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认知训练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进行护理干预研究。依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30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31~60例患者为研究组(认知训练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经认知训练护理后,无论是ADL评分还是NIHSS评分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认知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认知训练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其认知能力水平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认知训练护理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眶隔脂肪瓣矫正下眼睑眼袋合并泪沟及睑颊沟凹陷畸形的经验。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部整形一中心用眼袋修复术联合眶隔脂肪释放术治疗35例眼袋合并泪沟及睑颊沟凹陷畸形患者,男4例、女31例,年龄35~63岁,平均47.5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下眼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膨出、中重度泪沟和睑颊沟凹陷畸形及骨性眶缘轮廓感;均用经皮肤切口眼袋修复术,将眶隔脂肪释放后向下牵拉并内固定于合适位置,填充泪沟及睑颊沟。结果35例患者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血肿、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6个月。35例患者眼袋、泪沟及睑颊沟畸形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内,2例患者单侧仍然存在轻度脂肪膨出眼袋畸形,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轻度下睑外翻,均未处理,3个月后恢复。结论眼袋修复术联合眶隔脂肪释放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修复下眼睑眼袋及矫正泪沟和睑颊沟凹陷畸形。

  • 标签: 眼部 衰老 眼袋 眶隔后脂肪 泪沟畸形 睑颊沟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术切除瘢痕的同时制作条状瘢痕组织瓣旋转填补于下睑组织并向内眦或外眦处骨膜固定悬吊下睑。术后随访测量下睑缘位置,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26例(26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5~67岁,平均38岁,下睑退缩合并颧颊部瘢痕13例、下睑退缩合并上睑瘢痕9例、下睑退缩合并颞部瘢痕4例。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26例患者下睑退缩均获显著改善,功能正常,下睑无外翻和内翻。术后除1例眼睑轻度闭合不全,3例早期眼干不适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带蒂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外伤性下睑退缩,既可松解瘢痕挛缩,也可利用多余的瘢痕组织悬吊支持退缩下睑,不增加额外的切口,治疗效果确切,实用性强,对于轻、中程度的外伤性下睑退缩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眼睑 眼睑外翻 外科皮瓣 瘢痕 眼外科手术 修复重建 下睑退缩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以B细胞或T细胞增殖为主的恶性肿瘤,其中80%为B细胞恶性增殖,儿童较为多见。ALL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分子生物学表型的异常,对ALL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对ALL进行精确诊断、预后分析以及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可寻找ALL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对近年来发现的成年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肿瘤标记,生物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2021年11月间收治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需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比对照组优,且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yd入路桡骨头、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16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3~10.3岁,平均6.1岁;左侧8例,右侧8例;Bado Ⅰ型13例,Ⅲ型3例。16例患儿均采用Boyd入路桡骨头、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肱桡对应关系、尺骨截骨愈合情况,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采用Kim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无石膏压疮、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3.5个月。16例患儿术后4~6周拆除石膏时及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肱桡关系对应良好,桡骨头无脱位或半脱位;无尺骨截骨处延迟愈合、不愈合,尺骨愈合时间12~16(13.7±1.3)周。患儿术后6个月伸肘、屈肘、旋前、旋后角度分别为0.9°±2.7°、124.4°±4.4°、70.3°±2.9°、76.3°±6.2°,明显优于术前的5.9°±20.1°、114.1°±15.1°、66.6°±8.3°、71.6°±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5、6.047、5.759、10.336, P值均<0.05)。根据Kim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优11例、良5例,明显优于术前的优7例、良2例、一般5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5, P<0.05)。结论对于伤后1年内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取Boyd入路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解剖清晰,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Monteggia骨折 Boyd入路 环状韧带复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降低面部除皱手术伤口张力并辅助悬吊上提重定位后的皮肤达到减轻瘢痕、预防秃发、维持长期提升效果的方法。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33例要求面部除皱术女性患者,年龄36~61岁,平均46岁。在额部或颞部开放切口除皱术后,在切口前方发际线与皮肤交界处,用2-0可吸收缝线穿过皮内,之后用翻转缝针,从缝线于皮肤出入口两个点分别垂直穿过皮瓣全层;缝固在颞深筋膜或帽状腱膜打结固定,使切口主要锚着点闭合张力降低,并辅助悬吊皮瓣的作用。结果3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际线周围皮肤因缝线牵拉产生轻度堆积外观,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随访3~18个月,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附近脱发,毛发密度降低外,31例患者均无明显切口瘢痕增生和秃发,无长时间皮肤皱褶堆积等并发症出现,面部年轻化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结论皮内减张联合悬吊缝合技术使张力重新分布,明显减轻切口处的瘢痕增生和秃发。缝线起到了辅助悬吊的作用,增加面部组织上提的稳定度和持久性。

