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岁。单眼和双眼发病的患者各9例。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分析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不同分型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6±0.3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723.6±698.3)个/mm2。1型PPCD的主要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表现:Descemet膜可见鳞片状或同心圆状高反光区及圆形或椭圆形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弹坑状”或“火山口状”暗区;2型PPCD主要表现:Descemet膜条带状、片状高反光,可伴纤维条索样改变以及囊泡状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脊状结构和沟槽状暗区;3型PPCD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六边形的形态,呈上皮细胞样化生。结论PPCD主要累及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层,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Descemet膜高反光增厚、角膜内皮层暗区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化生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诊断及动态监测PPCD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后弹力层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期开展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DMEK)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接受DMEK的患者52例(52只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35例,年龄(66±12)岁。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全身及眼部既往病史、术前及术后的裂隙灯检查结果、术中相关内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植片展开困难6例(11.5%),植片翻转5例(9.6%),植片由切口冲出2例(3.8%),植片推注至虹膜后方3例(5.8%)及术中出血1例(1.9%)。最多见的术后并发症为植片部分脱位,共28例(53.8%),因植片脱位而再注气者25例(48.1%);瞳孔阻滞9例(17.3%),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下前房穿刺放气解除;原发性植片功能失代偿3例(5.8%),术后病毒感染2例(3.8%)。结论开展DMEK初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内皮移植术。植片翻转是DMEK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植片脱位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及术后的判断和及时处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重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95-600)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