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一.纪录的定义1、纪录的历史追溯要了解当下的纪录现状不能回避温故电影的历史,电影的诞生来源于纪录,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创造的第一组在公共场所放映的流动画面标志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是人们生活的场景,摄影机是一个记录“真实”的工具,在当时被当作一个科学仪器。但电影保存客观的作用毋庸置疑革新了世界。今天,影像的作用继续证实它不可抗拒的力量,纪录伴随电影诞生之日至今,似乎与剧情电影的优越性形成对比,但它对于直击现实,探知人类生存的担忧与顾虑,对真实表达的敏感与锐度,无论关乎电影还是电视,它的作用都不可磨灭。

  • 标签: 纪录片 真相 公共场所 卢米埃尔 “真实” 科学仪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化钽(Ta4C3)纳米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并表征Ta4C3-PVP纳米。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Ta4C3-PVP纳米的摄取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4C3-PVP纳米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照射组,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及有丝分裂灾难形成。结果成功合成Ta4C3-PVP纳米,呈薄片形貌,水动力直径和厚度分别约为143.93和1.35 nm。FITC标记的Ta4C3-PVP被MDA-MB-231细胞摄取后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Ta4C3-PVP纳米片在浓度高达400 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毒性。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和100 μg/ml Ta4C3-PVP预处理使受照MDA-MB-231细胞的存活曲线分别较单纯照射组下移,且呈浓度依赖性,低、高浓度Ta4C3-PVP预处理的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1和1.4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和12 h细胞内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20.01、7.193,P< 0.05),于照射后1、4和8 h Ta4C3-PVP+照射组含≥5个γH2AX焦点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36.78、14.87、8.217,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24和48 h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4.02、7.015,P< 0.05),Ta4C3-PVP+照射组于照射后72 h的有丝分裂灾难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q=16.33,P< 0.05)。结论Ta4C3-PVP纳米通过提高辐射诱导的ROS水平增强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碳化钽 纳米片 放射增敏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a4C3-PVP纳米对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于雌性BALB/c小鼠右侧腹皮下注射4T1细胞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按肿瘤体积大小均匀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Ta4C3-PVP联合照射组。尾静脉注射20 mg/kg Ta4C3-PVP预处理24 h后给予8 Gy单次肿瘤局部X射线照射,测量移植瘤体积、瘤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蛋白表达、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系数(EF)及抑瘤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Ta4C3-PVP联合照射组于照射后16 d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t=5.41、9.59,P < 0.05)、降低瘤重(t=2.67、4.40,P < 0.05),其中Ta4C3-PVP联合照射组的EF达1.57,抑瘤率约为64%,明显优于单纯照射组(4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联合照射组肿瘤细胞Ki-67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t=5.73、8.02,P < 0.05)、γ-H2AX焦点产额明显增加(t=2.97、9.86,P < 0.05),且Ta4C3-PVP联合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Ki-67表达抑制更显著(t=4.75,P < 0.05)、γ-H2AX焦点产额更多(t=4.42,P < 0.05)。结论Ta4C3-PVP纳米可通过增加射线诱导的DNA DSBs,增强4T1荷瘤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Ta4C3-PVP纳米片 放射敏感性 三阴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