  • 标签: 面部 减张 悬吊 秃发 面部除皱
  • 简介:摘要本文摘译初乳口咽哺喂(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OAC)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和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OAC组与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初乳口咽哺喂 婴儿,早产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颌脂肪堆积外观,修饰下颌轮廓,实现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下颌脂肪堆积、下颌缘及颈部皮肤轻度松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将稀释浓度为20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1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面部和颈部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6 U。注射范围以耳垂口角连线为上界,以两侧降口角肌为前界,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后界,颈静脉切迹为下界。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9.4±3.7)岁。随访1~2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6%(24/25)。第三方医师评估结果为: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分值为(3.08±0.64)分,96%(24/25)的患者达到改善标准。其中,1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4例主诉注射后疼痛、肿胀,24 h后可明显缓解。无口角偏斜、咀嚼无力、发声困难、面瘫、过敏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提升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颌轮廓,改善臃肿松垂外观,修饰颈颏角,同时提升皮肤质地和改善颈部皱纹,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肉毒毒素类 微量注射 沉积,脂肪 皮肤松垂 面部 衰老 微滴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黑素瘤中可能与泛素结合酶2S(UBE2S)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因,探讨UBE2S参与调控黑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375黑素瘤细胞分为基因敲降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用含LV-UBE2S-RNAi(14011-1)的慢病毒和CON053慢病毒转染细胞构建UBE2S敲降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提取两组细胞株RNA,并将其纯化及片段化,与芯片探针杂交洗染获取芯片数据。采用Ingenuity路径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芯片数据进行进一步解析,鉴定可能与UBE2S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因,应用免疫印迹法对UBE2S调控的下游分子进行验证。采用双尾t检验筛选差异基因。结果在基因敲降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差异倍数绝对值> 2且P < 0.05的差异基因512个,其中上调基因247个,下调基因265个。差异基因信息的Ingenuity路径分析结果证实,干扰素信号和肝X受体/视网膜X受体活化通路显著激活,真核起始因子2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则被抑制。预测上游调控因子中IFNA2为强烈激活,核因子κB(复合物)被抑制。综合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测黑素瘤细胞UBE2S基因可通过调节IFITM1、STAT1、ISG15和TNFRSF11B基因的表达发挥功能。免疫印迹显示,A375细胞UBE2S基因敲降前后,IFITM1蛋白均未表达,敲降后ISG15蛋白表达上调19.94倍,STAT1蛋白表达上调1.47倍,TNFRSF11B蛋白表达下调79.1%。结论UBE2S可能通过与STAT1、ISG15和TNFRSF11B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黑素瘤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泛素缀合酶类 痣和黑素瘤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STAT1转录因子 泛素结合酶2S ISG15基因 TNFRSF11B基因
  • 简介:摘要上睑凹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缺陷,严重影响眼部美观,成为近年来眶周年轻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对上睑凹陷的发生机制、分类及凹陷程度评估方法作了介绍,对上睑凹陷的矫正方法及其适应证、优缺点和术后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比,以期根据患者上睑凹陷的原因及程度寻找合适的矫正方式。

  • 标签: 眼睑 修复外科手术 脂肪组织 上睑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