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肖本杰 庄建华 钟萍 毕涌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3年第09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43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82,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8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434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异度(RRIV)检测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自主神经的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医的发作间期的VM患者和同期健康人群,对其进行SSR、RRIV检测,记录各项参数,包括SSR潜伏期、SSR波幅、平静呼吸时RRIV(R%)、深呼吸时RRIV(D%)、深呼吸与平静呼吸的RRIV差(D%-R%)、深呼吸与平静呼吸的RRIV比值(D%/R%),分析VM患者与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3例VM患者,男12例,女61例,年龄(46±13)岁;健康对照组36名,男6名,女30名,年龄(46±7)岁。73例VM患者检测SSR异常38例(52%)、RRIV异常17例(23%),SSR与RRIV均异常11例(15%)、SSR或RRIV异常44例(60%)。VM患者下肢SSR潜伏期[(1 719±289)ms]较健康对照组[(1 500±349)ms]长(P=0.001)、上肢SSR波幅[1.6(0.8,3.0)mV]较健康对照组[2.6(1.8,4.2)mV]低(P=0.006)。VM患者上肢SSR波幅、R%、D%与年龄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11(P=0.007)、-0.237(P=0.043)、-0.263(P=0.024);VM患者SSR下肢较上肢潜伏期[(1 719±289)ms比(1 244±185)ms]长(P<0.001)、波幅[0.8(0.3,1.7)mV比1.6(0.8,3.0)mV]低(P<0.001);上肢SSR潜伏期与下肢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436,P<0.001),上肢波幅与下肢波幅呈正相关(rs=0.456,P<0.001),D%与R%呈正相关(rs=0.357,P=0.002)。结论VM发作间期的自主神经特征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失衡以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为主。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皮肤交感反应 R-R间期变异度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外伤性视神经(TON)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视神经外伤、骨折压迫、挤压、牵拉所致的损伤。目前,虽然关于TON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临床中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TON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做一综述。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早期应用激素和手术减压对于TON患者的视力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但仍需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临床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干细胞治疗在TON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来有可能成为治疗TON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干细胞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前列地尔10μ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点,观察组在静点前列地尔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点,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和8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前列地尔单独用药相比,丹红与前列地尔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丹红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合并三叉神经(TN)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特征、免疫学改变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MCTD并发T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MCTD合并TN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1例,女11例,年龄(40±13)岁。1例以TN首发,10例以MCTD首发,1例两者同时发病。以雷诺现象(12例)、肺部受累(11例)、关节炎(10例)、手指肿胀(9例)及肌炎(6例)为主要表现。所有患者抗核抗体(ANA)及抗U1-RNP抗体均阳性,且抗U1-RNP抗体高滴度,7例血红细胞沉降率均不同程度升高,5例肌酶升高。9例行瞬目反射试验,其中6例阳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原发病为主,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缓慢,但无进展。结论MCTD病情活动时出现TN,伴有TN的MCTD中ANA和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瞬目反射试验对明确诊断MCTD合并TN十分重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控制疾病的进展。

  • 标签: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三叉神经病变 雷诺现象 瞬目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0)和联合治疗组(20),每组均连续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神经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血栓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相关视神经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自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VZV感染相关视神经5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例患者共受累7只眼;有3例(3/5)累及单眼,2例(2/5)双视神经均累及。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重度视力损害4只眼(4/7),非重度视力损害3只眼(3/7)。视力明显改善1只眼(1/7);好转2只眼(2/7);无变化4只眼(4/7)。急性期的MRI均见视神经和(或)鞘膜的异常信号。例3在发病后第2天给予抗病毒和激素治疗,视力恢复较好;余4例视力预后均差。结论头面部VZ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视神经,导致重度视功能障碍,且预后欠佳,但复发少见。此部位的VZV感染建议早期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最佳)及激素,最好72 h内用药,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继发的视神经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视神经炎 视神经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同时加用中药,观察治疗前后疼痛、麻木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两组间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目前西医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临床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及血糖,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接近正常人水平是目前已有的治疗手段中治疗最确切的,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基础治疗。而对症治疗则是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所致的症状如疼痛和感觉异常等,常用止痛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及B族维生素等,近期缓解症状有效,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中医学虽无糖尿病周围神经之病名及治疗专著,但王绪保主任根据其临床表现,从消渴之变证认识总结,紧紧抓住消渴病久入络,痰瘀阻滞这一重要病机,从瘀从痰辩证论治,巧妙运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药物治疗这一顽疾,收到较好疗效。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疗法 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