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目前,遥测站已普及,除了云、能、天仍为人工观测外,其它的项目都可由仪器自动记录,而在云、能、天这三个观测项目中,云的观测是最为复杂、最需要经验的。云的观测不仅关系到航空飞行的安全,而且对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预报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虽然已有比较系统的高空探测资料,但由于测点少,远不及地面测点稠密,同时高空探测稀疏,而地面观测资料时次多,资料更丰富、连续,能更好地反映大气的活动状况,所以认真做好云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高空探测资料 地面观测资料 人工观测 识别 自动记录 观测项目
  • 简介:一、引言我县历年油菜播种面积达6~7万亩.在气候适宜,无病虫害的条件下,全县油菜平均亩产可达100~150公斤.丰年甚至可达200公斤.分析我县多年来的油菜产量状况,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油菜菌核病.如1987年,全县平均田间病株率40%(严重者达80%),该年我县油菜平均亩产仅40多公斤.油菜菌核病在本县始发生于每年的3月

  • 标签: 油菜菌核病 油菜产量 田间病株 油菜播种 气候适宜 发病程度
  • 简介:以厦门市旅游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分析,围绕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建立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因子进行权重测算,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将气候变化对厦门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的隶属度最大值为0.309,是较强的.研究可以明确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各个方面,按照受影响程度高低进行划分,从而可以有效指导旅游业相关从业者对风险进行归类,进而协调各方利益,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业,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长期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旅游业 厦门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的圆形检测方法协助订正自动雪深仪的疑误数据。对测雪板上的图像识别区域依序进行平滑滤波处理、边缘检测、Hough变换圆检测,识别出积雪情况。利用该方法,提高了疑误数据的订正效率。

  • 标签: 雪深 图像识别 OPENCV HOUGH
  • 简介:杭州是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西湖是杭州风景旅游的核心景区,西湖游船是杭州旅游的重要项目,西湖游船也是游客进入西湖中心景区的唯一通道.为了进一步做好西湖游船的气象服务工作,我们在制作杭州西湖游湖指数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游湖指数进行定量判别、分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游湖指数 模糊 综合评判 指数预报 杭州西湖
  • 简介:基于2013年常州站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利用偏度方法逐网格识别和去除地物杂波。结果表明:地物杂波具有高的反射率分布,为负偏度;非地物杂波则呈现较低的反射率分布,为正偏度。采用偏度方法设计的雷达地物杂波去除方法可有效去除地物杂波,滤波后的新雷达基数据可在业务上应用于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和预报,进一步提高雷达降水估测和预报能力。

  • 标签: 雷达基数据 地物杂波 偏度方法
  • 简介:气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09年起,陕西省气象局在全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文化助推行动",此举促使陕西省气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也使各级气象部门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将部门形象识别系统()这一理念引入

  • 标签: 气象部门 识别系统 形象 文化建设 系统工程 气象事业
  • 简介:本文以江西省六个重点产粮县为代表点,选择湿润指数、有效灌溉面积、绿度值变化、气象产量及水域面积变化等综合因子,以双季早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洪涝灾害程度的评估,并提出了一种灾害损失的估算方法。

  • 标签: 洪涝灾害 模糊综合评判 灾情评估
  • 简介:选取年雷击大地密度、产值密度和人口密度3个因子作为评判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厦门市6个区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厦门市各区雷电灾害风险受地闪频次、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思明区为高风险区,翔安区为低风险区,其余4个区为中等风险区。该划分为厦门市防雷部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防雷设计方案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参考。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雷电灾害 风险区划
  • 简介: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其研究目标是:基于高性能的数字摄像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实时监测,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雨、雪和冰雹等降水现象以及雾、烟幕和沙尘等视程障碍现象的自动识别,开发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主要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系统,为气象站目测要素的自动化观测提供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在气象站自动化观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进程。本项目执行以来,主要开展了下述工作:

  • 标签: 自动识别系统 降水现象 沙尘 计算机图像识别 自动化观测 技术开发
  • 简介:利用高密度自动观测站逐时气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按照客观的标准选择参考站,分析2010年7月2~6日北京一次极端高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强度(IUHI)对城区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的影响。此次高温过程连续5日的日最高气温均超过35.0°C,为北京站1951年以来连续5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最高值。大陆暖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加之气流越山引起的焚风效应,是导致此次极端高温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但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均出现了以城区为中心的高值区,从城区中心向郊区平均IUHI逐渐减小,最低气温IUHI较大,四环线以内5日平均IUHI达到2.93°C,四、五环线之间1.87°C,五、六环线之间1.43°C;最高气温IUHI较小,但四环线以内,四、五环线之间和五、六环线之间5日平均IUHI仍分别达到1.45°C、0.96°C和0.72°C。在7月3~6日夜间,四环内IUHI极值均在3.00°C以上,特别是7月6日凌晨达到5.50°C;白天IUHI相对较小,其中2日早晨甚至还出现了负值。城区各地带IUHI日变化规律几乎同步,具有两个相对稳定阶段和两个快速变化阶段。稳定的强IUHI阶段从21:00(北京时间,下同)持续到次日05:00,稳定的弱IUHI阶段从08:00至18:00;05:00至08:00是IUHI快速℃衰减阶段,而18:00至21:00是IUHI快速上升阶段。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对北京城区夏季单次极端高温过程的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高温影响。

