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道岔是铁路线路联结和分歧的重要设备,因此对道岔的使用状态有更高的要求。由于道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偶发故障,文章关注了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只有做好了这部分的工作,才能够保证铁路线路的良好运行,做好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工作,不仅能够提高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保证铁路事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展开分析,希望带来借鉴。

  • 标签: 铁路道岔 故障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肾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肾癌发生发展机制、肿瘤生物学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肾癌预后判断方法是以临床指标为主的预后预测模型。在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基础上,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在肾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越来越多与肾癌预后及疗效相关分子标记物的发现,有望为肾癌预后预测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癌,肾细胞 精准医学 分子标记物
  • 简介: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始料不及的、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任课老师如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好偶发事件,既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不影响当堂的教学工作。

  • 标签: 课堂 教学 有效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和行开放术式治疗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肾癌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开放术式,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随访12个月,对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复发、转移及切口种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 肾部分切除术 肾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7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初诊为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转移发生的时间、骨转移部位、骨转移数目、有无合并内脏转移以及病理类型。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肾癌骨转移患者51例,年龄38~76(58.6±8.2)岁,其中男39例(76.5%),女12例(23.5%),男女患者比例3.25∶1。随访8~109个月,中位随访30个月,随访率90.2%。截至末次随访共31例(60.8%)患者死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25个月。单发骨转移患者26例(51.0%),中位OS为38个月;骨转移灶≥2个的患者25例(49.0%),中位OS为20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仅中轴骨转移患者22例(43.1%),中位OS为30个月;仅四肢骨转移患者19例(37.3%),中位OS为69个月;中轴和四肢骨均转移患者10例(19.6%),中位OS为17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内脏转移患者15例(29.4%),中位OS为22个月;无内脏转移患者36例(70.6%),中位OS为3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HR=3.130,95%CI:1.502~6.520,P=0.035)及内脏转移(HR=4.699,95%CI:1.810~9.545,P=0.001)是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单发骨转移、无内脏转移为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良好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可行骨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来提高生存率。

  • 标签: 癌,肾细胞 骨肿瘤 预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肿瘤血管新生与肾癌干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提取分离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肾癌干细胞(RCSCs),随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微血管密度(MVD)肾癌组织来源的肾癌干细胞标志物CD105、Sox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肿瘤血管新生标志物与肿瘤干细胞调控基因相关性。结果高MVD肾癌组织来源的RCSCs中干细胞标志物CD105和Sox2基因分别升高(2.34±1.77)倍和(3.92±1.41)倍(PCD105<0.01,PSox2<0.05),蛋白水平升高(5.12±3.31)倍和(4.90±3.30)倍(PCD105<0.05,PSox2<0.01)。高达30%的干细胞促“干性”调控基因与血管新生基因CD31/PECAM1、KDR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有64个基因同时与CD31/PECAM1和KDR基因存在强正相关关系(r>0.6,P<0.05)。结论肾癌高微血管密度与肾癌干细胞存在强相关性。

  • 标签: 肾肿瘤 癌,肾细胞 血管新生 微血管密度 肾癌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8例肾癌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与肾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OX-2表达阴性者的生存率低于COX-2表达阳性者,但二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X-2的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有可能作为肾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 标签: 环氧化酶-2 肾癌 生存率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双侧肾癌发病率低,病因不明。肾透明细胞癌是双侧散发性肾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双肾癌组织学一致性较高。手术是双肾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式包括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等。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数量及位置、淋巴结受累状况和主观意愿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病理特点、生长速度、治疗方式、手术切缘情况等。双肾癌患者的预后总体上与单侧肾癌患者相似。

