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T(计算机层析成像)是通过对物体进行多角度的射线投影测量,从而获得物体横断面信息的成像技术。为将此技术在多个领域进行推广,本文简述了对CT系统的标定参数和图像重建展开研究,

  • 标签: 射线光学 图像重建模型 像素矩阵 平行束投影
  • 简介:摘要 : 针对温室番茄智能化管理需要,研究茎秆、叶片和绿果等 3类相近色目标的多波段图像融合方法,以凸显目标与背景亮度差异,提高目标视觉识别效率。根据其各自在 300~1000 nm范围的反射光谱特征差异,建立了针对其光谱数据分类的 Lasso正则化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模型的稀疏解特征,确定具有较大权值系数的 450、 600和 900 nm等 3个波段作为最优成像波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温室番茄植株多波段图像在线采集系统。结合最优成像波段下相近色目标图像特征分析,提出了基于 NSGA-II的多波段图像加权融合方法,以增强特定目标与近色背景物体的图像亮度差异。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对多波段图像融合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分别以茎秆、叶片和绿果器官作为识别目标,通过多波段图像融合处理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图像灰度差异绝对差值相应达到单波段图像的 2.02、 8.63和 7.89倍,即被识别目标与其他近色背景的亮度差异显著增强,且背景物的亮度波动得到抑制。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农业环境近色目标视觉识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农业机器人 番茄植株 相近色目标 光谱特征 图像融合 NSGA-II
  • 简介:摘要CT系统的安装会使得旋转中心发生偏离,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借助于已知结构的样品来标定CT系统的参数,并且利用标定的参数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图像重建。首先根据直接反投影算法和滤波反投影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中的接收信息分别进行图像重建,通过成像图像可知,滤波反投影算法更优;旋转中心可能发生偏移以及CT系统具有初始角度,依次进行旋转、平移、裁剪和残影去除操作,来校正投影图像,从而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

  • 标签: CT成像原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滤波反投影法 图像重建 吸收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T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 方法 应用分类效果分析法对2014年 6月~ 2017年 1月经我院治疗的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 86例进行 CT资料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通过手术后对比所有病例的CT影像分析得出, CT在诊断病灶形态、囊壁、分界、位置、密度以及边缘的准确率分别是 91.86%、 94.18%、 90.69%、 96.51%、 91.86%和 88.37%,说明 CT影像在诊断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辨别中准确率较高。结论 CT 影像表现的大小、边缘、密度以及增强后的特征与手术后的病理分析基本一致, CT诊断对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判断比较准确。

  • 标签: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CT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 CT灌注成像技术在推动医学研究和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尤其是在慢性肝病的研究、诊断以及治疗评估等方面的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因而,加强 CT灌注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推动慢性肝病的研究和治疗。本文结合当前 CT灌注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其在慢性肝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全面系统的介绍 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水平,更好的推动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慢性肝病患者。

  • 标签: CT灌注成像技术 慢性肝病 临床应用 医疗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CT诊断术前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5 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 7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 CT检测,同时以病理切片结果为评判“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并记录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前 CT诊断符合率为 84.29%( 59/70);术后 CT诊断复发病例( 14例)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15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CT可有效诊断术前结肠癌,并能够准确评估术后结肠癌复发情况,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T诊断 术前结肠癌 术后结肠癌复发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1月 -2017年 7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100例,于术前一周进行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彩超检查,对三种检测方法对于颅内肿瘤检出率比较。结果 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彩超检出率分别为 96.00%、 91.00%、 86.00%。减影血管造影和 CT血管成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0.05),彩超检出率明显低于减影血管造影和 CT血管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 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检查中具有可靠的准确性、安全性 ,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 CT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 CT指导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BUS-TBNA)在明确肺门或纵膈肿大淋巴结病理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 例患者分为 2 组,增强组为术前行胸部增强 CT检查,发现最可疑病灶,确定位置, EBUS-TBNA中直接进入靶目标,进行穿刺;常规组术前未行增强 CT检查,术中寻找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活检时间、穿刺淋巴结个数与成功率、确诊率。结果 增强组在检查时间与穿刺淋巴结个数上小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在成功率与确诊率上两者相似( P>0.05)。结论 EBUS-TBNA在纵膈淋巴结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而术前联合增强 CT指导可减少检查时间与穿刺淋巴结个数,减轻患者痛苦与费用。

  • 标签: 支气管内超声 增强 CT 纵膈淋巴结 经气管针吸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