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对NiAl金属化合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改善NiAl合金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等所采用合金化、制备多相合金、制备复合材料、定向凝固、机械合金化、热压及热等静压、燃烧合成、微晶涂层等工艺以及NiAl合金超塑性行为进行了系统综述,着重介绍并论述了合金化及定向凝固等工艺.此外,还介绍了NiAl合金固溶强化磁行为.

  • 标签: NIAL 合金化 定向凝固 机械合金化 燃烧合成 微晶涂层
  • 简介:阐述增韧Al2O3陶瓷增韧原理及增韧机制,综述近年来Al2O3陶瓷增韧研究现状。指出Al2O3陶瓷增韧方式可以分为引入添加剂引入晶种2种,并详细论述了不同添加剂、不同晶种及引入方式对Al2O3晶粒异向生长及其力学性能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Al2O3晶粒显微结构及其异向生长机理。最后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氧化铝 陶瓷 自增韧 进展
  • 简介: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Fe-48at%Al金属化合物粉末,分别按照33%、40%50%粉末装载量(体积分数)进行注射成形,成形坯经溶剂脱脂热脱脂以及1200℃真空烧结,得到FeAl金属化合物。重点研究粉末装载量对喂料混炼、注射成形温度及压力、脱脂率及烧结组织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FeAl粉末由于具有不规则形状层片结构,其注射成形喂料流动性较差;在使用高粉末装载量戍提高注射温度压力,且溶剂脱脂率较低(7h后为94.3%),需进一步延长脱脂时间;FeAl金属化合物烧结试样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均随粉末装载量增大而提高,当粉末装载量为50%,注射温度注射压力分别为154℃4.0MPa,材料相对密度为92%,抗弯强度达587MPa。

  • 标签: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注射成形 粉末装载量 脱脂 抗弯强度
  • 简介:对新型热电池阳极材料Li-B合金中耐热骨架LiB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形貌观察,获得了该化合物完整X射线衍射谱线,经过XRD谱衍射强度计算电子密度函数分析,确定该化合物化学组成为LiB,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No.194,晶格常数α=0.4022nm,c=0.2796nm;单中原子坐标B1(0,0,0),B2(0,0,1/2),Li1(2/3,1/3,0),Li2(1/3,2/3,1/2),理论密度d=1.50g/cm3,电子密度函数分析表明LiB化合物中Li原子电子向B原子迁移,B原子之间有高密度电子云区,呈共价键特征,SEM观察结果表明,LiB化合物呈纤维状,合金经轧制后纤维沿轧向排列,X射线平板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丝织构特征,其衍射花样也与本结构模型计算结果一致。

  • 标签: LiB化合物 LI-B合金 晶体结构
  • 简介:在Ar,Ar+H2,N2,N2+H2低真空5种气氛下对MIM316L不锈钢进行了烧结,讨论了烧结气氛对合金致密化力学性能影响;得出烧结气氛露点显著影响合金致密化最终力学性能;烧结气氛中H2可以脱去合金中碳来影响致密化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受注射、脱脂烧结工序影响;在采用溶剂脱脂,3个工序对尺寸精度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烧结、注射脱脂.在不同气氛下,3个工序对尺寸精度影响相对稳定.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 MIM316L不锈钢 烧结气氛 尺寸精度
  • 简介:以金属Zr、CuAl为原料,通过真空熔炼和气体雾化制备Zr-Cu-Al合金粉末,再经高能球磨得到Zr50Cu40Al10晶合金粉末。采用氮/氧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分析仪(DSC)对其晶形成能力及晶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磨120h后可获得Zr50Cu40Al10晶合金粉末,且随球磨时间增加,粉末颗粒尺寸逐渐减小,90h后达到亚微米级。球磨过程中由于铁增加,使合金结构"混乱度"增加、负混合热增大,因而热稳定性增强,其过冷区间ΔTx为62K,约为雾化法制备晶合金粉末2倍。此外,采用等温晶化方法,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机械合金化Zr50Cu40Al10晶合金玻璃转变初始晶化表观激活能分别为152.6kJ/mol172.4kJ/mol,远小于相应气体雾化法制备Zr50Cu40Al10晶合金粉末表观激活能,其原因是粉末中氧含量体系自由能较高。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非晶粉末 热稳定性
  • 简介:研究了热等静压时间对TiAl合金有关特性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10min保温保压后,TiAl合金密度已经达到3.46g/cm3.时间从10min逐渐增加到70min,所得TiAl合金密度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明显,所得TiAl合金是一种稳定状态,时间延长对物相影响不大.同时随着时间延长,TiAl合金内部产生了微裂纹.1380℃,保温1h热处理后,合金内部微裂纹消失,物相组成也转变成稳定TiAl相.

