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的行为往往是比较难以管控的因素,也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潜在诱因。因此,作为安全管理或生产安排的人员应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人的行为加以管控。

  • 标签: 安全管理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 能量 激发 人的行为 管控
  • 简介:近几年来,化工企业在检修大修或项目改造期间发生的一些化学品泄漏、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值得深思。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化工厂的能量隔离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不到位有关。

  • 标签: 化工厂 能量 检修 化学品泄漏 化工企业 事故
  • 简介: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急性生态毒性检测,但新鲜培养的Q67菌液的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差。为了提高采用新鲜培养Q67菌液进行急性生毒性试验的重现性,采用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法,以紫外分光光度计600rim处的吸光度值(OD600)表征菌密度,分别利用不同OD600值的菌悬液测定1rZnS04·7H20、CdCl2·2.5H20、氟硅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氯异氰尿酸5种不同性质化学物质及焦化废水、油田采出水、电镀废水3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对Q67的急性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试验不适合采用培养时间作为细菌的培养终点。菌液的菌密度对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当新鲜培养的Q67菌悬液的OD600值介于1.6~1.8时,水样的EC50值远大于其他阶段,灵敏度最低;部分低浓度的工业污水对OD600位于2.5左右的菌液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作用,毒性感应滞后于菌密度低的Q67菌悬液。当Q67菌悬液的OD600值控制在2.o左右时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固定菌液的OD600值可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试验结果,并排除接种量、菌种保存时间对急性毒性测试的影响。

  • 标签: 毒理学 新鲜培养的Q67菌液 菌密度 灵敏度 重现性
  • 简介:运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以原煤煤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含瓦斯煤固定轴向压力、卸围压的渗流试验,研究了卸围压过程中瓦斯压力对煤样力学特性和能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轴压加载阶段,煤样的变形模量基本不变,泊松比逐渐减小;在定轴压卸围压阶段,煤样的变形模量先小幅度增加,然后逐渐减小,泊松比则逐渐增大。瓦斯压力越高,煤样的承载能力越低,煤样发生破坏时相应的轴向应变和围压卸荷量百分比越小,而煤样破坏时的径向变形和扩容量越大。各应变围压柔量Δεi与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且线性相关性良好。随瓦斯压力升高,轴向应变的围压敏感性降低,径向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围压敏感性显著升高。随瓦斯压力升高,煤样发生破坏时存储的弹性应变能Ue减小,而总能量U、耗散能Ud和耗散能比例Ud/U都增大。

  • 标签: 安全工程 瓦斯压力 卸围压 原煤 力学特性 能量特征
  • 简介:介绍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指出该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小于17.5%,进一步从太阳能辐射的光谱耦合技术、高表面积比的光合生物反应器结构、迅速搅拌技术、均匀分散光照技术、光合细菌和藻类生物混合培养技术和微生物浓度优化等方面探索了提高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能量利用率和节能减耗途径,为推进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工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光合细菌 连续制氢 能量平衡 节能降耗
  • 简介:采用C80量热仪测定几种化学品的放热反应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一步求得瞬时功密度(ρIPD)。依据化学品热不稳定性分级标准对所测定化学品的热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以瞬时功密度为依据得出的化学品热危险程度与化学品的实际危险情况接近,反映了化学品反应过程中能量释放的危险程度,可为化学品危险性评价与事故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物理化学 瞬时功密度 C80量热仪 热危险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