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用水热法合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碳载Pd-Fe(Pd-Fe/C)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Pd-Fe/C催化剂中的金属粒子,其平均粒径较小,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表明:Pd-Fe/C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 标签: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水热合成 Pd-Fe/C催化剂 氧还原
  • 简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催化无焰燃烧技术的要求与特点、研究热点、发展方向及其主要应用状况。

  • 标签: 无焰燃烧 催化燃烧 催化剂
  • 简介:蔚山国立科技研究所(UNIST)、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和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三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新的基于“有序排列、孔状、卟啉碳原子(M—OMPC)”的不含贵金属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它表面积大,其孔状结构还可以人为调节。这种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方面的性能超过金属铂,对于燃料电池非常重要,但是生产成本仅为铂的10%。

  • 标签: 燃料电池 催化剂 韩国 能源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 氧还原反应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层结构,该催化层中的Nafion从内向外成梯度增大。测试显示,新结构的催化层相对于常规催化层不仅开路电压高,而且单电池性能同样优于常规催化层。CV测试结果显示,催化层中Nafion含量的变化对阴极电极中Pt催化剂活性面积影响很小;新电极不仅电阻小,而且具有良好的气体传递能力和排水能力。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电极结构 Nafion含量
  • 简介:具有超高比能量的锂-空气电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电解质和空气电极催化剂是锂-空气电池的重要研究内容。介绍了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碳、贵金属、氧化物三类催化剂材料的特征及性能,进而提出了新型、高效、兼具催化氧还原/氧析出功能的纳米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锂-空气电池 空气极 氧还原 氧析出 催化剂
  • 简介:铂的纳米化是提高铂催化催化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当前纳米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纳米铂制备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稳定剂的稳定机理以及稳定剂对铂性能产生的影响;认为未来制备纳米铂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双重效应的稳定剂。

  • 标签: 燃料电池 催化剂 纳米铂 稳定剂
  • 简介:研究了在E-TEK商品级Pt/C中掺杂四磺酸基酞菁铜(CuTsPc)后对甲醇的催化行为。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四磺酸基酞菁铜与Pt以Pt-SO3-结合。所得的复合催化剂与E-TEK商品级Pt/C在0.5mol/LCH3OH+1mol/LH2SO4的混合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比较,复合催化剂正扫峰电流大,回扫峰电流小,同时具有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说明复合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对甲醇的催化活性。通过改变扫描速度对两者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得出复合催化剂具有更低的Tafel斜率,有利于降低电极极化时的过电势。

  • 标签: 四磺酸基酞菁铜 甲醇 燃料电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催化
  • 简介:采用金属粒子在载体上的不同负载顺序制备了甲醇电氧化PtRuPMo12/C催化剂。TEM测试结果显示,PMo12能吸附在PtRu表面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循环伏安测试表明,与PtRu/C催化剂相比,PtRu/C-PMo1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更负的起始氧化电位。计时电流曲线表明,PtRu/C-PMo12催化剂活性衰减较慢,具有较高的抗CO中毒能力。XPS结果表明,在PtRu/C-PMo12催化剂中,Pt主要以零价态存在。

  • 标签: 阳极催化剂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磷钼酸 活性 稳定性
  • 简介:本文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iCo2O4包裹的CuO同轴纳米电缆异质结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之后CuO和NiCo2O4的形态与结构保持不变。进一步采用旋转圆盘电极(RRDE)技术研究了在碱性溶液中纯NiCo2O4、纯CuO和CuO@NiCo2O4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对于氧还原反应(ORR),复合后的CuO@NiCo2O4比单独的纯CuO和纯NiCo2O4显示出高得多的电化学活性,其特征在于具有更高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和更正的起始电位,同时复合后的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这可以归因于其独特的同轴纳米电缆结构和复合催化剂中CuO和NiCo2O4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

  • 标签: 同轴纳米电缆 异质结 电催化 氧还原
  • 简介:在苯胺单体作为保护剂的条件下,用乙醇还原氯铂酸水溶液,制备了铂胶体;通过进一步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质子酸(盐酸)对苯胺进行掺杂,合成了导电聚苯胺稳定的纳米铂。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整个合成过程,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合成的纳米铂进行了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对铂粒子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制备的纳米铂直径小于10nm,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作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燃料电池 聚苯胺 铂胶体 催化剂 纳米铂 合成
  • 简介:简要阐述了锂空气电池的研究现状;围绕正极催化剂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不同类型碳材料及非碳催化剂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及结论分析;指出了通过改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制备条件来获得高活性正极催化剂材料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空气电池 碳材料 非碳催化剂 催化活性
  • 简介:塑料已经成为美国车辆制造业中有发展前途的材料。而高速运行的货物列车(城郊列车)的制造中不采用这些材料。主要是认为合成材料不像传统的钢和铝合金那样强度高和可靠,这种偏见阻碍了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每年差不多出现500种新的合成材料,但其中大多数没有超出试验的范围,

