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海坛岛是福建沿海岛屿风沙侵害严重的典型地区,选择海坛岛古风沙(老红砂)、现代风沙、周边的海滩砂与闽江河口沙进行对比研究,对各类泥沙做了粒度分析、矿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示踪分析,对比各类泥沙的理化特征,判别泥沙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海坛岛老红砂、现代风沙与闽江河口沙关系密切,与海滩砂、大陆架砂关系疏远。海坛岛风沙主要来自闽江河口沙;海滩砂可能来自远源的闽浙沿岸泥沙或大陆架砂。在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与现代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闽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坛海峡和海坛岛沿岸,在季风搬运下形成老红砂和现代风沙同处沿岸沉积。

  • 标签: 海坛岛风沙 闽江河口沙 东北风搬运
  • 简介:平潭岛流水老红砂具有显著的红色、黄色色变现象。采集流水剖面27个样品,做粒度、电导率、色度、光谱等分析,研究表明:红色沙具有高红度值(a)、高黄度值(b)、低亮度值(L)的特点,而黄色沙a值低、b值低、L值高,色度参数a值和b值与红色的赤铁矿和黄色的针铁矿有关,红化是含铁硅酸盐矿物风化生成的针铁矿,在暖干气候下脱水转化成赤铁矿,使黏土和石英砂粒染红色;黄化或褪色是赤铁矿在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针铁矿,使沉积物呈黄色或褪色。红色沙和黄色沙交错反映了流水剖面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

  • 标签: 风沙沉积 色度变化 气候变化
  • 简介: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标签: 海岸沙丘 OSL测年 粒度特征 福建长乐
  • 简介: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塞。自古以来,这片绿洲就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环河西、接西域、通欧亚的商贸交通枢纽上,阻隔着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及肆虐。守护着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风沙战斗的历史。“东风吹秕田。西风打死苗”这就是对民勤恶劣风沙环境的真实写照,土地沙漠化不仅是民勤人重大的生态问题。也是民勤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1950年,民勤县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群众性植树造林誓师动员大会。自此,一场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防沙治沙战役在民勤大地上打响。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民勤儿女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牢记嘱托、勤苦坚守、众志成城、绿色共享”的防沙治沙精神,始终抱定决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坚定信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这条生命线,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始终不渝地与荒漠风沙进行殊死搏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前赴后继、持之以恒战风斗沙,在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谱写了一曲“沙漠绿洲”的时代壮歌!

  • 标签: 风沙环境 防沙治沙 民勤县 甘肃省 可持续发展问题 土地沙漠化
  • 简介:根据野外7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方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山西壶河流域湿地植被33种优势种,共528个种对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X^2检验有209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极显著正相关种对16个(n=70,P〈0.01),显著正相关种对21个(n=70,P〈0.05),共占总对数的7.01%;317个种对呈负相关,其中显著负相关种对3个(n=70,P〈0.05),占总对数的0.57%;2个种对不相关,正负相关比为0.6593,显著种对共占总对数的4.54%;Pearson相关分析中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有20个(n=70,P〈0.01),显著相关的种对有11个(n=70,P〈0.05),全部为正相关,共占总对数的5.87%;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207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极显著的种对有34个(n=70,P〈0.01),正相关显著的种对有22个(n=70,P〈0.05),共占总对数的10.61%,321个种对呈负相关,负相关显著的种对16个(n=70,P〈0.05),占总对数的3.03%,正负相关比为0.6448,显著种对占总对数的7.20%,群落优势种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按照33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它们被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水烛生态种组(Typhagroup)、鹅绒委陵菜生态种组(Potentillagroup)和赖草生态种组(Leymusgroup)。

  • 标签: 壶流河湿地 种间关系 X^2检验方法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 简介:导读:千百年来,祁连山雪水丰盈厚实的膏脂,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河西生灵,也构建起了我国西部生态的安全屏障。然而,祁连山无休止探矿采矿、截流发电、过度放牧等造成的破坏,却让这座美丽的“母亲山”变了容颜。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发出通报,甘肃省3名副省级官员和上百名干部因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受到严厉问责,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年时间过去了,祁连山整改复绿进展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再次深入祁连山进行了探访,真切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正在逐渐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5月,自然资源部有关领导在甘肃调研时,对张掖矿业权分类退出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甘肃在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上,“蹬出了一条新路,为全国积累了经验”。

  • 标签: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问题 甘肃省 调查报告 雪水 复绿
  • 简介:堵塞是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难题,影响了人工湿地使用年限。为了进一步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机理,查明场分布与基质堵塞的关系,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人工湿地堵塞成因及其受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同时探讨了场分布与水力负荷、基质材料、不同粒径基质的分层填充、植物根系分布的关系,并对流场分布的研究方法(示踪及数值模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标签: 潜流人工湿地 流场分布 堵塞 水力负荷 基质 植物根系
  • 简介:肇州县国土资源局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培训,着力提升业务水平。建立分类培训、专题辅导、学习激励等制度,促进各股室、各国土所负责同志对业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研究和总结,激发机关同志学业务、钻业务的热情。

  • 标签: 干部队伍建设 国土资源局 业务工作 肇州县 系统化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