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发现,江苏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在“十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快速增长的气象服务社会需求相距甚远,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重点开展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和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进一步提高短、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气候预测水平,建立专门的服务产品制作人员队伍,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构建和谐江苏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气象服务 业务体系 江苏 调研 “十五”期间 气象防灾减灾
  • 简介: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江苏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五个主要方面。规划布5个农业生态监测站、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5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3个城市生态监测站、5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对土壤状态、城市生态环境等七大类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土壤水分及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和遥感监测信息等8大类几十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 标签: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 气象服务产品 江苏省 资源现状 城市生态系统
  • 简介:基于江苏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区1961—2008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48a来苏北项目区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在此背景下界限温度的积温、无霜期长短、四季时间和参考蒸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8a来苏北≥0℃、≥10℃积温量和积温日数显著增加,无霜期延长了15—30d;春季时间延长最明显,夏季次之,冬季时间缩短最明显,秋季次之;春、夏季的参考蒸散稍有减小,秋、冬季略有增大。

  • 标签: GEF 气候变化 农业效应
  • 简介:按照规划,到2010年,江苏沿海将建成风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20%以上的风电场;为了争取自己的风电项目早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各地政府、企业纷纷开展风能监测和评估,扰乱了正常的风能监测评估工作,给沿海风能开发留下了许多隐患。气象主管机构只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风能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管理,才能保证风能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标签: 风能开发 江苏沿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评估 监测 江苏
  • 简介:1访问交流活动概况为执行“中国气象局与法国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会谈纪要”确定的教育培训领域双边合作项目,受法国国家气象学院(ENM)邀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邦中率代表团一行4人于2016年12月19—24日赴法进行访问交流,其中12月20-22日访问位于图卢兹的ENM,12月23日顺访位于巴黎的大巴黎地区区域气象中心。

  • 标签: 气象学院 法国 中国气象局 区域气象中心 交流活动 干部培训
  • 简介: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欧洲EC、美国GFS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14年1月30日至2月2日(春节期间)江苏淮北地区日最高气温预报明显高于实况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2014年江苏淮北地区春节期间对流层中低层强暖平流有利于大幅升温,期间低云较多、雾较浓且空气污染较重,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气温较低,吸收大气热量,对暖平流的升温有明显的抵消作用,不利于淮北地区的大幅升温,甚至造成局地降温,垂直方向的温度层结上易出现逆温。当逆温层维持时,层结较稳定,地面风力较小,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和水汽的扩散,雾霾加重,形成一个降温正反馈机制。低云和雾霾及逆温层对地面气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造成此次最高气温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为,模式预报的形势场与实况存在较大差异,未充分考虑近地层的相对湿度条件,预报的云量少于实况;对白天雾霾的降温效应估算过低;强暖平流增强850hPa气温时,当地面气温较低时,地面吸收大气热量,升温不明显,850hPa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减弱,过高估算了强暖平流的升温作用;对EC和GFS等模式2m气温数值预报产品过度依赖,未对形势和要素的数值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

  • 标签: 预报误差 温度平流 低云 雾霾 逆温层
  • 简介: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 标签: 雷雨大风 冷空气 环流形势 温度直减率 水汽条件
  • 简介:分析了2008年08号台风“凤凰”的移动过程及其对江苏降水的影响。由其移动路径和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以及影响江苏降水环流形势的演变可以发现,“凤凰”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强大而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为台风降水输送了丰富的水汽,给江苏地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冷空气的侵入也是台风“凤凰”登陆后造成江苏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冷空气的入侵也破坏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加快了台风的消亡。

  • 标签: 台风“凤凰” 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冷空气侵入
  • 简介:在对我国各部门科研机构的评价调研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开展调查。中科院集中了大批国际、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研机构类型也比较齐全,因此他们的经验对中国气象局开展科研机构评价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2005年3月31日,专程走访中科院评价中心。评价中心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开展机构评价的主要经验。

