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膜是人体最敏感、神经分布最丰富的组织,角膜神经痛已逐渐得到眼科医师的关注,但角膜神经痛的定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具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眼表疼痛评估量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逐步应用于角膜神经痛的临床评估中,角膜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得以丰富。本文针对近年来角膜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升国内广大眼科医师对角膜神经痛的认识,促进这些技术在我国角膜神经痛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角膜神经痛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真菌性角膜炎炎症细胞密度、形态学特征与基底膜下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只眼)作为患者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58.3±11.5)岁。纳入健康人20名(2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6±6.1)岁。患者组进一步根据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溃疡范围及浸润深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对所有受试者的角膜从上皮层至内皮层进行扫描,获取角膜中央及周围上、下、鼻、颞侧共5个方位的图像,得到病灶区真菌菌丝的最大密度、侵入最大深度,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大小、长度,基底膜下神经的密度,主干神经的长度、数量、弯曲度。侵入患者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及对照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必要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earman法进行分析。结果IVCM下病灶区角膜内的真菌表现为大量均匀高反光、节段状、菌丝样结构,平行或交错排列,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菌丝密度评级分数为2.6(2.0,3.0)分,以中等量到大量菌丝分布为主;菌丝或菌体主要分布深度在100~150 μm(18例,40.9%),95.5%(42例)的患眼中菌丝侵入最大深度<300 μm。轻、中、重度患眼中菌丝侵入深度分别为89.4(50.5,106.8)、133(122,203)、135(74,151)μm。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菌丝侵入深度有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8,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树突状细胞密度、大小及长度均有增加趋势(W=493.5,500.0,500.0;P<0.01);患者组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基底膜下主干神经长度及数量均有明显下降(H=-14.448,-11.9303,-8.282;P<0.01)。基底膜下神经密度、神经数量均与树突状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5,-0.466;P<0.01)。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菌丝主要侵犯角膜上皮层或浅基质层,病灶区成熟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和数量呈负相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呈下降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0-588)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树突细胞 角膜 眼神经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各个行业造成了经济方面的冲击,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形成了阻碍,于是国家教育部门在疫情期间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教师以网课的形式坚持教学工作,构建出疫情时代百花齐放的网课现象。而今疫情逐渐退去,在后疫情时代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对网络教学的方法应予以创新,使之能够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服务。本文从后疫情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新方法,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案。

  • 标签: 后疫情时代 小学语文 网络教学 创新方法
  • 简介: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深入,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理念成为了广大教育事业中的楷模。本文主要围绕“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实施激励策略”进行详细的解说,希望可以给众多的教育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帮助老师们理解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意义。

  • 标签: 班主任 德育教育 激励策略 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