  • 标签: 极端高温 城市热岛强度 城市化影响 自动气象站 北京城区
  • 简介:云状的正确观测对降水测报具有指示性意义,云状自动识别技术是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采集的云图与中红外热像仪获取的云图结合,对天空云状进行分类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在北京、杭州和丽江气象台站采集的大量云图,从云图特征和降水指示性方面将云状划分为Clear、CH、CL、CB及CM共5类.选取14个色彩和纹理特征值作为云状计算参数,采用552张云图作为训练样本,信息分类利用特征值加权最小距离算法,对于5类50个被测样本进行云状的判别.对应自拟的标准云状分类,平均准确率为82%.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信息融合的云状识别方法结合了可见光图像色彩信息丰富的特点及红外图像可以降低雾霾干扰的优势,对比单-可见光传感器云测量,准确性有所提高.本文在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云观测设备的信息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云观测 云状分类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 简介:根据山东省24个风电场2013年全年每15min的风电输出功率实测数据以及相应的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气象预测数据和FNL(FinalOperationalGlobal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区域大规模风电爬坡现象与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联系。结果显示,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阻塞高压系统,是诱发山东地区大规模风电爬坡的重要因素;爬坡事件的预测应当考虑天气演变的因素。进一步结合旋转门(TheSwingingDoor,TSD)算法重新讨论了爬坡事件的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爬坡事件的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并指出风电功率上报、考核制度应当重点考虑爬坡时间段的预测水平,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 标签: 风功率爬坡 天气系统演变 TSD算法 可预报性
  • 简介: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的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和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的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的强降水天气的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的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和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的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
  • 简介:温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系统,对东亚区域气旋活动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本文回顾了东亚气旋的识别方法、变化规律及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1990年代以后,自动识别方法逐步替代了人工识别,各类算法对天气尺度气旋表达较好,但对多中心结构的温带气旋以及中小尺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能力还有待提高;(2)东亚气旋的尺度、性质、路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气旋活动过程中的性质转变以及多尺度相互作用等方面近年来受到明显重视;(3)东亚气旋活动与区域气候异常以及伴随的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密切联系,气旋区的识别和追踪有助于定量研究气旋演变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局地联系。

  • 标签: 温带气旋 自动识别 灾害性天气
  • 简介:本章中介绍了NSF目前所采用的针对大气科学研究的各种资助模式,并对其优点与不足进行了评估,这些资助模式包括供给个人和研究团队的基金、小型研究中心、大型国家中心、对高校和其他机构资助观测设施的合作协议、NSF内部项目、部门问项目以及外场项目。

  • 标签: 科学研究 合作协议 观测设施 NSF 资助 大气
  • 简介:CMAQ成功移植到了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系统神威和IBM巨型机上,为实现全国及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准业务化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另外,针对模式中污染源不确定性因素引起预报偏差的技术难题,发展了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的动力-统计模型(CMAQ-MOS)与源同化新技术,其效果明显优于国外原CMAQ模式

  • 标签: 业务化系统 ASM 空气质量预报 国家气象中心 不确定性因素 业务系统
  • 简介:建议:美国应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经济上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国家实施中尺度多用途观测网的效率。这一组织采取公共特许的私人非营利企业形式可能是最为合适的。混合的公共.私人组织模式,能够激励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在投入和应用方面广泛和积极的参与;最大限度获取中尺度资料;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收益的共赢。

  • 标签: 组织结构 私人企业 公共部门 公共利益 中尺度 观测网
  • 简介:本文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文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文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 标签: 气象关联模式 稳定性判别 关联系数 气象统计预报
  • 简介:使用1994~1998年客观分析资料,用概率映射法作因子非线性变换,分别普查了因子与杭州夏季高温概率的相关性,找出一些高相关因子对其进行REEP分析,在此基础上构造杭州高温概率预报模式。经过1999年的试用,效果较满意,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概率预报 客观分析 预报服务 构造 资料 非线性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