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闽江福州进行流域划分,通过污染源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在流域层面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研究.研究以COD、NH3-N为主要指标,计算各子流域污染负荷,并确定其主要来源和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福州COD入河总量为9371.75t,NH3-N入河总量为992.63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市区内河是污染最严重的子流域,COD、NH3-N的入河量占流域总负荷的34。4%与61.3%.市区内河、闽江干流北港、磨溪等流域水体受到各种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梅溪干流、大樟溪干流等流域水体则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 标签: 闽江流域福州段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 简介:1月5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党总支书记、站长周卫江一行深入华村探望病逝老党员张显才家属。

  • 标签: 环境监测总站 地质
  • 简介: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淮河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 简介:以1976年8月、1985年11月、1990年10月、2000年10月、2010年10月和2015年10月的LandsatMSS/TM/E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信息;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和景观格局等特征,结合其它辅助资料,分析滨海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1976年相比,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了1627km~2,而人工湿地面积由1976年的163km~2增加到2015年的3054km~2,在逐时期不断增加;减少的天然湿地主要转化为旱地、养殖池和盐田;到2015年,研究区天然湿地破碎化程度增强、斑块形状复杂度增加,而人工湿地则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增加;在潮水作用、淤积增长速率减慢和黄河断流等自然因素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滩涂面积明显减小;围海养殖、油田开发、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则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滨海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增加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滨海湿地 动态 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
  • 简介:2013年夏季,东北地区降雨频繁,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江河水位暴涨,遭遇继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洪水灾害。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卫星)和Landsat8卫星影像(HJ-1卫星影像可以弥补Landsat8卫星重访周期较长、在洪水发生期间可用影像较少的缺陷),对松花江和嫩江交汇水情进行实时监测,构建洪水监测遥感影像集;利用两种影像确定不同时相的洪水淹没范围,掌握洪水发展的过程,对淹没区的灾情进行快速评估。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6月17日至7月26日,洪水主要使主河道展宽,镇赉县局部河漫滩和低洼地被洪水淹没;7月26日至8月20日,洪水主要淹没了河漫滩和低洼地;8月20至9月8日,河流总体变化不大。截至9月8日,松花江、嫩江交汇淹没面积为1170.2km2,其中吉林省境内的淹没面积为622.58km2,黑龙江省境内的淹没面积为547.62km2;淹没的土地覆盖类型以耕地和沼泽为主,其淹没面积分别为759.58km2和348.25km2,两者面积共占总淹没面积的94.67%;居住地淹没较为严重的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肇源县,两县淹没面积分别为0.43km2和0.30km2,其中,杜尔伯特他拉哈镇安平村、肇源县四合村受洪灾较重。

  • 标签: 洪水 遥感 影像 监测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 简介:以沙溪流域永安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解译遥感影像获得的研究区景观类型分布图.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研究区23个景观指数,根据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景观指数进行筛选,并据此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可用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幅度特征因子、形状复杂性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因子3个公因子表达23个景观指数的主要信息.2)从景观格局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林地类型20a来优势度减少,形状趋向于规则且分布趋于集中;耕地类型面积逐渐减小且分布趋于集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大,聚集程度及连接性均有所增加.这种变化过程说明研究区景观受人为干扰较大,反映出流域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 标签: GIS 景观变化 相关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沙溪
  • 简介:于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朱鹮(Nipponianippon)重要游荡区之一的湑水河下游城固,对食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将湑水河城固约30km的河道分成上段、中段和下段,并随机选取7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采用五点取样法,设置5个1m×1m的样方,并取地表以下10cm的土样,在河岸滩涂调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采用样线捕尽法来调查鱼类,样线长度为100m。两个季节共采集到鱼类30种,小型无脊椎动物24种和两栖类蝌蚪2种。在各河道,不同季节的鱼类物种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小型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密度也有显著差异。总体上,湑水河下游城固的食物非常丰富,是朱鹮在游荡期的理想觅食地,但是,河流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对朱鹮的觅食造成不利影响。

  • 标签: 朱鹮 食物丰富度 湑水河
  • 简介:近年来,江苏省射阳县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动摇,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机制,推行区域耕地保护的“田制”,使农田有了“监护人”,打造了美丽田同的“升级版”。“田制”这一耕地保护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 标签: 基本农田 射阳县 江苏省 监护 耕地保护 保护制度
  • 简介:城市经济联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春市与吉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分析、可达性分析、联系强度分析与地域系统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吉地区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城市等级差异明显,且空间分布不均,长春市中心性职能最强。时间特征上,1995--2012年-吉地区经济联系总量不断增加;空间格局上,经济联系强度呈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双核的“中心-外围”式圈层结构。从提升中心城市职能、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促进产业关联互动与建立合理城镇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一吉地区经济联系的对策。

  • 标签: 经济联系强度 时空格局 长-吉地区
  • 简介:山青才能水绿,固本方能清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如何让老百姓在绿色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福建省安溪县在总结感德镇“山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山制,构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生态治理修复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重彩描绘山青水绿生态美的新画卷。

  • 标签: 生态环境修复 福建省安溪县 山水 青山 环境保护制度 底色
  • 简介:以闽江河口感潮塔礁洲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每月小潮日定期向试验样地施加0、60和120kgS·hm-2·a-1的K2SO4溶液,探讨闽江河口感潮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特征对SO_4~(2-)沉降的响应,并同步观测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对照(CK)和2个SO_4~(2-)沉降处理CO_2排放通量具有相似的月变化动态,夏秋季节排放通量较高,冬春较低。2)除夏季60kgS·hm-2·a-1的SO_4~(2-)输入显著降低CO_2排放通量外(P〈0.05),2种SO_4~(2-)处理均未显著影响河口感潮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P〉0.05)。3)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处理下的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

  • 标签: CO2排放通量 SO42-沉降 感潮段淡水湿地 闽江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