  • 标签: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 评价 调研 中国气象局 中科院
  • 简介:前一本书描述了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气候政策的新态度和新思路,第二本战略性研究专著的内容来自2009年1月由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会议讨论了什么样的研究和技术需求、趋势以及障碍会影响2025年的海洋学问题。与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围绕美国海军和海洋战略,制定了到2025年的时间表。

  • 标签: 美国海军 气候变化 海洋学 科学院 联邦 重构
  • 简介: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的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进展。第一个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是曾庆存等利用一个耦合了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作出的。1997年,一个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测系统,包括一个海洋初始化方案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开展了基于海温异常的东亚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王会军等提出了一个可以显著改进模式预测准确率的模式结果修正方案。为了考虑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一个利用大气资料如温度、降水等经验地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被建立起来。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研究了1998年夏季大水发生当中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初始异常的作用。

  • 标签: 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初始化
  • 简介: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过去百年气候增暖及成因"启动会于2011年4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承担,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气候增暖 成因 科技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
  • 简介: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 简介: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电信接入业务不断出现,在给我们提供多个选择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如何选择电信接入业务,更好地为气象通信现代化服务。本文力求能从接入网技术方面提供选择参考。

  • 标签: 计算机通信技术 接人网技术 有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气象通信
  • 简介:为了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浙江省气象台站陆续开展酸雨项目观测.为了规范台站酸雨观测,2002年11月省局下发了供台站执行.我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明确、补充和完善,本文针对台站酸雨观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酸雨观测 技术 气象业务 PH值 K值 温度测量
  • 简介: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省各地雪桃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运输以及深加工等适用技术和经验。可供广大果农在生产中参考。

  • 标签: 雪桃 栽培 病虫害 贮藏 加工
  • 简介:通过对WebGIS前景分析得出建立ArcGISServer必要性,并介绍了ArcGISServer的地图缓存技术和Rest技术特点和技术实现。结合台风检索系统,详细描述了地图缓存技术和Rest技术的实际应用步骤,展示了地图缓存技术和Rest技术在Silverlight中的应用。

  • 标签: 地图缓存 REST ARCGIS SERVER
  • 简介:干旱是全球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气候现象,也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加剧了干旱的影响程度,增强了干旱灾害的风险,给全球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提高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水平是应对、管理干旱和减轻干旱脆弱性的基础。近30a来随着全球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遥感监测干旱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在全球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干旱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其发展过程缓慢、时间和空间表现特征差异很大,遥感监测干旱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对抗旱防灾提供支撑的力度仍不够。本文在简要总结卫星遥感监测干旱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各种指数(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指出卫星遥感干旱监测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针对我国卫星遥感干旱应用现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 标签: 干旱 卫星 遥感 干旱指数 进展
  • 简介:经过几年的观察、实践,我认为要获得玉米高产,应抓住下列关键环节:1耕作制度根据我省全年气候变化规律,以种植春玉米为宜.春玉米全生育期100—110天,需大于10度活动积温2600度,整个生育期间气候条件都较适宜,产量较高较稳,而且7月中旬收获后再载二晚杂优,可获全年两季高产丰收.2品种选择就春玉米来说,以采用中早熟品种为好,如紧凑型的掖单2号、4号、10号,松散型的丹玉13号、中单14号,这些品种产量高且稳定,耐湿早熟,抗病能力强,综合性状较好.3播种、移栽

  • 标签: 玉米高产 关键技术 春玉米 耕作制度 甲胺磷 中早熟品种
  • 简介:1前言草菇,属光柄菌科(Pluteaceac)的一种真菌,又名兰花菇,是我国各地广泛栽培的菌类品种之一。草菇含有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草菇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一般在夏季上市,正是其他菇类和蔬菜的淡季,既可满足市场对鲜品的需求,

  • 标签: 草菇栽培 气象技术 营养丰富 生产周期 氨基酸 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