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MTC)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占所有甲状腺癌病理学类型的4%。MTC患者在诊断确立时即可发现肺、骨、肝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肝的转移,晚期化疗效果欠佳。与其他亚型甲状腺癌比较,MT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在精准治疗时代基因检测技术的使用,细化了MTC的分类,产生了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种个体化治疗手段。本文将就精准治疗时代下MT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甲状腺 癌,髓样 分子靶向治疗 精准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572例PTMC患者的病理特征。筛选其中合并HT的患者共140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BRAFV600E基因及腺体外侵犯等临床特征是否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140例PTMC合并HT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肿瘤大小≥6 mm(χ2=5.376,P=0.020)、多灶性(χ2=7.986,P=0.005)、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χ2=5.072,P=0.024)及腺体外侵犯(χ2=7.77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灶性(OR=2.473,P=0.018),腺体外侵犯(OR=3.608,P=0.048)是PTMC合并H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合并HT情况下,当患者术前有证据显示存在多灶性或者腺体外侵犯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此时推荐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PTC)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375表达,探讨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头状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TC组织和旁正常组织miR-375表达水平,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组织内miR-375上游CpG岛甲基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miR-375对PTC的诊断效能;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TC组织中miR-375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检验分析miR-375上游甲基化率和其表达异常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miR-375表达水平低于旁正常组织(0.824±0.182比1.079±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0,P<0.05);当以组织miR-375表达水平≤0.884 2作为诊断PTC的标准,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6.7%、71.7%,约登指数为58.3%;PTC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出现转移和出现神经或肌肉侵犯者,较肿瘤TNM分期Ⅰ~Ⅱ期、淋巴结未出现转移和无神经或肌肉侵犯者组织miR-375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分期,t=-5.365,P<0.01;淋巴结转移,t=-2.136,P<0.05;神经肌肉侵犯,t=-2.457,P<0.05);以截断值0.884 2为分界点定义miR-375的表达水平,则所有120例组织中miR-375低表达者51例(42.5%),高表达者69例(57.5%);所有120例组织中miR-375上游CpG岛甲基化者60例(50.0%),非甲基化者60例(50.0%);miR-375低表达者上游CpG岛甲基化率(62.7%)较miR-375高表达者甲基化率(4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5)。结论miR-375上游CpG岛甲基化可能导致miR-375表达下降,进而促进PTC的发生;PTC组织miR-375低表达提示PTC预后不良。

  • 标签: 微小RNA-375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基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侵袭迁移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设置对照组(NC组)、Exosome组、Exosome+小干扰RNA(siRNA)-RAGE组。采用电镜检测外泌体Exosome大小和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GE、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微管蛋白(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Myc和Cyclin D1 mRNA水平;Tra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电镜检测外泌体大小和形态正常,富含RAGE和CD63蛋白;与NC组比较,Exosome组的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4.737,P<0.01),与Exosome组比较,Exosome+siRNA-RAGE组的RAG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2.31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比较,Exosome组的c-Myc和Cyclin D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而siRNA-RAGE可阻止Exosome对此信号通路的激活;与NC组比较,Exosome组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显著降低,Vimentin显著升高(t=4.532、5.260,P<0.01),与Exosome组比较,Exosome+siRNA-RAGE组的E-cadherin显著升高,Vimentin显著降低(t=2.653、2.4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比较,Exosome组中的TPC-1细胞侵袭能力[侵袭细胞个数(394±7)个比(182±18)个]和迁移能力[划痕愈合面积(22±3)%比(96±4)%]显著增强(t=3.814、5.260,P<0.01),与Exosome组比较,Exosome+siRNA-RAGE组中的TPC-1细胞侵袭能力[侵袭细胞个数(157±13)个比(394±7)个]和迁移能力[划痕愈合面积(34±4)%比(22±3)%]明显减弱(t=2.512、2.6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外泌体中的RAGE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E-cadherin和上调Vimentin,促进EMT进程,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标签: 外泌体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Wnt/β-连环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中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ALEX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60例甲状腺乳头状患者(男10例,女50例)手术新鲜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组织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LE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ALEX3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作为截断值,将60例甲状腺癌乳头状患者分为ALEX3高表达组和ALEX3低表达组。采用t检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ALEX3表达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ALEX3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LEX3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组织相对表达量(2.125±0.755)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156±0.426,t=8.6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5.963、15.152,P<0.05)。