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影像组学预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aMCI的30例患者及来源于公共数据库的190例aM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120例、女110例,年龄50~80岁,其中进展为AD 39例,未进展为AD 181例。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6例)。在患者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图像上手动逐层勾画双侧海马边缘,得到三维图像,然后分别提取左侧海马、右侧海马、联合双侧海马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最后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影像组学标签的性能。选取最优影像组学标签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并构建影像组学(R)列线图。根据最优影像组学标签的Rad-score阈值,区分aMCI转化为AD的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MCI患者进展的临床特征,建立临床特征(C)列线图,最后建立影像组学+临床特征的列线图(R+C)。用C指数评估R列线图、C列线图、R+C列线图预测aMCI患者3年、5年进展为AD的效能。最后绘制决策曲线评估R列线图、C列线图、R+C列线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预测aMCI转化为AD的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训练集为0.989,验证集为0.897)。以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的Rad-score=21.374为阈值,训练集中高风险组70例、低风险组84例,验证集中高风险组34例、低风险组32例。训练集中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低风险组、高风险组aMCI患者的转化为AD平均时间分别为42.5、25.0个月,验证集中分别为41.3、22.4个月。列线图和决策曲线均表明R+C列线图较R列线图、C列线图预测aMCI转化为AD显示出更大益处。结论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预测aMCI患者是否进展为AD的效能较好;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结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可以用于进展为AD的aMCI患者预测,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决策提供信息。

  • 标签: 认知障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决策曲线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不足以准确评估该类疾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R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以及斑块的影像组学快速发展,显示出独特优势,血管内成像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等新兴方法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同评估方法的联合应用会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现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明确不同方法的主要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前驱期阶段,因此及早对MCI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延缓恶化成各种痴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没有明确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延缓或改变AD发展的病程。膳食作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特定的营养素、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及大脑形态或功能有关,且能够降低AD的风险,减少MCI向AD的转化。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认知障碍患者膳食因素与影像学的联系及膳食改善后神经影像学的改变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膳食改善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最新进展做出综述,期望为膳食干预改善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认知功能 膳食 营养素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区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发展的主要病因,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ascular wall imaging,HR-VWI)不仅可以直观评估管腔狭窄及血管重构状况,还可以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成分及斑块负荷等,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识别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关系密切的斑块高危特征。进而指导临床积极干预,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本文将从HR-VWI识别高危斑块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识别、预防发生、预测复发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MRI影像组学的方法,建立一个用于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 grade gliomas, LGGs)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utation, IDH mut)合并氧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promoter methylation, MGMT meth)亚型的影像组学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和TCGA/TCIA(The Cancer Genome Atlas和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公共数据库的158例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临床和基因信息。将上述三处数据合并,对所有图像进行重采样和强度归一化处理后,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术前MRI图像上提取对比增强后T1加权序列(post-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 CE-T1)和T2加权流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eighted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 T2-FLAIR)的1702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进行有效特征筛选,使用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对训练集少数类样本进行数据平衡。最后,使用多因素LR进行建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和拟合优度,并建立列线图进行可视化风险预测。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两个亚型的不同临床特征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42和0.935,F-Measure分别为0.965和0.942,训练集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为0.1393。结论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LGGs患者IDH mut合并MGMT meth亚型,从而为LGGs患者的分子分型的精确诊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使用的决策、生存期预测提供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 标签: 较低级别胶质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 氧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发病率居全球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列,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早期精准诊断BCa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对于治疗决策制订和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以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结构功能多层次信息呈现,为BCa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了关键成像手段。近年来,随着影像组学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影像组学挖掘隐藏在多序列图像中的微观尺度信息,在肿瘤诊断、疗效评估、预后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系统综述了mpMRI影像组学在BCa术前分级预测、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和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膀胱癌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 肌层浸润 疗效评估 预后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标志物能够在重度神经元丢失出现之前检测到疾病的病理变化,以促进疾病的早期干预。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是一种新型的扩散MRI多室生物物理模型,能够量化神经突的密度与纤维分散程度,特异性地反映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目前,该技术已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本文就NODD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亨廷顿病 神经突密度 方向离散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属于脑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尽管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但CSVD具有相似的影像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是脑卒中发生风险增高的预测因子,亦与卒中复发、卒中较差预后和较低生活质量明显相关。笔者将对CSVD影像学标志物及其对脑卒中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将CSVD对卒中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标志物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静脉系统疾病,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发展,亟需寻求预后评估方法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基于多种影像学检查评估的脑实质病变、再通及侧支循环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精准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对CVST预后的影像学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CVST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及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预后 侧支循环 再通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脑胶质瘤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脑胶质瘤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超高b值DWI成像、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等可以定量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细胞增殖情况,这为准确预测脑胶质瘤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对MR扩散成像在脑胶质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预后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正常老龄化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以及其他类型痴呆的中间状态。给予MCI患者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并减缓MCI向AD的转变。因此,寻找MCI诊断和进展监测的敏感影像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描述脑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检测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以为MCI的病理机制研究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近年来,新型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MCI的研究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作者对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自由水扩散磁共振成像(free-water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W diffusion MR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技术在MCI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精确诊断对于患者治疗的选择和生存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病理学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金标准,由病理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对样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进行分析诊断,这是高度主观、繁琐、不可重复的过程。随着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像组学能够从MRI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定量特征,将图像转换成高维的、可挖掘的数据,在肿瘤诊断、分级、预后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基于人工智能对病理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在肿瘤的诊疗中也有独特的价值,不仅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而且减轻了病理医生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图像的识别能力超过了专业的病理医生。影像组学与病理数据的结合是当前新的研究趋势。笔者综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病理学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病理信息在MRI中的作用及未来展望。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肿瘤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成人中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基因分型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分析和个性化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术前无创预测脑胶质瘤基因分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具有广泛表征肿瘤内异质性的潜力,可以预测与脑胶质瘤相关的基因型,在临床指导中展示出很好的辅助作用。笔者就影像组学预测脑胶质瘤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基因分型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少见的卒中样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从CVST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与病理入手,重点介绍了CVST特征性CT、MRI及DSA表现,并根据其影像表现初步判断预后。CVST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来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相应脑区ReHo值改变与认知功能及临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39例被试入组,其中临床诊断的MCI患者17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rs-fMRI)扫描,采用rs-fMRI的ReHo分析方法,比较静息状态下MC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ReHo值存在差异的脑区,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认知评估量表及临床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MCI组右侧岛叶、左侧小脑半球、旁扣带回、颞下回、左右梭状回ReHo值升高;而左侧颞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eHo值降低。所有被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与右侧脑岛区(r=-0.487,P=0.002) 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r=0.610,P<0.001)及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0.475,P=0.002)呈正相关。所有被试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左侧小脑上回(r=-0.407,P=0.010)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r=0.466,P=0.003)呈正相关。MCI组右侧岛叶ReHo值与血浆果糖胺浓度呈负相关(r=-0.630,P=0.007),左侧小脑半球ReHo值与血清肌酐浓度呈负相关(r=-0.579,P=0.015)。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rs-fMRI的ReHo值有明显改变,并与认知功能改变及临床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 简介:摘要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是指反复短暂发作的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该文综述了目前用于显示VP患者神经血管结构异常的多种成像方法,以期对VP影像学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前庭疾病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