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1月1日执行新版HY2004测报软件后,因采集软件和监控软件的衔接、HY2004测报软件还不够完善、自动站硬件故障等原因,导致自动站有的时次数据缺测或记录失真。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本文就A、J文件不正常记录在具体业务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 标签: 不正常记录 自动站 文件 测报软件 监控软件 采集软件
  • 简介:Icewatercontent(IWC)playsimportantrolesinweatherandclimatechange.DeterminingtheIWCsofcirruscloudswithmillimeter-wavelengthradarcanbeproblematicduetoinfluencesoficeparticlerotationontheirbackscatteringcrosssections.Wehereintroducemodelstodescribetheradiationpatternsofsixnonsphericalparticlesofspecificsizes.SimulationsusingHFSSsoftwarewereappliedtodescribethedifferencesresultingfromdifferentorientationsandequivalentspheres.Adoubleexponentialfunctionwasusedforfittingtodescrib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articles’maximumsizesandbackscatteringcrosssections.Thebackscatteringcrosssectionsofnonsphericaliceparticleswerecomputedbythemethodofmoment,andthoseoftheequivalentsphericalparticleswerecomputedbyLorenz-Mietheoryforthreedifferentorientations:fixed,horizontal,andrandom.AssumingthatamixtureofnonsphericaliceparticlesfollowstheB-Hmixingmodel,thesizedistributionofcirrusparticlesobeystheexponentialdistributionmeasuredbyNASAin2007.BycomputingtheIWCsofcirrusclouds,whichfollowstheabovementionedB-Hmodelandexponentialdistribution,theradarreflectivityfactorsofnonsphericaliceparticlesandequivalentspheresatthreedifferentorientationscanbecomputed.Subsequently,theIWCresultscanbeacquiredbyinputtingtheradarreflectivityvariablesintothewell-knownIWC-Zformula.TheanalysisdescribedheredemonstratesthatwhenusingtheradarreflectivityZ,theorientationmustbeconsideredinordertodeterminetheIWC.Usingequivalentspheretheory,thederivedIWCsunderestimatetheactualIWCs.Theseresultsareimportantforaccuratelyretrievingthemicrophysicalparametersofcirrusclouds.

  • 标签: method of MOMENT ICE particles RADAR
  • 简介:Novell网文件服务器的运行状况,关系到整个网络能否正常发挥效益.我局文件服务器为专用服务器,配置NetwareV3.11网络操作系统.现将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略述如下.1DOS系统故障的修复文件服务器硬盘不能引导,使用DOS软盘引导(有4M作为DOS分区,余为Net-ware系统)发现Netware子目录文件及DOS子目录被损坏.解决办法:重新恢复DOS目录及Net-ware目录后,文件服务器仍不能启动,经用清病软件也未发现病毒.怀疑是DOS系统的IO.SYS,MSDOS.SYS两隐含文件被损坏,

  • 标签: 文件服务器 NOVELL网 NETWARE网络 解决办法 DOS系统 MSDOS.SYS
  • 简介: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和降水资料,建立起汛期降水的预测方程;经过适应本地化的Z指数修正,将预测结果转化为旱涝等级;将SVD技术与修正的Z指数结合起来,实现旱涝的气候预测;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气象、防汛抗旱部门。结果表明:1)影响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降水的因子有5个,分别是太平洋地区2个,印度半岛附近2个,欧洲地区1个;2)理论上的Z指数等级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实际状况,因而必须对Z指数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各个旱涝等级的划分概率较为合理,说明Z指数的5级指标是可靠的;3)利用5个影响因子可以建立汛期降水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预报方程,在共计8年的旱涝滚动预测和实况检验中,等级相符的有7年,只有2003年的预测试验相差一个等级,5级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7.5%;4)经过气象、防汛抗旱部门2008年的应用,旱涝等级的预测意见和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良好。

  • 标签: 江淮分水岭 旱涝预测 奇异值分解 修正Z指数
  • 简介:采用四川省1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各站历年各季的Z干旱指数,根据Z指数的旱涝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7个等级,参考过去四川省干旱灾害的灾情记录,研究Z指数在四川的适用性,并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四川干旱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在四川各季干旱监测中表现均较好,在四川有较好的适用性。四川干旱可划分为6个空间型,其中四川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干旱程度加强,而川西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干旱程度减弱;四川盆地东部区出现干旱的频率最高,而盆地西部区和南部区出现干旱的频率最低。四川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和川西高原区较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而盆地南部区、中部区和川西南山地区较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冬季。各分区干旱变化周期不同,盆地西部区具有3~4a的振荡周期;盆地东部区振荡周期为6~7a;盆地南部区具有3~4a和14~16a的振荡周期;川西高原区具有4~5a和8a左右的振荡周期;盆地中部区振荡周期为7~8a;川西南山地区振荡周期为2~3a。

  • 标签: 四川干旱 Z指数 空间分型 适用性
  • 简介:酸雨观测中很多情况都需要备注,上报的酸雨月文件和日记录簿中都要求有备注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备注的情况也较复杂,酸雨规范中备注内容分列在各章节中,备注方法没有统一规定。为了使酸雨报表中的备注简洁明了,我们在工作中将备注内容作了一个归纳并模式化,供从事酸雨测报工作的测报员参考。

