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硫簇基本结构单元有[2Fe-2S]、[3Fe-4S]、[4Fe-4S]TZ[8Fe-7S]等几种形式,不同结构的硫簇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电子传递、底物的结合与激活、/硫的存储、基因表达的调控、酶活的调控等。硫簇既可在生物体内合成,也可在体外进行人工组装。硫簇的生物合成主要和NIF、ISC、SUF这三个系统有关。研究已确定了参与硫簇合成的关键蛋白,但对它们分子水平上的机制及如何进行相互作用在体内外合成硫簇的认识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铁硫簇 铁氧还蛋白 生物合成 支架蛋白 分子伴侣
  • 简介: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乔教授课题组和林天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了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从而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信号通路。该研究将为治疗黑色素瘤开启新思路,提供新靶点和独特的先导化合物。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 标签: 化学生物学 黑色素瘤 细胞生长 死亡 自噬 自然
  • 简介:目的:探讨通脉养心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年龄≥40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人,分别服用通脉养心丸(Ⅱ组)或未服用通脉养心丸(Ⅲ组).同时选取冠心病患者不伴有慢性病贫血40人为对照组(Ⅰ组),该组患者服用通脉养心丸.观察比较三组服药8周前后的血调素及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前,Ⅱ、Ⅲ组的血Hepc水平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8周治疗后,Ⅱ组患者血Hepc表达明显下降,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余两组血Hepc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Ⅱ组;Ⅲ组患者的Hb水平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能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的调素水平,提高该类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尤其是轻度贫血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 标签: 慢性病贫血 铁调素 通脉养心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