  • 标签: 热等静压 时间 TIAL合金
  • 简介:以Q235钢为母材进行手工蔓延立焊试验,并利用接头拉伸性能测试、SEM、EDSXRD研究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手工蔓延立焊Q235钢所得焊接接头在进行拉伸测试,塑性变形不明显,抗拉强度可达367MPa。断口发现大量均匀细小等轴韧窝一定量撕裂棱,拉伸试样断裂是韧性断裂与准解理断裂混合断裂方式。分析焊接接头组织发现,获得焊缝合金为铜铁镍合金,富铜相与富铁相均匀分布,但由于焊缝合金中富铜相富铁相界面结合比熔合区与热影响区界面结合差,进行拉伸试验在焊缝合金区断裂。

  • 标签: 自蔓延立焊 组织 力学性能 断口
  • 简介:研制了一种以玻璃粉作为粘结相低温烧结型银基浆料,并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贴装工艺。重点考察了半导体芯片与氧化铝陶瓷基座组装后附着力,以研究浆料中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含量以及芯片净化处理工艺、烧结工艺对组装件剪切力温度循环后剪切力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皂化除油,银粉玻璃粉质量比为7:3,有机载体固体相质量比为1:9,在430℃烧结,保温时间在20~25min,能获得最大剪切力。

  • 标签: 银基浆料 剪切力 粘结剂
  • 简介:通过添加W粉或C粉调整WC原料粉末总碳含量(质量分数)为6.04%~6.16%,采用低压烧结法制备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研究碳含量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WC-Ni系合金中添加适量Cr元素,得到无磁WC-Ni硬质合金,并且其无磁特性不随合金中碳含量变化而发生转变。WC粉末总碳含量为6.04%~6.16%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为二相区正常组织,只存在WC相Ni相,没有石墨夹杂或η相;而且在此二相区范围内WC碳含量变化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耐腐蚀性没有明显影响。随WC粉末碳含量增加,合金硬度(HRA)与密度都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而合金抗弯强度逐渐提高。碳含量由6.04%增加至6.16%,抗弯强度由2250MPa提高到2850MPa,提高26.6%。

  • 标签: 碳含量 硬质合金 微观结构 性能
  • 简介:将铜粉碳粉分别按质量分数为Cu-2%CCu-8%C配比混合,经过高能球磨得到铜-碳复合粉末,然后冷压成形,压坯在H2气氛、820℃温度下烧结2h,获得铜-石墨块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导率测试仪等对高能球磨后复合粉末块体材料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与碳含量对铜-碳复合粉末与块体材料组织结构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铜碳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得到亚稳态Cu(C)过饱和固溶体,经固相烧结后形成“蠕虫状”组织。随球磨时间延长,材料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球磨24h密度最大,Cu-2%CCu-8%C材料密度分别为7.58g/cm36.79g/cm3;电导率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球磨72hCu-2%CCu-8%C电导率分别为54.2%IACS33.0%IACS。

  • 标签: 铜碳 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8个不同Ge含量Co-Ge二元合金铸锭,利用扩散炉对不同成分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通过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铸态退火态合金进行分析,更新该体系零变量反应温度液相线数据。结果表明:在600℃下有Co3Ge相生成,在600℃500℃下均未发现Co5Ge2相。在600℃700℃下,βCo5Ge3与CoGe两相平衡,没有观察到η相。

  • 标签: Co-Ge合金 相图测定 X射线衍射 示差扫描量热法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 简介:分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爆炸喷涂工艺,在Q235不锈钢基体上制备Fe基晶合金涂层,对比研究这2种晶合金涂层在室温下干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Fe基晶合金涂层相比,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制备涂层更致密,孔隙率为2.1%,显微硬度更高,平均硬度高达1095.6HV,且耐磨性更好;并且涂层摩擦因数增至稳定值时间较短,具有更稳定摩擦磨损行为。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磨损形式主要以疲劳磨损为主,而爆炸喷涂涂层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综合作用,并以粘着磨损为主。

  • 标签: 超音速火焰喷涂 爆炸喷涂 非晶合金涂层 摩擦磨损
  • 简介:以Fe/Al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通过反应合成制备Fe-40%Al(原子分数)金属化合物多孔材料。于600℃在S2(1×104Pa)+N2混合气氛中进行高温循环硫化实验,研究FeAl金属化合物多孔材料硫化性能以及材料孔结构稳定性,并与预氧化多孔FeAl、多孔316L不锈钢多孔Ni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152h循环硫化后,多孔FeAl质量增加1.1%,预氧化多孔FeAl质量增加0.003%,而多孔316L不锈钢多孔Ni质量分别增加10.24%52.2%。多孔FeAl材料最大孔径则从开始13.9μm缓慢减小至22h12.9μm,随后保持长时间稳定状态,而多孔Ni多孔316L不锈钢最大孔径分别经历22h52h硫化腐蚀后降为0。由此说明Fe-40%Al多孔材料高温抗硫化性能及孔径稳定性远优于多孔Ni多孔316L不锈钢。经过预氧化处理FeAl多孔材料高温抗硫化性能更加优异。含SO2高温烟气净化试验表明,FeAl滤芯过滤器除尘效率高,工作稳定。