  • 标签: 肾肿瘤 双侧肾癌 病理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能够在损毁肿瘤细胞的同时保留周围重要生理结构的完整,适用于肾细胞癌不可外科切除或不愿外科切除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术后肾功能的良好,具有其他温度消融治疗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对电极针布针和参数设定要求较高,不当操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提高肾癌综合治疗水平,规范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肾细胞癌的操作技术,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影像学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肾癌专家建议(2022版)”。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肾癌的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准备、操作基本原则、并发症及其相关处理和随访等内容,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肾细胞癌 消融治疗 不可逆性电穿孔 专家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遗传性肾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VHL综合征肾癌患者的样本。对6对新鲜匹配的VHL综合征肾癌和癌旁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利用TIP工具将RNA-Seq数据转换成14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54对匹配的VHL综合征肾癌和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中来验证差异浸润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VHL综合征肾癌中初始CD4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下调(0.289±0.009比0.200±0.012,P<0.001),记忆CD4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上调(0.123±0.014比0.222±0.016,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VHL综合征肾癌中CD45RA(初始CD4 T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降低(50.9±1.9比15.6±0.9,P<0.001),CD45RO(记忆CD4 T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升高(22.2±1.1比80.8±4.3,P<0.001)。此外,CD45RA低表达组和CD45RO高表达组具有更高的组织病理学分级、更晚的肿瘤分期和更低的无病生存率(均P<0.01)。另外,CD45RA表达与VHL表达呈正相关(r=0.693 3,P<0.000 1),而CD45RO表达与VHL表达呈负相关(r=-0.609 0,P<0.000 1)。结论初始CD4 T细胞和记忆CD4 T细胞可能是VHL综合征肾癌中特异性浸润的免疫细胞,且其浸润水平与VHL的表达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肾肿瘤 VHL综合征肾癌 初始CD4 T细胞 记忆CD4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初步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37例;中位年龄为56(22~73)岁;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38例、非透明细胞癌12例,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骨、淋巴结、肝等,其中90%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抗肿瘤药物的系统性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1.9(0.8~24)个月,50例患者中仍有27例在继续治疗,总体ORR 34%、DCR 86%、PFS 13.1个月(95%CI 5.8~20.4),中位OS尚未达到,1年OS率为84.6%。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蛋白尿、腹泻、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手足综合征等,主要以1~2级为主。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晚期肾癌治疗中可见初步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肾肿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86(miR-186)在肾癌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肾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6在40例肾癌组织及4种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学等方法检测miR-186过表达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分析miR-186对肾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miR-186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如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6与E-钙黏蛋白的靶向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8.4±9.2)岁。miR-186在肾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组织:0.005 2±0.000 4比0.015 5±0.001 5,P<0.001;细胞:0.334 3±0.025 1、0.457 0±0.026 6、0.229 8±0.011 0、0.741 1±0.091 0比1.000 0±0.085 2,均P<0.001),miR-186在肿瘤直径大小(≥4 cm比<4 cm为0.003 2±0.003 4比0.008 4±0.007 2,P<0.001)、临床分期(≤Ⅱ期比>Ⅱ期为0.007 8±0.005 8比0.002 7±0.002 3,P=0.021)及组织学分级(<Ⅱ级比≥Ⅱ级为0.008 8±0.006 3比0.004 6±0.003 0,P<0.001)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86过表达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miR-186可以直接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并促进其表达。结论miR-186可能通过直接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EMT并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 标签: 肾肿瘤 肾癌 微小RNA-186 E-钙黏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nt/β-连环链蛋白(catenin)/TCF-4通路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构建β-catenin sh和TCF-4△Nsh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肾癌786-O细胞,采用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死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组、空转组以及空白组细胞TCF-4、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β-catenin siRNA病毒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空转组明显降低(0.443±0.145与0.910±0.721),细胞死亡率较空转组明显增加(16.38±5.32与6.61±1.04),TCF-4的表达受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低(均P<0.05)。转染TCF-4 siRNA病毒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CF-4的表达受抑制导致凋亡蛋白Caspase 3、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低(均P<0.05)。结论Wnt/β-catenin/TCF-4通路在786-O肾癌细胞中具有可调节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其下游的凋亡蛋白Caspase 3、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来实现。

  • 标签: 肾肿瘤 Wnt/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 786-O肾癌细胞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