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环柄菇属距孢环柄菇组2个中国新记录:红斑环柄菇(Lepiotaerythrosticta)黄栗环柄菇(Lepiotaluteocastanea)。根据中国标本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就重要显微特征进行绘图,讨论了它们与相近区别,总结了其分布、生境等特点。

  • 标签: 红斑环柄菇 黄栗环柄菇 距孢环柄菇组
  • 简介:从采自海南标本中分离到2个中国大陆新记录——嗜子囊菌(Thermoascusaurantiacus)黄褐毁丝霉(Myceliophthorahinnulea),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标签: 嗜热子囊菌 黄褐毁丝霉 新记录种 中国大陆
  • 简介: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品质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病原真菌细菌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一些病害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菌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糖苷水解酶第一家族(GH1)β-葡萄糖苷酶(BGL1)有葡萄糖耐受性,进口端位点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有很大影响,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嗜革节孢GH1BGL1进口端W168、L173、F348、W349、C169、F180、D237、Y179、A260、H307、N335E437这12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酶与野生酶(WT)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性葡萄糖耐受性测定。与WT相比,所有突变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W168H、N335FW349G几乎丧失活性。突变F180H、D237S、A260NH307YKm低于WT,所有突变kcat都降低。除L173Q外,其余突变都保持葡萄糖耐受性,在高浓度(400mmol/L)葡萄糖,Y179FD237S酶活受到显著抑制。本研究表明,进口端位点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均具有一定影响,催化活性通道结构特异性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机制。

  • 标签: Β-葡萄糖苷酶 定点突变 进口端 葡萄糖耐受性
  • 简介:研究了3枝状地衣乙酸乙酯提取液对水霉病主要病原菌性绵霉菌丝体外抑菌效果。菌株分离自河流水体,经培养、形态观察及ITS区序列测定比对,鉴定为性绵霉Achylabisexalis。结果显示枝状地衣黑穗石蕊、中国树花、地茶乙酸乙酯浸提液均对性绵霉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均为800mg/L;在供试浓度为3200mg/L,3地衣提取物均能完全抑制菌丝生长。

  • 标签: 枝状地衣 乙酸乙酯 两性绵霉 抑菌作用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炭垫菌属1个中国新记录1个中国新纪录变种。紫铜炭垫菌大孢变种Nemaniaaeneavar.macrospora(J.H.Mill.)Y.M.Ju&J.D.Rogers采自陕西省,其孢子带有不明显牙缝,且子囊壳孔口颜色比子座表面黑;铅灰炭垫菌NemaniaplumbeaA.M.C.Tang,Jeewon&K.D.Hyde采自四川省,该菌子座浅灰色,孢子凸边上有短牙缝。标本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文中对该2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子座照片显微照片。

  • 标签: 炭角菌科 新记录种 中国
  • 简介:为探讨大球盖菇交配型,以鲜大球盖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2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4不同交配型单孢菌株,单孢极性比为4:4:11:3。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大球盖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 标签: 大球盖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 简介:炭角菌科成员在自然界中广泛留存增加了人们更精确地记录其存在信心,对东南亚中国研究显示了该科许多新新记录。本文详细地比较了该科在非洲亚洲一些种类寄主和生境等信息,并且探讨了炭角菌科全球分布一般特点。

  • 标签: 炭角菌科 分类学 生态学 地理分布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菌物群落特异性。嗜菌物种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非特异性嗜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从采自湖北四川省土壤标本中分离到2个中国新记录——球孢黑孢霉(Nigrosporasphaerica)膨梗沃德霉(Wardomycesinflatus),并对二者进行了形态学描述绘图。研究菌株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标签: 球孢黑孢霉 膨梗沃德霉 土壤真菌 分类
  • 简介:根据嗜真菌生境特点,从采集600多份标本中分离鉴定到嗜真菌15,其中分离获得半知菌8。对8半知菌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综合描述。

  • 标签: 嗜热真菌 半知菌 分类研究
  • 简介:黑陷球壳属是单囊壁子囊菌,属内许多种定义一直不明确,该属应该归于哪一科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文中通过对资料搜集整理模式标本重新鉴定研究,确认了黑陷球壳属9个;49个归并到其他属;12个由于不符合该属特征,应予排除,但尚需确定名称;44个由于模式标本材料太差或无法搜寻到模式标本,作为可疑;另有11个尚需搜寻模式标本重新研究。

