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菰是一种稻族野生资源,水生或沼生,我国有着广泛分布。野生菰群体不仅是一种重要育种基因资源,同时还有着巨大生态作用。为建立适宜于菰ISSR反应体系,以菰DNA基因组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12个不同梯度水平上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体系dNTPs浓度、Mg^2+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6个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20μLISSR反应体系各组分最适因素水平分别为:3.0mmolMg^2+(10×Buffer),0.5mmoldNTPs、1.0μmol引物浓度、0.24U/μLTaq聚合酶、1.5ng/μLDNA模板以及55℃退火温度。应用该优化体系对80个菰材料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适用性稳定性,为菰遗传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ISSR 居群
  • 简介:大白菜是重要蔬菜作物,准确鉴定大白菜品种对于大白菜种质资源管理、新品种测试、种子质量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已定位到大白菜10个连锁群205个SSR标记,筛选出30个连锁群上分布均匀、PCR扩增稳定、带型简单标记,用于大白菜品种DNA指纹鉴定。对入选引物用4种荧光染料进行了标记,利用基于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DNA分析仪对SS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分析2种不同型号3台DNA分析仪扩增片段检测数据,明确了不同DNA分析仪检测数据间一般存在明显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大小取决于引物,一般1~4bp之间。使用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对各SSR位点不同等位变异进行命名。通过使用一组参照品种,消除了不同批次、不同DNA分析仪型号间系统误差,保证了检测数据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在此基础上,对184份大白菜品种进行了DNA分子数据采集。

  • 标签: 大白菜 SSR 品种鉴定 DNA指纹
  • 简介:目的探讨面癣致病菌、临床特点、易感年龄等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院门诊2012年1—6月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面癣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有无动物接触史、有无并发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用药史。取皮屑直接镜检同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51—70岁之间有一个年龄高峰。分离皮肤癣菌103株,包括红色毛癣菌70株(68.0%)、犬小孢子菌21株(20.4%)、须癣毛癣菌10株(9.7%)、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合并其他浅部真菌病、使用激素类药物、动物接触史是面癣发病要因。部分炎症明显面癣使用医用拭子取材,可以提高真菌涂片培养质量。结论不典型面癣容易误诊,需要高质真菌镜检培养,降低面癣误诊率。

  • 标签: 面癣 真菌学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新真菌DNA提取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耗时较短,应用范围广.方法将酶消化Chelex-100提取DNA方法联合起来,配制一种新DNA提取试剂.通过真菌ITS4ITS5通用引物进行PCR,对新DNA提取试剂同市售TakaralysisbufferDNA提取方面的效能进行评价,同时对DNA浓度纯度进行测定.结果实验所用34株真菌,自配试剂成功提取出32株真菌DNA;Takaralysisbuffer成功提出27株真菌DNA.对于两种方法都没能提出DNA2株真菌,经液氮研磨破壁后,自制试剂均成功提取;而Takaralysisbuffer仅成功提取DNA1株.结论同市售试剂Takaralysisbuffer比较,自配DNA提取液提取DNA质量相对较高,可用于临床常见感染真菌PCR诊断.对于某些真菌,提取DNA之前先进行菌体破壁是必要.

  • 标签: 蛋白酶K 蜗牛酶 Chelex-100 DNA提取
  • 简介:目的建立并评价FTA-DNA直接提取法病原真菌分子鉴定应用。方法采用whatmanFTA-DNA直接提取法从25个不同种属45株培养菌株6例临床标本中提取病原真菌DNA,用于病原真菌测序鉴定。配制不同浓度孢子悬液探索该方法检测限安全性。结果45株菌株扩增后均能得到1条清晰DNA扩增片段,并成功测序。应用该方法亦成功从腹水、胸水、口腔拭子、宫颈拭子来源临床标本中直接提取DNA并成功鉴定病原真菌。该DNA提取方法联合降落PCR能检测到1.0×103个cell/mL孢子悬液,1.0×104个cell/mL及以下浓度孢子悬液可以被FTA卡完全灭活。结论FTA-DNA直接提取法可快速有效地从培养菌株及部分临床标本中提取并保存病原真菌DNA,用于病原真菌测序鉴定。

