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M1-exo)对糖剥夺/复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和20 μg/L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1表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免疫荧光法鉴定M1型小胶质细胞。收取M1型小胶质细胞的上清液,用ExoQuick-TCTM试剂盒提取M1-exo,通过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粒径分析(NTA)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标记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CD9、CD63)的表达。将生长良好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分为6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O组糖剥夺3 h后复糖复24 h制备N2a细胞糖剥夺/复损伤模型;E组的N2a细胞糖剥夺3 h后复糖复并与M1-exo共培养24 h;NC组、M组和I组分别构建阴性对照、过表达和敲低微小RNA-20a-5p(miR-20a-5p)的M1-exo,通过qPCR检测转染是否成功。NC组、M组和I组N2a细胞糖剥夺3 h后,与转染后的M1-exo共培养24 h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qPCR法检测miR-20a-5p表达。结果与M0型小胶质细胞相比,M1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荧光强度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CD32(荧光强度):36.919±1.541比3.533±0.351,CD32 mRNA(2-ΔΔCt):4.887±0.031比1.003±0.012,CD32/β-actin:2.663±0.219比1.000±0.028;iNOS(荧光强度):29.513±1.197比7.933±0.378,iNOS mRNA(2-ΔΔCt):4.829±0.177比1.000±0.016,iNOS/β-actin:1.991±0.035比1.000±0.045;均P<0.01〕,证明M1型小胶质细胞被成功激活。电镜下可见M1-exo为圆形或卵圆形囊泡状小体,并有明显膜性结构,直径范围约100 nm。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1-exo表达特异性CD63和CD9蛋白。与C组比较,O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力(A值):0.540±0.032比1.001±0.014,细胞凋亡率:(19.857±0.910)%比(13.508±0.460)%,miR-20a-5p(2-ΔΔCt):5.508±0.291比1.033±0.101,均P<0.01〕。与O组比较,E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进一步升高〔细胞活力(A值):0.412±0.029比0.540±0.032,细胞凋亡率:(31.802±0.647)%比(19.857±0.910)%,miR-20a-5p(2-ΔΔCt):8.912±0.183比5.508±0.291,均P<0.01〕,说明M1-exo进一步加重了糖剥夺/复后N2a细胞的损伤。与E组比较,M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力(A值):0.311±0.028比0.412±0.029,细胞凋亡率:(36.343±0.761)%比(31.802±0.647)%,miR-20a-5p(2-ΔΔCt):32.348±0.348比8.912±0.183,均P<0.01〕;而I组N2a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明显下降〔细胞活力(A值):0.498±0.017比0.412±0.029,细胞凋亡率:(26.437±0.793)%比(31.802±0.647)%,miR-20a-5p(2-ΔΔCt):6.875±0.219比8.912±0.183,均P<0.01〕。E组与NC组N2a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1-exo加重糖剥夺复后神经元的损伤,这一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携的miR-20a-5p有关。

  • 标签: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糖剥夺/复氧 神经元损伤 微小RNA
  • 作者: 陈静燕 张佳 王红 董瑞 刘文洁 单凯悦 张高峰 陈怀龙 王明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青岛临床医学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青岛 26607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青岛 26607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青岛 26607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教育培训科,青岛 266034,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青岛 26607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教育培训科,青岛 266034,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青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泌在M2型小胶质细胞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糖剥夺-复糖复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4):对照组(C组)、糖剥夺-复糖复组(O组)、糖剥夺-复糖复+M2型小胶质细胞组(O+M2组)、糖剥夺-复糖复+M2型小胶质细胞+GW4869组(O+M2+G组)和糖剥夺-复糖复+M2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组(O+M2-E组)。C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O组糖剥夺4 h,复糖复24 h;O+M2组糖剥夺4 h,复糖复时加入M2型小胶质细胞的上清液2 ml培养24 h;O+M2+G组糖剥夺4 h,复糖复时加入经外泌抑制剂GW4869 10 μmol/L处理后的M2型小胶质细胞上清液2 ml培养24 h;O+M2-E组糖剥夺4 h,复糖复时加入M2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10 μg/ml培养24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及胀亡蛋白porim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其余4组细胞活力下降,AQP4及其mRNA、porimin表达上调(P<0.05),细胞发生水肿;与O组相比,O+M2组和O+M2-E组细胞活力升高、AQP4及其mRNA和porimin表达下调,O+M2+G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水肿程度减轻;与O+M2组相比,O+M2+G组细胞活力下降,AQP4及其mRNA和porimin表达上调(P<0.05),O+M2-E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水肿程度增强。结论M2型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外泌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糖剥夺-复糖复损伤。

