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孤立波作用下的边界内的剪切力以及涡量变化对海啸传播和海底地形塑造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多区域谱方法,利用直接模拟(DNS)数值模型,对在具有矩形断面的U形水洞内的孤立波下的边界层流动进行了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以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数值结果与后两者吻合得较好。模拟结果显示,在低雷诺数下,扰动不会改变流态,而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流态会变得十分复杂。中等雷诺数情况下,边界内会产生正向的涡,并进行稳定的传播。在较高雷诺数情况下,流动进入层流向紊流发展的过渡期,此时边界内会产生正涡以及负涡,并会在水深方向进行不规则运动。

  • 标签: 孤立波 边界层 剪切力 涡管
  • 简介: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最近几年在国内广泛应用,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采用全库盆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止开裂,用应变的指标对沥青混凝土面板进行设计控制。国内已建的宝泉、张河湾、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借鉴国外方法进行的圆盘试验方法不一致,采用挠度评价方法却未建立应变评价方法。本文给出了圆盘试验的初裂应变计算方法,同时与拉伸、小梁弯曲、压缩试验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面板 抽水蓄能 圆盘试验 应变
  • 简介:通过黑白瓶测氧法测定了香溪河库湾水体的临界深度Zcr;同时根据测定的水下光照强度和透明度SD计算出3种不同的真光深度Z1%,Z14和Z2.7SD。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Z14更能适应香溪河多变的天气和光照强度,在没有更好的计算方法之前,Z14应是学者研究香溪河水库首选的计算方法。

  • 标签: 光照 真光层 混合层 临界层
  • 简介:自1912年至今,美国拆坝历史已有百年之久,期间拆坝共计1108座。从拆坝数量、分布范围、坝高和坝龄等多个角度对这些闸坝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年代美国的拆坝特点:1980年以前拆坝数量少,分布范围较小,但闸坝的负面影响及拆坝必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拆坝数量和范匍逐渐扩大,坝高仍小于20m,拆坝原因以生态修复为主,且更加关注闸坝安全问题;20世纪90年代拆坝数量继续扩大.拆坝高度实现突破,编制完成《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21世纪,拆坝数量、高度和长度都打破以往记录.被拆闸坝以混凝土坝为主且绝大多数超过了使用寿命。同时,分析表明,闸坝的拆除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标签: 美国 闸坝 拆坝历史 时代特点
  • 简介:胶凝砂砾石坝骨料的最大粒径一般在80mm以内,我国《胶结颗粒料筑坝技术导则》规定的最大粒径可以达到150mm,胶凝砂砾石坝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大,骨料的分离现象也越严重,给大坝的间结合处理增加难度.本文给出了大粒径料的定义,通过间结合处理的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对比,指出了室内试验存在的不足;试验结果表明:大粒径的胶凝砂砾石坝,大大增加了间结合处理的工作量,不利于大坝的机械化快速施工;适当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可以减少骨料的分离现象,有利于保证胶凝砂砾石坝的施工质量.

  • 标签: 大粒径 胶凝砂砾石坝 层间处理 渗透系数
  • 简介:应用中子仪对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农七师127团的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棉花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应用PROBE灌溉管理软件进行分析,选取一些稳定的耗水过程(在此期间无降水、无灌溉、根域内无排水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将根域分为四,看不同灌溉方式下,各层耗水的比例关系。

  • 标签: 棉花 根域层 耗水率
  • 简介:由于种种原因,我院地质勘察总队在使用SM植物胶时一直是把它当做一种泥浆添加剂使用,没有发挥其作用。如在新疆工区使用时.掌握不当,而使泥浆沉于下,植物胶结快漂浮于上,经常造成管路堵塞被迫停用。SM植物胶和MV腔及TG胶一样,是一种多醣类植物高分子聚合物,它们均是以提高松散岩层取心率和取心质量,稳定孔壁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无粘土钻井液。

  • 标签: 金刚石钻进 SM植物胶 取心率 卵石层 取样技术 地质勘察
  • 简介:为调查黄壁庄水库副坝桩号A5+217槽段漏浆有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其性质和变化规律,采用水文地质钻探和多孔抽水试验等定量方法确定卵石渗透系数(k),为防渗墙施工及漏浆段的处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漏浆 卵石层 抽水试验 观测孔
  • 简介:甘肃是泥石流、山洪灾害多发、频发地区.通过对灾害过程、成因等深入分析发现,暴雨是形成山洪灾害的触发条件.山区河流汇流时间短,当前期降雨达到临界雨强,土壤含水量及下垫面达到产流条件时,极易形成地表强径流.强降水侵蚀、冲刷使山区固体松散物质滑动面的摩擦力和黏聚力减少,大量土壤松散物质和泥沙碎石随山洪下泄,形成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文对玉门市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具有局域代表性的典型场次历史洪水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现有成果和实测资料,在综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历史洪水重现期,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巩昌河 洪水调查 分析
  • 简介:平原三角洲地区考查洪灾,采用沉积地层学或孝考古地层学的方法来探寻水灾发生的证据已有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筛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得出该区域洪灾发生的规律性。尽管所得出的洪灾发生波动周期或峰值、峰谷序列较为粗略,不够严谨,然而作为在较长的历史时段(2000aBP)内考察、分析洪灾的发生过程和自然历史特征并总结出其规律性,应该说此结果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本区洪灾历史演变规律较为清晰的脉络。同时也为预测下一个洪灾峰值期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千年长跨度洪灾峰值周期内明显地表现在200-300年的中等跨度洪灾峰值变化周期,预示着2000年前后又一次可能的洪灾峰值期的到来。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历史洪灾 洪灾峰值期 发生规律
  • 简介:是应20世纪30年代编制各流域防洪规划的需求,于1936年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中附设的整理水利文献编纂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整编工作先后经历60余年,有数十位专家参与工作.该书分别论述了长江、淮河、黄河、运河、永定河等河干支流,以及与之相通的重要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太湖等)的自然情况和治理历史.清代最后90年间主要江河及其治理都发生过重大改变:黄河1855年大改道,夺淮河入黄海,北徙至渤海,并逐步固定在今天下游的位置;淮河由于黄河的淤积,原来的入海通道被堵闭,而改由里下河区入海和由运河一线入江;运行500年的京杭大运河萎缩为江苏和浙江的地区性运河等.其间长江和黄河还发生过千年一遇的洪水:黄河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门峡出现过3.6万m3/s的流量,成为小浪底水库的设计依据;长江在同治九年(1810年)宜昌出现过10.5万m3/s的洪水,成为长江三峡工程的设计依据.在这期间开始引进西方治河技术和材料,诸如开展了主要江河的水文测验和地形测量,设置了电报、电话专线,引进了挖泥船、钢闸门和水泥等器材.可见,这份历史遗产对于研究今天的治河问题,了解江河变迁规律和制定防洪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再续行水金 历史发现 发现研究
  • 简介:<正>一、严峻的形势雨季于6月份早早笼罩了华北大地,河北省1个多月平均降雨量达8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高23%,今年我省的降雨呈现出阴雨时间长、降雨范围广、局部暴雨成灾的现象。“连雨天”缓解了持续5年的旱情,却给防汛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据专家推断,中小型洪水六七年发生1次,大型洪水20年发生1次,进入主汛期,降雨北移、雨水还将增加;若东南沿海台风登陆,也会影响我省天气,不确定因素增大,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承担“四保”重任的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自1999年3月开工以来,截至目前,新增非常溢

  • 标签: 防洪安全 黄壁庄水库 除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