ALEX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组织相对表达量(0.332±0.145)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0.204±0.132,t=2.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EX3在甲状腺乳头状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PT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表达,探讨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根治手术的患者65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C组织和旁正常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TC组织和旁正常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lncRNA NEAT1对PTC的诊断效能;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ncRNA NEAT1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检验分析PTC组织中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1.640±0.221)高于旁正常组织(1.332±0.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0,P<0.05);当以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1.456作为诊断PTC的标准,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76.9%,约登指数为5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局部侵犯等代表PTC不良预后的因素是组织lncRNA NEAT1检测结果的独立影响因子[比值比(OR):2.101、3.800,P<0.05、0.01]。PTC肿瘤淋巴结出现转移和肿瘤局部侵犯者,较淋巴结未出现转移和无肿瘤局部侵犯者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t=3.136,P<0.05;肿瘤局部侵犯,t=3.008,P<0.05)。结论高表达的lncRNA NEAT1可能是PTC发生的促进因素,PTC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预后不良。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发现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有鉴别诊断意义,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法,是否进行放疗、化疗及单抗治疗仍存争议。

  • 标签: 甲状腺内胸腺癌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术后患者症状性低钙血症(SH)的发生与多种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甲状腺切除范围进行分层并探讨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对术后S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 379例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发生SH的122例患者,设为SH组。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同年余3 200例中未发生SH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钙、术后钙、术前iPTH、术后iPTH、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出血量、手术时间、性别、淋巴结清扫方式、甲状腺切除范围、术后病理类型等潜在影响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研究术前/术后(不同术式)SH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PTH水平,预测其iPTH诊断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3 379例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发生SH者122例,发病率为3.6%。SH组和对照组的性别(SH组:男8例,女1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73例)、是否行侧区清扫(SH组:清扫58例,非清扫64例;对照组:清扫7例,非清扫93例)、甲状腺切除范围(SH组:单侧14例,双侧108例;对照组:单侧73例,双侧27例)、年龄(40.1岁比43.2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8.6枚比4.6枚)、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12.3枚比0.7枚)、出血量(22.8 mL比11.0 mL)、手术时间(1.7 h比0.8 h)、术后iPTH(16.4 pg/mL比41.9 pg/mL)、术前iPTH(39.4 pg/mL比47.8 pg/mL)和术后钙水平(1.9 mmol/L比2.2 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类型(SH组:毒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3例,甲状腺滤泡1例,甲状腺乳头状114例;对照组:甲状腺1例,甲状腺滤泡1例,甲状腺乳头状98例。P=0.25)及术前钙(2.3 mmol/L比2.3 mmol/L,P=0.1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双侧切除患者的术后iPTH若<20.08 pg/mL,则容易出现SH,其灵敏度为74.07%,特异度为96.30%;而对于甲状腺单侧切除患者,术后iPTH<24.00 pg/mL时容易有SH发生。结论性别、年龄、术后钙、术前iPTH、术后iPTH、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方式、甲状腺切除范围是甲状腺术后发生SH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预测SH发生的术后iPTH水平逐渐降低。为避免术后SH的发生,需要根据手术范围及术后iPTH水平及时补钙。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旁腺素 低钙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虽甲状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较佳,但发病率增速位列首位,故需深入了解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竞争内源性RNA(ceRNA)概念的提出进一步阐明了肿瘤发生的机制。目前研究表明环状RNA、长链非编码RNA、假基因转录本、mRNA均可作为ceRNAs参与ceRNA网络构建,它们拥有与编码蛋白(mRNA)相同的微小RNA反应元件(MRE),从而竞争结合微小RNA的结合位点,进而影响mRNA的表达来发挥促或抑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ceRNAs在甲状腺癌恶性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少有学者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梳理。本文旨在将这些与甲状腺癌相关的ceRNA分子进行总结,并阐明这些分子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竞争性内源性RNA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环状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腺外侵犯(extrathyroidal extension,ETE)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92例初诊为DTC的临床资料,收集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状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伴ETE者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TE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592例DTC中100例伴有ETE(16.