  • 标签: 真菌 分子鉴定 FTA卡 DNA提取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真菌是一种古老生物,显微镜问世后,许兰黄癣菌就是最早发现致病真菌,但由于真菌自然界位置未定,直到上世纪中叶才明确它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真菌(菌物)界。解放前,我国虽然也有几个兼职医学真菌学元老,但多为临床学家兼任,当从患者分离出并认定为真菌所致病,明确诊断,定下疗法,治疗患者,最后总结报告,极少有菌种保藏研究。我国真菌界元老如杨国亮、曹松年、郭可大、张柏英等教授虽然也从国外带回一些模式菌种,但多用来作观摩对比,谈不上成立保藏中心。当一些模式菌种发生变异,即失去其保藏价值。食品工业真菌方面尤其如此,损失更大,如众所周知味精产生菌,最早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分离出,但不幸被日本人拿走,生产出所谓“味之素(即今味精)”,反而倾销到我国,还保有专利。另外一种红曲,亦为我国独创,既是食物天然添加剂,还能发酵生产酱腐乳等,品味精美,市场价值不菲。其他如茅台,五粮液等酒曲,更是价值连城,非常宝贵。

  • 标签: 致病真菌 菌种保藏 中国医学 市场价值 发酵生产 天然添加剂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透甲模型,观察真菌透甲时间,来探讨红色毛癣菌与短帚霉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透甲模型,分为红色毛癣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癣菌混合组,分析各组透甲时间。结果透甲模型,红色毛癣菌透甲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透甲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透甲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透甲模型,短帚霉比红色毛癣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红色毛癣菌对短帚霉透甲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结果更可靠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方法对600例临床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真菌检出率分别为97%88.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适合临床快速有效真菌镜检方法。

  • 标签: KOH湿片法 真菌直接镜检 真菌荧光染色法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用一种新制备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白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方法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白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菌病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白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菌孢子菌丝不能结合。结论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白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实验室速鉴别。

  • 标签: 白念珠菌 都柏林念珠菌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简介:以4份老芒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对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一致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完整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老芒麦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变化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了野生杏栽培杏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7.82个等位基因(Na)7.44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700.52。基于SSR位点,群体水平上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6.59、4.15、0.70、0.531.50,说明我国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野生杏资源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杏资源,野生杏中西伯利亚杏种质遗传多样性最高且具有较多特异等位基因,而栽培杏仁用杏遗传多样性最低,特有等位基因较少。聚类分析将供试159份种质分为4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159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情况与传统形态指标划分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可知,我国杏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杏与栽培杏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杏与栽培杏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杏为栽培杏原始种;仁用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结果可为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以真菌性皮肤病为例,试从诊断性评价视角论述该课程教学实践要点具体教学策略,对医学生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评价。同时,对涉及诊断性评价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反思,说明将诊断性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要性必要性。

  • 标签: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体系 皮肤性病学 真菌性皮肤病
  • 简介: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酸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酸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高效表达对油酸合成积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Napin启动子诱导对油菜植株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进行RNAi共干扰抑制,以达到提升油酸含量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表达受到强烈抑制,种子中油酸含量由66.76%提升至82.98%,且油脂合成相关基因同步出现表达上调。

  • 标签: 油菜种子 油酸 BnFAD2 BnFAD3 BnFATB
  • 简介:目的研究灰黄霉素、克霉唑及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菌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克霉唑、灰黄霉素:克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确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联合药物分数抑菌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皮肤癣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MIC小于单药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克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联合药物有较强抗红色毛癣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灰黄霉素克霉唑。

  • 标签: 灰黄霉素 克霉唑 地塞米松 红色毛癣菌 抗真菌活性 联合应用
  • 简介:调查研究了首次引进13个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北京地区栽培后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抗寒及抗霜霉病能力,并与传统欧亚种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它们之间植物学性状与抗逆性差异。本试验选出了抗寒及抗霜霉病方面表现优良美国酿酒葡萄品种,为这些品种我国实际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美国酿酒葡萄 植物学性状 果实品质 抗寒性 抗病性
  • 简介: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北京种植得到121个F10家系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8.17%~12.14%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4.58%~10.36%。增加发芽率百粒重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百粒重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百粒重关系,并与前人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 标签: 绿豆 RILs群体 休眠性 QTL定位 上位性互作
  • 简介:真菌培养方法细菌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但真菌除试管及平皿培养外,还有小培养(玻片培养)直接观察真菌形态结构。真菌对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所需营养与细菌有所不同,pH范围较大,真菌菌落较大,杂菌污染时易于发现,除少数菌种外一般培养并不困难。

  • 标签: 医学真菌 培养基 制备
  • 简介: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困难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缺乏,毛孢子菌病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真菌,有下列三属(见表1),都只侵犯体表角化组织(皮肤、毛发、指甲染菌物体而感染。1毛癣菌属1.1红色毛癣菌直接镜检皮屑及甲屑,分支、分隔菌丝有时可断裂或关节孢子状。毛发:发外型感染表现为发外孢子排列成串;少数为发内型感染,孢子发内排列成链状。毛发穿孔试验阴性。

  • 标签: 皮肤癣菌 特征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