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构建一套满足WHO要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慢性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抽样、调查、质量控制、复杂抽样数据分析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为慢性防治政策制定和防控效果评估提供依据,为慢性科学研究提供技术平台支撑是本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复杂抽样技术、监测系统调整及代表性的论证方法,建立了国家和省级代表性的慢性及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和复杂加权的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规划、行动和政策,研究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1+X”阶梯式、涵盖问卷、体测和实验室检测等监测内容和指标体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构建了集抽样、信息采集、生物样本管理、质量控制、结果展示于一体的三级构架的信息收集与管理平台和多中心实验室质控技术体系。应用上述研究技术,在我国开展了全国脑血管病、精神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等流行病学研究,获得了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糖尿病并发症等全国代表性数据,充分体现“医防结合”、多部门协作在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模式创新,阐述了我国居民主要慢性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重大慢性流行病学大数据研究提供了全国和省级代表性的数据资源,为制定健康政策和评估慢性防控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技术体系 推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控制率 治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