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伴ETE的危险因素是:肿瘤最大径≥2 cm、多发病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1)。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范围为29~64个月,36例复发。DTC伴ETE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86.9%,5年无病生存率83.2%,明显低于不伴ETE组(P<0.001)。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结果均显示伴有ETE(HR:10.564,95%CI 3.712~30.063,P<0.001)是影响D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TC伴ETE与肿瘤直径大、多发病灶等危险因素相关,伴有ETE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更高,且5年无病生存时间更低,是影响DTC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以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患者术前应考虑ETE的可能,术后重点长期随访。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腺外侵犯 复发 无病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B细胞淋巴瘤-XL基因(bcl-XL)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癌细胞系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参与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抵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保存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1例甲状腺癌组织中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在5个甲状腺癌细胞株的蛋白表达。应用小分子bcl-XL抑制剂ABT-737处理甲状腺癌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观察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对凋亡信号蛋白的影响。结果bcl-XL在53%(85/161)的甲状腺癌组织有明显表达。bcl-XL的表达与原发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05),与局部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χ2=7.848、8.531,P<0.01)。bcl-XL在5种甲状腺癌细胞系中均有明显表达,在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和未分化癌细胞系HTh83表达较高。bcl-XL小分子抑制剂ABT-737处理后,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活性,并诱导TPC-1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BT-737可促使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激活,PARP裂解。结论bcl-XL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癌细胞表达普遍上调,可能是甲状腺癌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因素之一。靶向抑制bcl-XL可激活凋亡信号,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生长。

  • 标签: 甲状腺癌 基因表达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与单纯射频消融对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颈部彩超确认为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且结节最大直径≥20 mm,穿刺病理结果为良性,拟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手术的8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别行单纯射频消融手术治疗(A组,n=40)和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B组,n=40),观察术中射频消融能量差异、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和术后3、6、12个月结节体积及最大直径的变化。分析两组各自的临床效果及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Friedman的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5.1) mL比(5.5±4.9) mL,P<0.05];B组术后12个月结节最大直径较术前缩小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6) cm比(1.4±0.8) cm,P<0.05];术后6~12个月期间,B组结节缩小趋势较A组更明显(P<0.05)。B组射频能量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1.18) kJ比(3.89±1.17) kJ,P<0.05]。术后2例出现声音降低,2周内恢复;术中1例出现局部出血,消融后止血。A组患者满意度,与B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比90.0%,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囊实性结节行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较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结节缩小效果,且能够降低消融使用能量。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甲状腺结节 消融技术 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497通过靶向调节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PTC细胞株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497组、si-YAP1组和miR-497+si-YAP1组,采用LipofectamineTM3000脂质体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97和YAP1靶向关系。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侵袭细胞数,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采用SPSS 22.0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结果与对照组比,miR-497组和si-YAP1组细胞Y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q=14.682、14.597,23.743、23.571;P<0.05),细胞增殖活性、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率下降(q=4.724、4.568、3.841,4.216、3.952、3.274;P<0.05),凋亡率升高(q=3.783、4.336,P<0.05),CyclinD1、MMP-2、MMP-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q=5.823、5.981、6.036、6.485,5.934、6.110、6.573、6.614;P<0.05),TIMP-1蛋白表达升高(q=6.071、6.148,P<0.05);与si-YAP1组相比,miR-497+si-YAP1组细胞miR-497水平升高(q=14.726,P<0.05),Y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q=3.089、3.126,P<0.05),细胞增殖活性、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率下降(q=2.654、2.537、2.246,P<0.05),凋亡率升高(q=2.875,P<0.05),CyclinD1、MMP-2、MMP-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q=4.371、4.365、4.383、4.368,P<0.05),TIMP-1蛋白表达升高(q=4.275,P<0.05)。结论miR-497可靶向负调控YAP1表达,抑制TPC-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miR-497 Yes相关蛋白1 细胞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