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十年真是挺长的一段时间。长到当初《网球》创刊号的封面人物费雷罗都已经退役了,长到我都从一个普通读者成长为国内著名网球评论员了,长到我时不时翻阅当年的杂志却好像从来没看过似的,长到即使我用记忆跟时间赛跑也不得不败下阵来。第一次跟《网球》杂志接触是2004年底,张文悦到北航采访苏启仲和吴茵,陈功老师拍照时我在画外帮着给喂了喂球,还跟文悦介绍了一下当时北京业余网坛的状况以及苏、吴两位的江湖地位,他俩不大方便吹的牛我也都帮着给吹了。我记着后来文章的题目是《玉女蛟龙》。

  • 标签: 封面人物 普通读者 创刊号 网球 评论员 时间
  • 简介:这是第三年了。前两年我选的都是“ATP年度十佳”,并不是我天生重男轻女,而是前两年WTA~J1]边的比赛真的不太好看。今年的情况有变,一是精彩的女子比赛变多了,二是精彩的男子比赛变少了,有了那么点儿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意思,所以合在一起评也就顺理成章了。

  • 标签: 男子比赛 重男轻女 男女平等 同工同酬 ATP
  • 简介:德约科维奇在辛辛那提用退赛的方式输给了穆雷,他似乎知道自己在纽约不会碰见这位好哥们——现在,他可以有限控制自己输球的时间、地点和对手。

  • 标签: 纽约 日志 解说 网球运动 科维奇
  • 简介:因为李娜的夺冠,我对这届法网的印象有些特别。干脆直接说吧,这种特别就是除了李娜的比赛外。大部分比赛的印象都变得特别——模糊。我得使劲想,才能想起来。

  • 标签: 日志 解说 李娜 印象 比赛
  • 简介: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连胜,纳达尔在美网拿到了至尊的“金满贯”,克里斯特尔斯则实现了一个另类的“三连冠”。

  • 标签: 日志 纳达尔 满贯
  • 简介:29岁,不再年轻,但也还不太老。这是我对费德勒今年温网之后所处媒体环境的一个总体评价。博格也开始劝费德勒干脆退役算了,这也许是瑞典"冰人"宁肯急流勇退也不抱残守缺的"经验之谈",但现在听来的确充满凉意。当费德勒在今年1月澳网夺魁,

  • 标签: 费德勒 媒体环境 澳网
  • 简介:当我们讨论“纳达尔时代”是否到来时,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默认了“费德勒时代”的落幕。但在逻辑上无法回避的另一个问题是,费德勒将“个人时代”的定义提升到了一个几乎无以复加的地步。我认为即使将标杆放低一些,现在的纳达尔也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了。理由如下:

  • 标签: 费德勒 冠名 纳达尔
  • 简介:每年十二月.对赛季漫长的职业球员来说都异常宝贵。按说这是他们的假期,在这一个月里,他们要放松肌肉或者治疗伤病.与家人团聚.还有圣诞节和新年要一起庆祝。但他们又不能彻底放松.因为新赛季马上又要开始.还得抓紧时间为来年储备体能.改善技术。

  • 标签: 表演 职业球员 圣诞节 赛季 伤病 体能
  • 简介:这是许乃仁老师最爱用的词。今年直播法网男单决赛的颁奖仪式时.看到阿加西出场给费德勒发奖,一时也想不出更合适的词了,我只好盗版一下许老师。大满贯颁奖嘉宾的选择.要的就是“薪火相传“的深远意味——网球历史渊源流长,而且延绵不绝.这可是一项有文化有承接的运动!

  • 标签: 颁奖仪式 大满贯 文化 老师 网球 运动
  • 简介:网球是一项健康的运动吗?职业网球肯定不是,你看看越来越长的退赛名单就知道了。职业网球不是锻炼身体,而是伤害身体,只会加速磨损你身上的各零部件.还不管保修。

  • 标签: 网球 运动 健康 锻炼身体 零部件 职业
  • 简介:对于有两周赛程的大满贯来说,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比赛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太一样的(当然票价本来也不一样)。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第一周更像资格赛或热身赛,第二周才是正选赛。但对今年的法网,切不可抱以这样的老眼光。无论是男单或是女单,2011年法网的竞争格局都将进一步开放。冠军候选人渐多的后果,除了不再有绝对的大热外,对赛程的影响是,每一轮的对抗都会趋于激烈,而每一天也都可能成为爆冷日。

  • 标签: 法网 红土 比赛中 穆雷 赛程 赛季
  • 简介:我说的可不是电影审查.而是我们的业余比赛。去重庆参加“雪佛兰——我为网球狂”分站赛.为图便宜,按主办方先期公布的赛程提前多日订好往返机票和酒店.后来被告知比赛周期被压缩了,因为报名人数比预期的要少。机票无法改签,所以原来的参赛计划增加了一项重庆网球七日游的内容。

  • 标签: 分级制度 业余比赛 报名人数 分站赛 主办方 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