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作者建立了描述在来流水平风场和由于地表热扩散产生的垂向风场联合作用下的风沙发展过程的基本方程。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引起的热扩散对风沙发展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给出地表热扩散对风沙中输沙率以及风沙达到充分发展的时间等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热扩散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多场耦合
  • 简介:【摘 要】 风沙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及自然环境条件,给路基施工带来较多困难。本文分析了风沙对路基的危害,并结合工程实例,指出:风沙治理主要采用植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路基本体防护与路基线路两侧防风治沙的综合防护体系。

  • 标签: 风沙地区 路基 防护治沙
  • 简介:海坛岛是福建沿海岛屿风沙侵害严重的典型地区,选择海坛岛古风沙(老红砂)、现代风沙、周边的海滩砂与闽江河口沙进行对比研究,对各类泥沙做了粒度分析、矿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示踪分析,对比各类泥沙的理化特征,判别泥沙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海坛岛老红砂、现代风沙与闽江河口沙关系密切,与海滩砂、大陆架砂关系疏远。海坛岛风沙主要来自闽江河口沙;海滩砂可能来自远源的闽浙沿岸泥沙或大陆架砂。在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与现代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闽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坛海峡和海坛岛沿岸,在季风搬运下形成老红砂和现代风沙同处沿岸沉积。

  • 标签: 海坛岛风沙 闽江河口沙 东北风搬运
  • 简介:摘要: 当前中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道路交通工程开始投入建设。这过程中针对路基防护工程的风沙防护技术,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为风沙地段条件较差,施工工作和普通的路基施工相比,难度很大,而且地质条件差、气候特殊。所以本文将针对风沙防护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路基防护工程 风沙防护技术 风沙区域
  • 简介:平潭岛流水老红砂具有显著的红色、黄色色变现象。采集流水剖面27个样品,做粒度、电导率、色度、光谱等分析,研究表明:红色沙具有高红度值(a)、高黄度值(b)、低亮度值(L)的特点,而黄色沙a值低、b值低、L值高,色度参数a值和b值与红色的赤铁矿和黄色的针铁矿有关,红化是含铁硅酸盐矿物风化生成的针铁矿,在暖干气候下脱水转化成赤铁矿,使黏土和石英砂粒染红色;黄化或褪色是赤铁矿在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针铁矿,使沉积物呈黄色或褪色。红色沙和黄色沙交错反映了流水剖面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

  • 标签: 风沙沉积 色度变化 气候变化
  • 简介:土壤热通量在地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热通量更加重要。利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戈壁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辐射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大气向土壤传递热量,阴天和雨天土壤释放的热量大于获得的热量。另外还分析了土壤热通量季节和年变化特征。在秋冬季节,土壤热通量基本处于负值而春夏则刚好相反。

  • 标签: 张掖 土壤热通量 戈壁 净辐射
  • 简介:讨论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问题,并分析和强调了塔站资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相似一致性检查、决策算法、质量控制码的标注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塔站资料的质控方法。利用提出的质量控制流程,对敦煌戈壁塔站2001年4月至2009年4月共9a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流程能很好的找出缺测、错误、可疑的数据并给与标注,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结合了综合判别法,使得该检验结果更为可靠。结果表明:塔站观测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1.2%,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其中大部分为缺测数据,占其78.7%。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93%,其中大部分为僵值数据,占其87.02%,其次分别为一致性和逻辑极值错误。

  • 标签: 敦煌 气象塔 质量控制 质量监视评估
  • 简介:摘要:耕地质量是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地整治工程的重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都是根据土地的特性来进行土地质量的评估。陕北风沙草滩区土壤以陕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和荒漠边缘地带为主,土地类型多种多样。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大部分土地都已不适合人类生活和农业。因此,在实施土地整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基于此,本文以陕北地区的风沙草滩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提高耕地质量的作用,对陕北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陕北 风沙草滩区 土地整治
  • 简介:以新疆东戈壁钼矿为例,研究矿体上方弱胶结层不同粒级土壤中元素分布规律及成因,主成矿元素活动态赋存形式,为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在戈壁荒漠区寻找钼矿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发现,Mo、Cu等成矿及伴生元素在弱胶结层(10-40cm)中倾向于向两“极”富集,即最粗粒级(-4-+20目)和最细粒级(-160目)含量较高.在粗粒级中富集与粗粒岩屑保留了原岩矿化信息有关;在细粒级中富集与细粒土壤中粘土矿物、铁锰氧化物能有效捕获从深部矿体迁移上的活动态金属元素,形成元素含量二次叠加有关.活动态Mo、W元素主要赋存于水提取态中,活动态Cu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态中.在大面积基岩出露的剥蚀戈壁区,采集弱胶结层粗粒岩屑样品即能反映异常;在覆盖区进行钼矿地球化学调查时,采集弱胶结层中细粒级样品为佳,能有效捕捉深部含矿信息.

