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作者: 王毅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王晓丽 刘江 杨干金 李伟 贾修伟 刘晓琴 杜婵娟 谭琴 任延飞 廖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同志关爱小组,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000,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江油 621700,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100,绵阳市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650,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750,梓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150,绵阳市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高新区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者(MSM)性角色类型现状,分析均可型的相关特征,为HIV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10月采用雪球抽样,对四川省绵阳市MSM的性角色、性行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性角色均可型相关特征的因素分析。结果合格问卷回收1 125份,性角色被动型35.8%,主动型25.4%,均可型38.8%。不同性角色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和2.181,P均>0.05)。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丧偶(OR=6.095)、县城及其他地区居住(OR=2.284)、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OR=2.469)、近6个月商业性行(OR=6.095)、近6个月性伴(OR=1.522)者的性角色均可型的可能大,年龄35岁以上(OR=0.386、0.446)、近1年参加社区活动(OR=0.583)者的均可型可能较小。结论当地MSM性角色以均可型占比较高,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大部分是均可型,更可能发生性伴和商业性行,此人群HIV感染风险大,应针对性加强行为干预。

  • 标签: 性行为 性角色 特征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叉车是物流业和工作生活中主要的搬运工具,如何保障其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是最根本的问题。作为特种设备,叉车具有作业时间长、强度大、难度大等特点,这也直接影响着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常有发生,作业安全水平仍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并且叉车作业的特殊性会使作业人员产生累积疲劳或损伤影响健康。叉车作业人员在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叉车司机疲劳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监测叉车设计作业是的疲劳状态,在其疲劳时及时进行提醒或干预,对于保护叉车作业人员及行人的安全有重大意义。并且由于疲劳会导致叉车作业人员的思考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减弱,进而使得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引发安全问题。

  • 标签: 叉车 安全带风险 行为特性
  •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的行为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由此而来,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途径,以适应新形势.

  • 标签: 大学生 行为特点 管理
  • 简介:摘要例1为44岁右眼眶肿物渐增大2年女性患者,例2为25岁右眼球突出2个月女性患者。2例患者均表现为眼球突出,并可扪及眼眶下方肿物,无视力下降,MRI检查均显示眶内类圆形边界清楚占位,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均诊断为右眼眶良性占位病变,且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的远颅端移行为正常神经条索并进入下斜肌,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瞳孔散大、下斜肌麻痹状态,证实肿物为起源于眼神经支配下斜肌分支的神经鞘瘤。

  • 标签: 神经鞘瘤 眶肿瘤 动眼神经 动眼肌 眼肌麻痹
  • 简介:摘 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发挥较大的作用。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就安全生产工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反复强调建筑行业安全问题,要求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关系,坚持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在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探讨通过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正向激励人员安全行为,提高人员安全施工意识,提升现场安全管理,从而减少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行为安全之星管理在施工中的实施和应用,可以改正相关不安全行为,提高企业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并且效果也非常明显,有利于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同时此活动也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标签: 建筑安全管理 行为安全管理 行为安全之星活动 正向激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 不相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可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调查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SSI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全国68家医院2020年6月1—30日期间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及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腹部手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变量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30 d病死率。采用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 56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有163例(2.9%)发生SSI,其中器官(腔隙)感染98例(60.1%)、深部切口感染19例(11.7%)、浅部切口感染46例(28.2%)。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为SSI的主要病原菌(22.7%,37/163)。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792,95% CI:1.194~2.687,P=0.005)、手术部位为小肠(OR=6.911,95% CI:1.846~25.878,P=0.004)、手术时间延长(OR=1.002,95% CI:1.001~1.003,P<0.001)、手术切口等级(污染切口:OR=3.212,95% CI:1.495~6.903,P=0.003;感染切口:OR=11.562,95% CI:3.777~35.391,P<0.001)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OR=0.564,95% CI:0.376~0.846,P=0.006)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每升高1 g/L(OR=0.920,95% CI:0.888~0.952,P<0.001)为SSI发生的保护因素。与非SSI患者相比,SSI患者术后ICU入住率[26.4%(43/163)比9.5%(514/5 397),χ2 =54.999]和术后30 d病死率[1.84%(3/163)比0.01%(5/5 397),χ2 =33.642]更高,ICU住院时间(中位数:0比0,U=518 414)、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7 d比7 d,U=656 386)和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5 d比12 d,U=648 129)均显著延长,住院费用亦明显增加(中位数:7.1万元比3.9万元,U=557 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SSI发生率为2.9%。为降低术后SSI的发生,术前应纠正低蛋白血症,选择微创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围手术期内对高血压、小肠手术以及切口污染较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并加强护理。

  • 标签: 腹部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鼠脊髓中miR-365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骨癌痛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及连续鞘内注射miR-365反义锁核酸(LNA-anti-miR-365)对骨癌痛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1)将48只SPF级C3H/HeJ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肿瘤组(T组),每组24例。两组小鼠分别于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注射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和纤维肉瘤细胞NCTC 2472。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在建模前1 d,建模后4、7、10、14、21 d分别检测Sham组和T组小鼠脊髓miR-365的表达情况。(2)另取24只SPF级C3H/He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L组(鞘内注射LNA-anti-miR-365),L'组(鞘内注射LNA'-negative control),C组(鞘内注射溶媒无核酸酶水)和S组(假手术处理),每组6只。建模前l d,建模后4、7、10、14 d监测小鼠疼痛行为指标,包括自发抬足次数和机械缩足阈值(PWMT)。建模后14 d,每日分别给L组、L'组、C组小鼠鞘内注射LNA-anti-miR-365、LNA'-negative control和无核酸酶水各5 μl,连续注射7 d,每日测小鼠疼痛行为指标,至建模后2l d。结果与基础值比较,Sham组建模后4~21 d脊髓水平miR-3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基础值和Sham组相比,T组小鼠脊髓水平miR-365在建模后7 d(3.45±0.58)、10 d(4.11±0.23)、14 d(3.21±0.67)、21 d(4.82±0.55)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建模后19~21 d,与L'组和C组比较,L组小鼠PWMT明显升高[19 d(1.11±0.14)g,20 d(1.15±0.20)g,21 d(1.29±0.23)g](P均<0.05),自发抬足次数明显降低[19 d(8.6±1.1)次,20 d(8.6±1.4)次,21 d(8.5±1.1)次](P均<0.05)。相比给药前,L组小鼠建模后19~21 d的PWMT明显升高(P均<0.05),自发抬足次数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miR-365脊髓表达量有所升高,连续鞘内注射LNA-anti-miR-365可缓解小鼠骨癌痛。

  • 标签: 骨肿瘤 疼痛 微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