  • 标签: 外泌体 小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对于体外膜合(ECMO)辅助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目前的认知还远远不足,前瞻性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脑梗死、脑出血等的诊断需要依靠特殊的辅助检查,如果只对少部分患者进行这些检查,诊断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就会具有较大差异。从应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方法看,目前尚无针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当前阶段,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大于治疗,需要充分理解ECMO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有ECMO适应证的患者及早进行辅助治疗,在ECMO转机中做好每一个细节,加强监测,及时撤机。

  • 标签: 体外膜氧合 创伤,神经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R-205-3p在糖剥夺-复复糖(OGD/R)星形胶质细胞胀亡中的作用及其与水通道蛋白4(AQP4)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6):对照组(C组)、OGD/R组(O组)、OGD/R+miR-205-3p模拟物组(M组)、OGD/R+miR-205-3p抑制剂组(I组)和OGD/R+阴性对照组(NC组)。C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O组于37 ℃厌孵育箱(含94%N2、1%O2和5%CO2)糖剥夺4 h,于复复糖24 h;M组、I组和NC组分别转染miR-205-3p模拟物、抑制剂和阴性对照后,糖剥夺4 h,复复糖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损伤及胀亡情况,qRT-PCR法检测AQP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及porimin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O组miR-205-3p表达下调,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损伤率及胀亡率升高,AQP4及其mRNA和porimin表达上调(P<0.05);与O组相比,M组miR-205-3p表达上调,细胞活力升高,细胞损伤率及胀亡率降低,AQP4及其mRNA和porimin表达下调,I组miR-205-3p表达下调,细胞活力降低,I组细胞损伤率及胀亡率升高,AQP4及其mRNA和porimin表达上调(P<0.05),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05-3p参与了OGD/R星形胶质细胞胀亡的过程,与调控AQP4表达有关。

  • 标签: 微RNAs 低氧 星形细胞 细胞死亡 水通道蛋白质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R-20a-5p在M1型小胶质细胞加重糖剥夺-复糖复(OGD/R)后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关系。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M0型)用脂多糖(100 ng/ml)和干扰素-γ(20 ng/ml)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1表型,并通过qRT-PCR和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将生长良好的N2a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OGD/R组(OGD/R组)、M0型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组(M0组)、M1型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组(M1组)、转染miR-20a-5p抑制剂组(I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OGD/R组糖剥夺3 h,复糖复24 h制备N2a细胞糖剥夺-复糖复损伤模型;M0组糖剥夺3 h,复糖复时与M0型小胶质细胞共培养24 h;M1组糖剥夺3 h后复糖复时与M1型小胶质细胞共培养24 h;I组和NC组分别将转染试剂miR-20a-5p抑制剂和阴性对照miRNA转染至M1型小胶质细胞后,将N2a细胞糖剥夺3 h,复糖复时与转染后的M1型小胶质细胞共培养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0a-5p和MFN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FN2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5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增加,MFN2及其mRNA表达下调,OGD/R组、M0组和M1组miR-20a-5p表达上调,I组miR-20a-5p表达下调(P<0.05);OGD/R组与M0组细胞活力、LDH漏出量、miR-20a-5p、MFN2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R组和M0组比较,M1组细胞活力下降,LDH漏出量增加,MFN2及其mRNA表达下调,miR-20a-5p表达上调(P<0.05);与M1组比较,I组细胞活力增加,LDH漏出量下降,MFN2及其mRNA表达上调,miR-20a-5p表达下调(P<0.05)。结论M1型小胶质细胞加重N2a细胞OGD/R损伤的机制可能与M1型小胶质细胞miR-20a-5p表达上调抑制N2a细胞MFN2表达有关。

