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在中学生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等对3 44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根据SBQ-R总分分组,≤6分为低自杀风险组,≥7分为高自杀风险组,最终本研究纳入低自杀风险组2 168人、高自杀风险组1 274人。采用SPSSAU 21.0在线统计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高自杀风险组与低自杀风险组在年级、性别2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4,83.737,均P<0.05);在童年创伤经历种类和失眠严重程度2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11,333.998,均P<0.05)。(2)高自杀风险组童年创伤总分[(43.92±10.50)分]高于低自杀风险组[(37.74±6.93)分](F=351.78,P<0.01),高自杀风险组失眠得分[(10.66±5.54)分]高于低自杀风险组[(7.04±4.76)分](F=379.25,P<0.01)。(3)童年创伤总分与自杀风险得分呈正相关(r=0.415,P<0.01),与失眠得分呈正相关(r=0.306,P<0.01),失眠得分与自杀风险得分显著正相关(r=0.399,P<0.01);控制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后,相关性仍然显著(均P<0.01)。(4)路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童年创伤对失眠呈正向影响(β=0.30,P<0.01),失眠对自杀风险呈正向影响(β=0.29,P<0.01),童年创伤对自杀风险呈正向影响(β=0.33,P<0.01);失眠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21%,控制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后,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66%。结论童年创伤和失眠对中学生自杀风险有显著影响,失眠在童年创伤与中学生自杀风险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及时对创伤个体的睡眠进行管理,可降低中学生自杀风险。

  • 标签: 中学生 童年创伤 失眠 自杀风险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 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 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 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 [(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 [(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 标签: 补骨脂素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蛋白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探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实施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4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盆底康复护,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强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尿潴留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产妇行盆底康复护,可以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强度,降低尿潴留发生例数,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肌张力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出血偏瘫病人护理工作中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对病人肢体运动功能起到的改善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于所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病人资料100例开展对照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其中一组脑出血偏瘫病人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外一组脑出血偏瘫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脑出血偏瘫病人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关于脑出血偏瘫病人,在其护理工作中施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出血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治疗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状况的作用。方法:研究期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168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两组,每组84例),一组观察组予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一组对照组仅予以药物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物理治疗方案融入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物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焦虑状况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重症病毒性肺炎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乌司他丁对患者免疫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纳入 74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死亡 19例( 25.7%) ;治疗组 36例,第 7天 CRP( 46.2±32.8) mmol/L、 HLA-DR( 60.02±12.08) %、 T-CD4+( 422±87) cell/L与第 0天的( 123±59.8) mmoL/L、( 41.22±15.90) %、( 220±54) cel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与对照组的( 34.1±11.8) mmol/L、( 42.06±14.08) %、( 326±69) cel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81、 2.603、 2.527, P<0.05)。治疗组 28 d死亡 9例( 25.0%), VAP发生率为 21.77‰,低于对照组的 10例( 26.3%)( χ2=4.432, P=0.028)、 42.12%( χ2=0.017, P=0.897)。 结论 乌司他丁能改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 VAP发生率,但无法改善预后。     [关键词 ] 重症病毒性肺炎 ;免疫干预 ;乌司他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inastatin in immunomodulatory treatment of severe viral pneumon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severe viral pneumoni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medicine of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influence of ulinastatin on patients' immunity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among 74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pneumonia, 19 (25.7%) died; 781 2.603、 2.527, P<0.0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9 patients died in 28 days (25.0%),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21.77 ‰,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0 cases (26.3%) (χ 2 = 4.432, P = 0.028), 42.12% (χ 2 = 0.017, P = 0.897). Conclusion Ulinastatin can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P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pneumonia, but it can not improve the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螺旋藻多糖提取物(PSP)对大白兔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研究。从钝顶螺旋藻干粉中提取PSP,并制备0.01% PSP滴眼液。在45只大白兔右眼角膜中央采用基质注射针基质注射5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ATCC25923,约10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构建兔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模型。角膜基质注射菌液8 h后,将兔随机分成基底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组和PSP组3组,每组15只。0.9%氯化钠溶液组和PSP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PSP点眼给药,每15 min点眼1次,持续点眼5次后,改为每30 min点眼1次,持续点眼14次,最后1次点眼后1 h,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兔实验眼角膜上皮缺损情况并给予临床评分,角膜取材后对CFU进行测定;每组随机取3只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角膜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0.9%氯化钠溶液组角膜上皮缺损严重,PSP组角膜上皮缺损较少。与0.9%氯化钠溶液组相比,PSP组临床指标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3,P<0.001)。与0.9%氯化钠溶液组相比,PSP组的CFU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3,P<0.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0.9%氯化钠溶液组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PSP组与0.9%氯化钠溶液组相比,眼部结构相对良好,炎细胞浸润较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SP组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明显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结论:0.01% PSP滴眼液能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角膜细菌载量,提示PS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螺旋藻多糖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角膜炎 抗菌活性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