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意识和能力。

  • 标签: 社会性别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公众认知
  • 简介: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差别较大。

  • 标签: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 简介:齐芳在2007年3月2日《光明日报》撰文介绍,中科院发布《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水:治理与创新”为主题,提出破解我国水问题治理模式、目标取向、技术路径政策选择与对策建议。专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水问题正面临转型,伴随水问题变化,治水模式也面临重大转型

  • 标签: 治水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 治理
  • 简介:近期关于2050年减排战略(MCS)讨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战略编写。我国2050年碳减排目标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大气雾霾治理、生态环境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设计良好长期碳减排战略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进程。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 碳减排 国家战略 生态环境 国家目标
  • 简介:气象资料社会服务气象资料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气象资料客观真实性、可靠性。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气象资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像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高度风向、风速,城市下水工程需要短时间流水量,公路建设需要地表层温度、大型活动需要通过...

  • 标签: 气象资料 气象部门 客观真实性 最大风速 社会服务 可靠性
  • 简介: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TheInter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ClimateandSociety,IRI)原名国际气候预测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筹建,早期设在著名Scripp海洋研究所(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后于1996年迁至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IRI隶属于哥伦比亚地球研究所,坐落在景色秀丽Lamont-Doherty地球观象台。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科学与社会 气候预测 国际 哥伦比亚大学 连结
  • 简介: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象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加强气象社会管理有关问题研究”通过验收。(附图为验收会现场)。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社会管理 科学研究
  • 简介:气象与社会政治具有密切联系,气象现象被人类政治生活所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是人类为了利用政治力量抗御气象灾害、利用气象资源和保护气象环境自觉行动。本讲从气象与国家政治关系、气象与法律、气象与当代国际政治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标签: 气象现象 国际政治 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 讲座 专题
  • 简介:"中国气象应用网格"是国家"863"项目"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应用课题之一,发展基于网格技术数值天气预报软件及其支持软件、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气象数据海量处理技术,实现网格应用对海量气象数据集远程访问.

  • 标签: 气象应用 数值天气预报 气象数据 数值预报 观测资料 网格
  • 简介:中国气象应用网格”是国家863重大专项支持一个应用网格项目,主要针对中国气象局计算资源及科研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气象预报面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服务特点,建立了连接中国气象局行业内部和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内跨地域网格平台;在该网格平台上建立全面支持我国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协同攻关环境和基于GRAPES中尺度有限区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了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气象部门资源利用率、业务预报和自动化水平。“中国气象应用网格”包括网格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APES、网格门户、网格计算、资源和服务共享平台、基于Ganglia网格资源监控、数值天气预报控制界面、气象预报产品发布和可视化、源代码管理系统、网格用户注册与管理等系统。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网格计算 气象应用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预报业务系统 GRAPES
  • 简介:气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历来都有着十分密切联系,可以说气候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资源,气候资源分布状况往往决定了农业经济总体分布状况;气象环境对许多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产生影响;气象灾害不仅会直接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而且会因防御和救助气象灾害耗费大量财力。本讲从以上诸方面对气象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环境、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进行了经济分析与评估。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气象环境 社会关系 气候资源 讲座 专题
  • 简介:通过回顾2004年7.10暴雨后北京天气预警机制产生和发展,及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论述了预警信息传播质量,即预警信息传播及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是实现预警信息社会价值最大化关键因素。并且指出:(1)多种媒体集体参与整合传播是保证传播质量前提。(2)不同性质预警要选用不同传播渠道。(3)预警机制决策者要调动更多社会资源,确保预警传播制度化。

  • 标签: 预警信息 社会价值 信息传播 价值最大化 防灾减灾 信息社会
  •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闪电频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雷电灾害事故加剧,防雷安全形势凸显严峻。为进一步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损失,本文根据重庆市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提出树立公共服务理念、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防雷安全体系强化防雷社会管理三大措施,运用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手段加强防雷减灾管理,以期达到强化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地位,促进防雷安全管理健康发展。

  • 标签: 防雷安全 社会管理 强化 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 闪电频率
  • 简介:1气象社会管理内涵研究1.1社会管理内涵1.1.1社会管理定义与分类社会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及社会组织对除政治事务以外社会公共事务(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所实施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有效管理。它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组成部分、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过程。

  • 标签: 社会管理 气象 社会组织 公共事务 社会系统 社会关系
  • 简介:中国夏季降水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多寡与东亚季风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特征、降水与季风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问题。

  • 标签: 夏季降水 季风 影响因子
  • 简介:易蓉蓉在2007年5月14日《科学时报》撰文介绍,近期中国解决水问题关键是什么?《科学时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在第二届长江论坛上寻找答案,反馈回来信息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技术革命。当国际开始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管理之时,中国水利界仍停留在备受垢病“九龙治水”阶段。“流域综合管理”为什么是中国不可企及高度?

  • 标签: 制度创新 中国 流域综合管理 风暴 技术革命 水资源
  • 简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重大变化对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做出了预测.

  • 标签: 气候变化 环境演变 未来趋势 中国
  • 简介:气象尽管是一种客观自然现象,但人们把对气象现象认识延伸到许多科学和文化领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学、年历、医学、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文化现象中都有大量关于气象内容。气象环境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生理变化而激发产生心理活动,而且通过对人们劳动对象和活动环境影响,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比较强烈感受,并造成相应社会心理反映,正因为有这种心理能动反映,使人类气象文化创造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 标签: 气象现象 心理活动 社会关系 社会文化 讲座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