  • 标签: 微RNAs 小神经胶质细胞 低氧 神经元 线粒体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合(VA-ECMO)辅助患者的远期疗效,量化心脏术后VA-ECMO患者的生存结局,识别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ICU因单独CABG后心源性休克接受VA-ECMO治疗的108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62(55,67)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5(23,27)kg/m2。37例(34%)有左主干病变,56例(52%)行不停跳CABG。按照ECMO后3年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Cox回归分析识别ECMO后3年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08例中,65例(60%)成功脱离ECMO,49例(45%)生存出院,35例(32%)生存至ECMO撤机后3年。中位ECMO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天、8(5,12)天、20(13,29)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ECMO后3年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HR=1.06,95%CI:1.03~1.10,P<0.001)、左主干病变(HR=1.62,95%CI:1.00~2.60,P=0.048)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HR=1.09,95%CI:1.03~1.17,P=0.007)。本组年龄≥60岁、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60分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0~0.95),优于SOFA评分0.80(95%CI:0.71~0.89)。结论心脏手术后VA-ECMO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较低,但生存出院的VA-ECMO患者远期预后良好。高龄、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是ECMO撤机后3年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远期疗效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疗(HFNC)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住院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组与无创通气组,各60例。其中HFNC组有2例出院后失访,最终58例进入统计分析。HFNC组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HFNC,无创通气组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比较2组入院时、治疗2 h及3 d后的血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值、插管率、治疗失败率、病死率、鼻面部皮损发生率、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气道护理干预次数。结果2组入院时的SpO2、PaO2、PaCO2、RR、HR、动脉血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和3 d后,2组的SpO2、PaO2、动脉血pH值均较入院时升高,PaCO2、RR、HR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治疗2 h和3 d后,HFNC组的SpO2、PaO2、动脉血pH值高于同期无创通气组,PaCO2、RR与HR低于同期无创通气组(P<0.05)。HFNC组插管率与鼻面部皮损率分别为12.07%与5.17%,低于无创通气组的26.67%与18.33%(P<0.05)。2组治疗失败率与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与气道护理干预次数均低于无创通气组(P<0.05)。结论HFNC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合状况,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且舒适度更高,利于减少鼻面部皮损,利于患者耐受,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血气分析 Ⅱ型呼吸衰竭 高流量氧疗 无创通气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建筑工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建筑水平,不断完善优化建筑体系,就需要做好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的工作,重视机电安装可能潜在的质量问题,提升机电一化安装的质量,保障建筑工程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 标签: 机械电气 机电一体化 设备安装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化技术在小儿外科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患儿8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静脉采血与留置针静脉输液分开操作;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化技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了急诊患儿采血、输液两项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了总操作时间,同时家长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化技术避免了对急诊患儿的反复穿刺,减轻了患儿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增进了护患关系,为急诊诊断和治疗的快速、有效、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小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结核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应用“三位一”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92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结核病初诊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46例。其中,采取常规防控模式的为参照组,应用“三位一”服务模式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于研究组方案下发病转诊用时及诊断报告用时均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于与研究组方案下痰菌转阴率更高、不良反应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结核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应用“三位一”服务模式能够明显缩短诊疗用时,促进疾病转阴,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结核病 三位一体 防控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泌在M1型小胶质细胞诱发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加入脂多糖100 ng/ml和干扰素-γ 20 ng/ml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1表型。收集M1型小胶质细胞上清液,提取外泌。将生长良好的N2a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M1型小胶质细胞组(M组)、外泌组(E组)和外泌抑制剂+M1型小胶质细胞组(G+M组)。C组常规培养24 h;M组加入M1型小胶质细胞上清液培养24 h;E组加入M1型小胶质细胞源性的外泌培养24 h;G+M组于M1型小胶质细胞加入外泌抑制剂GW4869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加入到N2a细胞中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N2a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Bcl-2和Bax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及其mRNA表达下调,Bax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G+M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Bcl-2及其mRNA表达上调,Bax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E组和M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外泌介导神经元损伤。

  • 标签: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回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探索医护一化工作模式对回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回肠造口术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医护一化护理。干预时间从入院时起至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患者造口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和抑郁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医护一化工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降低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回肠造口 生活质量 医护一体化 自我护理 焦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direc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分析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双侧海马微观结构改变,为AD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信息,并以此探究NODDI技术对AD和aMCI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招募15例aMCI患者、20例A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al,NC)进行前瞻性NODDI扫描,利用MRIcro软件测量三组双侧海马神经突密度指数(neurite density index,ND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各向同性水分子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 of isotropic water molecule,Viso),三组间各参数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并用LSD检验组间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差异参数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获取相关系数r。结果与NC组相比,aMCI组和AD组双侧海马NDI值和ODI值明显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Viso值显著高于NC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CI组和AD组再进行组间比较,AD组Viso值显著高于a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DI值和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左侧海马NDI值(r=0.656,P<0.001)与MMSE评分正相关最强,左侧Viso值(r=-0.690,P<0.001)与MMSE评分负相关最强;同时,左侧海马NDI值(r=0.632,P<0.001)与MoCA评分正相关最强,左侧Viso值(r=-0.629,P<0.001)与MoCA评分负相关最强。结论aMCI阶段和AD阶段双侧海马神经突数量、体积和排列复杂程度都有显著降低,为探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数据。同时,aMCI向AD进展的过程中,双侧海马Viso值有可能成为重要评估指标,对aMCI和AD的鉴别、随访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海马体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 神经突密度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