  • 标签: 酸雨观测 备注 文件 实际操作 测报工作 模式化
  • 简介:综合利用辽宁省及周边区域9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最优化法,建立适合辽宁本地区的动态Z-I关系,实时得到高时空分辨率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资料。结果表明:对2011年台风"米雷"和2012年台风"达维"降水反演表明,动态Z-I关系法可以反演地面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但反演的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动态Z-I关系法定量降水反演能力整体优于固定Z-I关系法,但存在高估小雨强度和抑制大雨强度的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对于20.0mm·h^-1以上量级的强降水,平均误差达-10.0mm以上,平均相对误差超过70.0%;各量级降水样本所占比例的差异与地理区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动态Z-I关系法反演降水产生误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 标签: 雷达 动态Z-I关系法 最优化法 台风 误差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山东省2014—2016年31站次小时降水量超过80mm强降水天气的分钟降水量变化特征、降水强度、Z-R关系、单体风暴参数特征和形态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较高的K指数和较低的抬升指数(LI),同时低层比湿在13g·kg~(-1)以上时易发生小时极端强降水;强降水单体演变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或移动缓慢特征,具有"列车效应"特征的有15次,移动缓慢的有8次,同时具有两种特征的有8次,降水持续时间基本在57~58min,5min和6min最大降水量均在15mm和17mm左右;用6min最大降水量平均值17.3mm作为强降水雨强,所对应站点低空反射率因子平均值为50.3dBZ,Z-R关系近似于Z=200R1.22;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基本为50~59dBZ,液态累积含水量(VIL)基本为15~40kg·m~(-2),强回波中心高度基本在0℃层高度以下,风暴单体顶高8km以上,回波顶高11km以上,重心较低,降水强度大,适用于Z=200R~(1.22)关系进行降水强度估测。

  • 标签: 强降雨 Z-R关系 单体演变
  • 简介:以扩展名为TXT的文本输出文件是汉字dBASEⅢ与其他软件连接的工具,因此语言程序对dBASEⅢ数据库文件的利用,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先将DBF文件拷贝成TXT文件的方法。这一途径是汉字dBASEⅢ本身提供的功能,但要化费软盘、机时和人力。如能在语言

  • 标签: 数据库文件 BASIC DBASE 文件拷贝 输出文件 记录长度
  • 简介:1引言随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L波段与全球定位系统探空站、闪电定位仪和气象卫星等综合观测系统的建设完善以及我省新的通信业务流程的建立应用,气象信息网络传输业务不断发生变化,气象资料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如雷达产品,自动站等资料的时效在6分钟,10分钟之内,省台作为全省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中心,必须能够承担全省天气气候监测网获得的大量气象信息和经各地市台站加工的各类气象产品的实时和非实时收集和交换,以满足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服务需求。为了保证气象信息和产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实时监控,建立通信业务的实时监控系统,及时显示省级资料的接收和发送情况,地市台站可以快速地查询所发资料是否已经及时上传,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地市级气象资料的传输时效达到要求,比传统的调用回执的方法要方便多了。

  • 标签: 实时监控系统 WEB方式 气象信息网络 多普勒天气雷达 自动气象站 文件
  • 简介: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气象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对气象主管机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维护气象法制统一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质量,促进气象依法行政,预防气象行政争议,本文拟对如何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立法工作,浅谈一下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 标签: 规范性文件 行政行为 审查制度 立法工作 气象 备案
  • 简介:为了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需要,自2006年开始河南县气象局地面月报表由原来的手工编制、抄录等改为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记录,以及完成月报表封面、纪要、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等文字说明,经过整理后形成统一的月观测数据文件。河南站已制作了多份月观测数据文件,但预审工作仍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月观测数据文件的预审工作实践,总结了预审方面的一些经验,找出了做好月观测数据文件预审工作中必须注意的要点,以及预审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做了总结,供预审人员参考。

  • 标签: 预审 经验 测报质量 自动站
  • 简介:A文件是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简称,由于A文件存储要素方式位的复杂性,直接对A文件资料的查询、统计非常不方便,尤其是需要对不同台站、不同月份的A文件进行查询统计时。通过编写程序将A文件观测资料解读写入XML数据文件和关系型数据库,形成完整的浙江省A文件观测资料数据库。就可以很方便的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查询统计应用软件,就能实现全省任意时段、区域A文件观测资料的查询和统计,为A文件观测资料数据的二次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A文件 StringTokenize XML 解读 数据库
  • 简介:从1995年开始,我省气象信息化的数据正式列入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档案部门把记载信息的磁盘、磁带、胶片等载体统称为机读载体,与传统的气象记录报表等文本载体不同,机读载体上所记载的信息必须依靠微机、磁带机、阅读复印机等专用设备,在显示屏、打印机或复印机上输出之后,才能为肉眼识别。针对机读载体这一特点,我们对我省1991~1994年的气表—1原始信息AO、A1模式数据文件仔细地进行了验讫,并按照对文本载体检查验收的类似步骤,确定检查内容有(1)磁盘文件是否齐全?(2)每一个磁盘文件是否都符合国家要求的格式标准?

  • 标签: 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 检查结果 数据采集 1994年 格式问题
  • 简介:利用ftp向远程上载或下载文件是网络业务的重要内容。在一般网络环境下,实现文件传输可以使用商用ftp软件或自由编程实现。商用软件一般需人工操作,不能实现文件定时自动传输,自由编程的程序控制,既可以人工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从而可以实现文件定时自动传输。编程实现ftp文件传输一般需InternetTransfer控件或Winsock控件,遗憾的是,这两个控件均不支持sock4代理协议,因此,在sock4代理网络环境下,实现文件自动传输ftp编程需另辟思路。利用MicrosoftWin32网络函数编写专用OCX控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 标签: OCX控件 文件传输 代理协议 WINSOCK控件 文件自动传输 MICR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