  • 标签: 东戈壁钼矿 弱胶结层 元素分布规律 活动态赋存形式
  • 简介: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标签: 海岸沙丘 OSL测年 粒度特征 福建长乐
  • 简介:为做好蒙古国南戈壁省探空站援建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蒙古国南戈壁省L波段探空站站址考察组(杨晓武、刘凤琴、张平贵、蔺汝罡、德勒格日玛)于2011年5月20~26日赴蒙古开展建设前期的站址考察工作。在南戈壁省气象局进行现场站址勘察后,

  • 标签: 蒙古国 探空站 站址 戈壁 中国气象局 建站
  • 简介:摘要使用2种化学改良剂(PAM和CMC)通过实验对陕北风沙土进行处理,通过对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化学改良剂均能够使>3mm的土壤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使<1mm的土壤团聚体数量明显减少;在团聚体的形成机理方面2种化学改良剂(PAM和CMC)不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AM促进了>10mm的大团聚体形成,同时有利于1~5mm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CMC则对粒径较大的团聚体形成有显著作用。

  • 标签: 聚丙烯酰胺,化学改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陕北风沙土,团聚体
  • 简介:摘要使用2种化学改良剂(PAM和CMC)通过实验对陕北风沙土进行处理,通过对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化学改良剂均能够使>3mm的土壤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使<1mm的土壤团聚体数量明显减少;在团聚体的形成机理方面2种化学改良剂(PAM和CMC)不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AM促进了>10mm的大团聚体形成,同时有利于1~5mm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CMC则对粒径较大的团聚体形成有显著作用。

  • 标签: 聚丙烯酰胺,化学改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陕北风沙土,团聚体
  • 简介: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塞。自古以来,这片绿洲就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环河西、接西域、通欧亚的商贸交通枢纽上,阻隔着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及肆虐。守护着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风沙战斗的历史。“东风吹秕田。西风打死苗”这就是对民勤恶劣风沙环境的真实写照,土地沙漠化不仅是民勤人重大的生态问题。也是民勤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1950年,民勤县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群众性植树造林誓师动员大会。自此,一场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防沙治沙战役在民勤大地上打响。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民勤儿女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牢记嘱托、勤苦坚守、众志成城、绿色共享”的防沙治沙精神,始终抱定决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坚定信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这条生命线,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始终不渝地与荒漠风沙进行殊死搏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前赴后继、持之以恒战风斗沙,在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谱写了一曲“沙漠绿洲”的时代壮歌!

  • 标签: 风沙环境 防沙治沙 民勤县 甘肃省 可持续发展问题 土地沙漠化
  • 简介:泥石:常由强降雨诱发,泥石流在山区具有毁灭性的后果。要调查如下问题:(1)泥石是如何被诱发的?(2)如何确定流动特征?(3)控制泥石的规模和频率以及再次发生时间的因素?

  • 标签: 泥石流 预警系统 流动特征 发生时间 强降雨 诱发
  • 简介:[摘要]:城市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采用非开挖顶管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优势,确保在顶管施工中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

  • 标签: []非开挖技术 复合型破碎顶管 压力 纠偏。
  • 简介:一、概论;现在。比较常用的解释方法(如霍纳法,麦金里法,格林加顿法等)都是以压力恢复理论为基础的(并假定终关井前以某一恒定产量生产)。这些参数计算方法只能用于具有明显压力恢复曲线的测试中,对于很难得到压力恢复曲线的测试就无能为力了。于是我们探讨了不需要恢复段数据,不涉及到产量可以计算参数的方法:段塞法。

  • 标签: 段塞流法 法简介
  • 简介:分析是沉积学分析的一种通用手段。所谓古,是指通过地史时期沉积岩中保存的沉积标志恢复的古流向。广义地说,古包括介质(水或大气)流动方向或沉积物(如重力)运动方向,由于大气运动反映的风向是多变的古风向,所以实用的古分析多指古水流的方向以及重力的沉积物运动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古水流方向分析包括单向水流(河流)、双向水流(潮流)和波浪传递方向,它们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

  • 标签: 古水流方向 沉积标志 运动方向 大气运动 流动方向 传递方向
  • 简介:选取非结构网格进行数值试井研究,抛开了数值模拟中把油井当作源或汇的常规处理方法.阐述了基于控制线的阵面推进法和结构网络剖分原理.通过非结构网络,把井眼看作一个网格块,推导出了能反映开、关井后地层渗流量变化的用于求解单相试井问题的差分模型.结果表明,结合非结构网络构造的数值试井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 标签: 非结构网络 单相流动 数值模拟 试井模型 油井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防渗材料在戈壁明渠远距离引水工程中的可行性。文章通过分析戈壁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和远距离引水需求,介绍了防渗技术在引水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详细分析了新型防渗材料的特点与优势,包括耐高温性能、抗腐蚀性能和柔韧性等方面。随后,重点探讨了新型防渗材料适应戈壁地区环境的优势以及在远距离引水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最后得出结论,新型防渗材料在戈壁明渠远距离引水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新型防渗材料,戈壁地区,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