  • 标签: 车辆制造业 合成材料 销售市场 美国
  • 简介:亲水催化层在湿度循环条件下产生的结构破坏,是目前CCM(CatalystCoatedMembrane)膜电极退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采用复合胶体技术,在亲水催化层中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结构增强相制备了PTFE/Nafion亲疏水催化层及其CCM膜电极。干湿循环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PTFE结构增强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层的抗溶胀应力能力,从而提高CCM膜电极的物理稳定性。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亲水催化层 聚四氟乙烯 物理耐久性
  • 简介:介绍了以Li2CO3、NH4H2PO4、FeC2O4·2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以及利用热重-差示量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合成原料的热力学过程及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晶体生长过程。结果表明:380℃左右LiFePO4开始生成,超过700℃时,产物中产生Fe2P。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 简介:采用对碳纳米管进行混酸中超声处理,并通过浸渍一还原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上形成了分散均匀的Pd纳米粒子,得到了Pd/CNTs催化剂。用扫描电镜(SEM)对酸化后CNTs试样进行表征,并在酸性介质中采用交流阻抗法测试Pd/CNTs催化剂工作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d/CNTs催化剂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电催化活性。

  • 标签: 碳纳米管 PD 催化 电极
  • 简介:研究了Fe3O4,FeSO4和Fe2(SO4),在9mol/LKOH溶液中的溶出行为以及溶出铁对锌腐蚀的影响。通过定性分析和析氢实验,发现Fe3O4,FeSO4和Fe2(SO4)3在9mol/LKOH溶液中能够溶出,溶出的铁加速了锌粉的腐蚀,锌将碱液中的铁置换并沉积在锌粉上,降低了析氢过电位。3种铁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加速锌腐蚀的程度依次为FeSO4〉Fe2(SO4)3〉Fe3O4.

  • 标签: 锌锰电池 铁化合物 锌粉 溶出 腐蚀 析氢
  • 简介:用水热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的纯相,并采用XRD和I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浓度、不同还原剂用量以及不同还原剂类型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葡萄糖和抗坏血酸均对反应中间产物具有较好的还原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制备磷酸锰锂纯相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80℃和反应时间为24h,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其用量为0.01mol/L,氢氧化锂与磷酸锰物质的量比为Li/Mn=1.5。样品经红外光谱测试表明,970cm^-1属于P—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450-500cm^-1属于Mn—O键的面外弯曲振动,1040-1140cm^-1属于PO4^3-的伸缩振动,550-640cm^-1属于Mn—O键的弯曲振动。

  • 标签: 磷酸锰锂 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 橄榄石结构
  • 简介:采用XRD、XPS、IR、ICP-AES、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对LiCoO2掺杂Na高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的Li1-xNaxCoO2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杂Na的量x〉0.05后,Li/Li1-xNaxCoO2电池的充、放电容量较Li/LiCoO2的明显下降。随x从0.0增至0.3时,Li/Li1-xNaxCoO2电池以0.5mA/cm^2充电容量由146.3mAh/g下降至130.0mAh/g,放电容量则由110.6mAh/g下降至80.0mAh/g,但工作电压平台均为3.6V。XRD结果显示,随x的增大,Li1-xNaxCoO2的六方晶胞参数a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晶胞参数c则逐渐减小。但当x〉0.25后,其中有NaCoO2产生。相同x的Li1-xNaxCoO2充电后的六方晶胞参数c比未充电的有所增大,而晶胞参数a则略微缩小。但是当x〉0.25后,出现3个NaCoO2的特征衍射峰。然而,以0.5mA/cm^2充电至4.4V后,Li1-xNaxCoO2的六方晶胞参数c均增大,a略减小。XPS结果表明,随x增大,Li1s的电子结合能有增大趋势,但O1s和Na1s及Co2p3/2和Co2p1/2电子结合能变化很小。与LiCoO2相比,Li1-xNaxCoO2的循环伏安并没有新的氧化还原峰产生。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LICOO2 Li1-xNaxC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