  • 标签: 真菌 分类学 形态学 黑陷球壳属
  • 简介:报道了炭角菌科(Xylariaceae)小炭墩属(Kretzschmariella)炭角菌属(Xylaria)中3个竹生。其中,小炭墩属为中国新记录属,目前该属只有1,即藁杆小炭墩菌K.culmorum;炭角菌属2个,分别为褐色炭角菌X.badia竹生炭角菌X.bambusicola。该3均生长于竹子上,具有高度寄主专化性。文中根据国内采集材料对其宏观、显微特征及培养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 标签: 子囊菌 新记录种 分类 寄主专化性
  • 简介:在已明确我国存在甲霜灵抗性菌株基础上,通过单游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马铃薯晚疫病菌DZO1HZO1无性后代菌系。研究了无性单游动孢子后代菌系生物学特性及甲霜灵抗性,主要结果如下:对无性后代菌系菌落形态、生长量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被测DZO1HZO1无性后代菌系大部分菌株生物学性状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异,个别菌株生物学性状与亲本菌株有显著差异。说明晚疫病菌无性繁殖未引起较大变异;对后代菌系甲霜灵抗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ZO1HZO1无性后代菌系甲霜灵抗性水平与其对应亲本菌株基本相同。

  • 标签: 致病疫霉 生物学特性 甲霜灵 抗药性
  • 简介: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d),将双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双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菌易产生充分发育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 标签: 双玻片插片法 新西兰匍柄霉 分生孢子 菌丝挑取制片法
  • 简介:自吉林省长白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aureum)叶片上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鲍氏刺囊壳(Ascotrichabosei)。该菌典型特征是子囊壳外壁着生曲膝状附属丝产生碟形子囊孢子。该菌为我国首次报道。

  • 标签: 子囊菌 阔叶树 培养物 新记录种
  • 简介:研究了杀灭鳞翅目类害虫农药灭幼脲对镰刀菌(Fusariumsp.)、疣孢漆斑霉(Myrotheciumverrucaria)、粉红黏帚菌(Gliocladiumroseum)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4真菌菌丝生长影响。将灭幼脲按一定浓度梯度加入到PDA培养基中,接菌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每7d测量1次菌落直径,并计算抑制率,当空白组长满培养皿终止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对4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灭幼脲对不同真菌菌丝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当灭幼脲浓度为800mg/L,对镰刀菌疣孢漆斑霉抑制率均为100%;对粉红黏帚菌抑制率为95.24%;对蛹虫草抑制率为99.49%。由此表明灭幼脲不仅能杀灭鳞翅目类害虫,且对真菌菌丝生长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镰刀菌 疣孢漆斑霉 粉红黏帚菌 蛹虫草 几丁质 抑制率
  • 简介:为明确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种类及筛选有益真菌,对采自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19个属30个或变种,其中镰孢菌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得到10个。研究结果表明:葫芦科蔬菜上分离真菌种类最多,为11个属17个。从采集地来看,在黑龙江辽宁省分离到真菌数量较多,分别为12个属18个11个属18个,吉林省最少,仅有2个属5个

  • 标签: 蔬菜 根茎组织 真菌
  • 简介:对采自我国热带地区柔膜菌科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膜盘菌属1个新,命名为海南膜盘菌,该种子囊盘盘状、具柄,外囊盘被为矩胞组织、厚60~160μm,盘下层为交错丝组织、厚80~400μm,子囊长棒状、8孢、(58~)61~70×5~6(~7)μm,子囊孢子梭椭圆形、7~8×2.5~3.0μm。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图示,对与相近差异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形态学 分类 海南膜盘菌 新种
  • 简介:报道了产自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2多孔菌:塔斯马尼亚小集毛孔菌Coltriciellatasmanica凹形栓孔菌Trometesectypus,2多孔菌均为中国新记录,根据所采集材料对这2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绘图。

  • 标签: 浙江省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多孔菌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