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关节镜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合并关节内半月板撕裂和交叉韧带损伤的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216例(216膝)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7例,女性69例,年龄46.3岁(范围:18~80岁)。患者均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将移位的骨折块闭合复位,之后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加压固定。术中行关节镜探查半月板的稳定性和交叉韧带的连续性,记录并分析患者半月板撕裂和交叉韧带损伤的类型及比例。结果21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105例(48.6%)合并半月板损伤,37例(17.1%)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类型中,纵行撕裂占43.8% (46/105),最常见于Schatzker Ⅱ型骨折(58.7%,27/46);半月板复杂性撕裂占17.1%(18/105),最常见于Schatzker Ⅴ型骨折(9/18);交叉韧带损伤类型中,前交叉韧带损伤24例(64.9%,24/37),后交叉韧带损伤13例(35.1%,13/37)。撕脱骨折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1.7% (13/24),且均发生在胫骨止点侧。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半月板纵行撕裂和前交叉韧带损伤。

  • 标签: 胫骨骨折 半月板,胫骨 交叉韧带损伤 闭合复位内固定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基于术前CT测量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深度(ADD)和胫骨平台增宽的宽度(TPW)对发生外侧半月板撕裂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31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8例,女51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41.5岁;右侧74例,左侧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且骨折块复位内固定后立刻用关节镜评估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出现外侧半月板撕裂分为2组:半月板撕裂组(n=70)和非撕裂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受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TPW和ADD等一般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PW和ADD对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最佳临界点。结果本组患者外侧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为53.4%(70/131)。半月板撕裂组与非撕裂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BMI和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撕裂组患者TPW和ADD显著高于非撕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W和ADD在预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95% CI:0.562~0.750,P=0.002)和0.709(95% CI:0.619~0.800,P<0.001),其对应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4.3 mm和6.1 mm。结论TPW和ADD可以作为预测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半月板,胫骨 预测 胫骨平台骨折 撕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全麻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22 ml,初始浓度为0.50%,相邻浓度比值为1.1,阳性反应为感觉阻滞,运动未阻滞;阴性反应为感觉和运动均阻滞,若出现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浓度,若出现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186%,95%可信区间为0.155%~0.2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186%。

  • 标签: 酰胺类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受其影响,电力抄表工作愈加繁琐复杂,而低压集抄系统全覆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电力行业服务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本文概述了低压集抄系统及其组网方式,列举了全覆盖建设的主要步骤及其带来的效益,并分析了提高低压集抄全覆盖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低压集抄系统 组网方式 步骤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