除的患儿88例,术前30min常规肌肉内注射阿托品0.01mg,根据麻醉深浅调整泵注速度及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循环稳定。结果本组麻醉过程中各时点血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心率变化明显。本组未用血管活性药。停止麻醉药至患儿呼吸回复时间为(3.2±1.1)min,至患儿意识恢复时间为(6.5±3.3)min,至完全清醒,同时拔出气管时间为(11.6±8.1)min,术后无1例躁动哭闹,均能合作。术后发生剧烈疼痛6例,及中度疼痛20例,占29.5%;疼痛控制较满意,发生恶心呕吐5例,占5.7%。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复合麻醉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中各时点对心血管反应较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可控性强,术后意识恢复迅速,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儿扁桃和腺体样切除的要求,值得在小儿手术麻醉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七氟醚 扁桃体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扁桃炎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扁桃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第1天和7天的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扁桃炎切除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术后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慢性扁桃体炎 低温等离子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化脓性扁桃炎疗效。方法选择化脓性扁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化脓性扁桃炎疗效好,作用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扁桃切除(简称扁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接受全身麻醉扁腺手术的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M(Q1,Q3)]为4(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HFNO早期拔管组(H组)和常规拔管组(C组)。H组患儿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通过鼻导管接受湿化加温的高流量氧气(流速25 L/min)支持,直至意识恢复;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1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患儿不接受HFNO,自主呼吸恢复超过10 min且出现不耐管现象时,或未出现不耐管现象但自主呼吸恢复满2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RAE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拔管时间、PACU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及气管拔管时的各项生命体征。结果H组麻醉恢复期RAE累积发生率低于C组[30%(6/20)比65%(13/20),P=0.027];呛咳发生率少于C组[10%(2/10)比45%(9/20),P=0.031];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低于C组[20%(4/20)比55%(11/20),P=0.048];拔管时间早于C组[(33.4±4.5)比(42.7±5.3)min,P<0.001],但PACU时长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组拔管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高于C组[(52.9±9.4)比(48.9±3.1)mmHg(1 mmHg=0.133 kPa),P<0.001]之外,两组患儿在入PACU、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出PACU时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扁腺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采用HFNO联合早期拔管策略,可显著减少RAE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气管拔管
  • 作者: 吴云肖 王长明 许力 唐瑜芬 吴盼婷 张远 许志飞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5,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71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睡眠脑电慢波活动(SWA)特征和腺样扁桃切除后SWA的变化特点。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且完成腺样扁桃切除的24例重度OSA患儿,及按年龄、性别成组匹配且排除OSA的儿童26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计算睡眠脑电SWA强度。比较重度OSA组手术前和对照组,以及重度OSA组手术前后PSG指标和SWA强度的差异,并分析SWA强度与PSG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度OSA组手术前年龄为(6.1±1.7)岁,其中男性20例(83.3%),手术与随访的时间间隔M(Q1,Q3)为6.3(5.8,7.1)个月。对照组年龄为(6.2±1.1)岁,其中男性20名(76.9%)。重度OSA组手术后[M(Q1,Q3)]非快眼动睡眠1期(N1期)占总睡眠时间比例、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指数(ODI)和血氧饱和度(SpO2)<90% 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的分别为6.8%(5.6%,8.9%)、1.2(0.4,2.4)次/h、2.1(0.7,4.3)次/h和0(0,0),均低于手术前[分别为9.1%(7.5%,16.8%)、21.6(14.1,39.5)次/h、23.1(10.2,36.0)次/h和0.8%(0,3.9%)],非快眼动睡眠3期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快眼动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和最低SpO2分别为(24.3±5.7)%、(19.1±3.7)%和91%(86%,94%),均高于手术前[分别为(19.0±5.3)%、(15.4±3.9)%和83%(70%,88%)](均P<0.05)。对N1期SWA强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OSA与睡眠时间进程间无交互作用(F=0.02,P=0.997),OSA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5.12,P=0.040),重度OSA组N1期SWA强度高于对照组[SWA强度重度OSA组手术前-对照组(95%CI):0.379(0.020,0.739)],睡眠时间进程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66,P=0.191);腺样扁桃切除与睡眠时间进程间无交互作用(F=0.88,P=0.461),手术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8.95,P=0.010),OSA患儿手术后N1期SWA强度低于手术前[SWA强度手术后-手术前(95%CI):-0.572(-0.982,-0.162)],睡眠时间进程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6.33,P=0.001)。N1期第4睡眠循环的SWA强度与ODI呈正相关(r=0.299,P=0.048)。结论OSA影响儿童N1期SWA强度,间歇低氧为其可能原因,腺样扁桃切除可明显降低患儿N1期SWA强度。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儿童 脑电波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