  • 标签: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多孔材料 反应合成 高温腐蚀
  • 简介:在硅酸盐体系(Na2SiO3+KOH)电解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5052铝合金表面原位生成微弧氧化膜层。并利用SEM、EDSXRD等仪器设备,分析微弧氧化膜层形貌、元素分布相组成,着重分析氧化时间对膜层厚度、表面孔隙率最大孔洞直径及膜层耐腐蚀性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表面有典型“火山堆积”形貌生成,且膜层厚度、表面孔隙率最大孔洞直径随氧化时间增加而增大;膜层主要元素为OAl,相组成为γ-Al2O3α-Al2O3,且主要为γ-Al2O3;微弧氧化处理可显著提高试样耐腐蚀性能,腐蚀电流密度至少下降2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模值|Z|至少增加2个数量级,随氧化时间从10min延长到50min试样耐腐蚀性能先提升后降低,氧化时间为20min试样耐腐蚀性能最好。

  • 标签: 5052铝合金 微弧氧化 氧化膜 膜层结构 耐腐蚀性
  • 简介:微观组织定向排列能明显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韧性,并产生力学其他物理性能各向异性.作者综述了玻璃陶瓷微观组织定向排列工艺.介绍了3种制备工艺过程及其理论基础,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 标签: 定向排列 玻璃陶瓷 工艺过程 应用
  • 简介:在电子工业中,助焊剂是焊料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产品最终焊接性能影响很大。根据焊后清洗工艺,助焊剂主要分为溶剂清洗型、水清洗型免清洗型,该文分析这3种助焊剂成分组成、使用情况以及优缺点。免清洗型助焊剂在焊后不需要清洗,具有环境友好,焊接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助焊剂,国内外对免清洗助焊剂产品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从溶剂、活性物质添加剂等3个方面详细阐述免清洗型助焊剂配方研究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助焊剂 分类 免清洗 活性物质
  • 简介: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细胞酶活性细胞代谢能力影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金属离子对细胞抗毒机构破坏和金属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功能限制.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探讨Cr(Ⅲ),Cr(Ⅵ),Ni,Al,Ag,V金属离子对生命组织毒性作用.研究发现,Cr(Ⅵ)对细胞DNA,RNA合成限制最为显著,NiV金属离子在同等水平上妨碍RNA合成,随着离子浓度增加,Cr(Ⅲ)离子对细胞DNA及RNA限制增大.Al离子对RNA合成限制大于对DNA合成.Ag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限制作用相同.细胞谷胱甘肽(GSH)还原能力是细胞最重要解毒机构,也是细胞中防御毒性物质最关键因素.细胞GSH还原能力定量分析表明:微量Cr(Ⅵ)即可导致细胞GSH下降.金属Ni离子破坏细胞骨架,使细胞内信息传递受阻,亦表现较强毒性.

  • 标签: 金属毒性 DNA GSH 高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
  • 简介:研究了TiO2、MgO、Fe203等不同烧结助剂、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对BeO陶瓷密度热导率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203MgO试样具有最高密度(2.799g,cm^-3)最高热导率(181.6W·m^-1.K^-1);同时在相同保温时间下,其密度热导率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烧结温度下,其密度热导率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但是增量比较小。运用黄培云粉末烧结综合作用理论方程验证BeO烧结坯密度烧结温度之间对应关系,并从显微组织理论上解释影响热导率原因。

  • 标签: BeO瓷 烧结助剂 烧结工艺 密度 热导率
  • 简介:研究了合金成份、添加元素及其数量、混合料制备方法、HIP处理等对合金性能影响。经研究得出:在W-Ni-Fe(W含量为90%~97%)三元合金中加微量元素后,与相同钨含量而未加元素合金相比,σb提高了大约一倍,δ提高得更为显著,σ0.2略有增加。在相同合金中微量元素增加,对σ0.2、σb无明显影响,但δ增加了约一倍。经研究确定出:含钨93%以上合金,为获得优良性能,应采取湿磨混料方法;对于相对密度较低W-Ni-Fe合金,采用HIP处理,才可提高其性能。

  • 标签: W-NI-FE 合金 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