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区域导航系统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差、在轨卫星故障或者GEO卫星轨道机动后轨道快速恢复等问题,对独立时间同步体制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广域差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非传统力学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单历元广域差分进行星历误差改正的技术,完善了广域差分星历误差改正体制;并通过协方差矩阵分析了广域差分星历改正数误差传播规律,设计了控制误差传播放大的算法。模拟实验结果证明,在时间同步条件下可以通过发播等效钟差改正数、星历误差改正数实时地为服务区内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改正参数。星历误差改正参数精度基本不受先验轨道、卫星钟差精度和观测数据累计时间长度的影响;在综合观测误差改正精度为2ns的情况下,可为系统实时提供平均精度优于5m的星历误差改正参数。

  • 标签: 卫星导航 广域差分 时间同步 星历误差 协方差分析
  • 简介:本文将1988-1992年期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地球定向参数快速服务和预报值与IERS终值作了比较,得到快速值与终值偏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8mas(X)、-0.9mas(Y)和+0.11ms(UT),均方差分别为±1.4mas(X、Y)和±0.32ma(UT)。分别按5、10、…、90天的预报长度得到预报值与终值偏离的均值和均方差。在各种预报长度下均值的变化范围不大,只有约1mas(X)、3mas(Y)和3ms(UT)量级,而当预报为30天时均方差分别为±11.2mas(X)、±8.6mas(Y)和±6.0ms(UT),当预报长度为90天时均方差达到±20.8mas(X)、±19.2mas(Y)和±14.7ms(UT)。

  • 标签: 地球定向参数 地球自转服务 预报值 IERS终值
  • 简介: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于1988年1月1日开始运转,代替国际极移服务(IPMS)和国际时间局(BIH)的地球自转部分(BIH时间方面的活动由国际计量局(BIPM)继续)。IERS的职责:(1)在若干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的基础上定义和保持协议大地参考系;(2)在河外射电源及相关的其它天球参考系的基础上定义和保持协议天球参考系;(3)订定地球定位参数(大地和天球极坐标以及世界时),连接这些系统;(4)组织观测、数据分析、搜集资料和结果归档等,并为急需用户发送计算结果。IERS由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协调中心、激光测卫(SLR)协调中心和激光测月(LLR)协调中心以及中央局(CB)组成。中央局下设快速服务分局和大气角动量分局。IERS服务中采用VLBI、SLR、LLR3种新技术的观测结果。

  • 标签: 天球参考系 IERS 甚长基线干涉仪 国际极移服务 地球自转 激光测卫
  • 简介:根据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扩频信号结构及其性质,研究和仿真了B1频点I支路导航信号的捕获算法,设计了滑动相关器来实现相关,并使用匹配滤波法剥离导航电文上调制的Neumann-Hoffman码。最后对捕获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该算法对接收信号的载波多普勒频移和初始码相位进行粗估计,为导航数据的解调、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 标签: BDS 捕获 多普勒频移 相关 匹配滤波
  • 简介:学科化服务已经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普及,但在科研单位这一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为例,探索了在科研所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模式。

  • 标签: 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 资源推广 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