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在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甲硝唑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接诊的8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甲硝唑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采用甲硝唑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整体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在甲硝唑药物的基础之上配合对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药物,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甲硝唑 地塞米松 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治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比组30例为常规护理方法,探析组30例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方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探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 早期溶栓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方法 将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数字法随机分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治疗两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更短,治疗两周后中医症候积分更低,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甘草泻心汤 愈合时间 中医症候积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66),对照(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各33例均是随机划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CT、PT、APTT凝血指标改善优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糜烂溃疡口腔黏膜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糜烂溃疡口腔黏膜病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复方曲安奈德治疗,实验组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等数值以及总有效率(97.62%)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糜烂溃疡口腔黏膜病患者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复方曲安奈德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糜烂性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病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ERD患者立位、卧位和餐后2 h的反流参数,探讨不同体位和餐后2 h各反流参数诊断GERD的临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原南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GERD患者200例(GERD组)和非GERD患者61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高分辨率测压、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与组内立位、卧位和餐后2 h反流相关参数。绘制GERD患者立位、卧位和餐后2 h反流参数的ROC曲线,确定其诊断GERD的临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对照组卧位酸反流患者比例高于GERD组[41.0%(25/61)比8.5%(1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P<0.01)。对照组患者立位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酸暴露时间(AET)、最长反流时间、弱酸反流次数均高于卧位[6.00 min(2.00 min,13.50 min)比0.00 min(0.00 min,1.50 min)、16.00次(8.00次,27.00次)比1.00次(0.00次,3.00次)、0.90%(0.33%,1.88%)比0.00%(0.00%,0.30%)、2.00 min(1.00 min,4.00 min)比0.00 min(0.00 min,1.00 min)、7.00次(3.00次,11.00次)比1.00次(0.00次,2.0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5.43、6.61、5.06、3.58、6.24,P均<0.01)。GERD组患者立位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AET、最长反流时间、长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均高于卧位[51.00 min(31.00 min,86.75 min)比8.00 min(1.00 min,42.00 min)、60.00次(48.00次,83.75次)比6.00次(2.00次,19.50次)、7.30%(3.90%,12.10%)比1.50%(0.20%,6.50%)、7.00 min(4.00 min,12.00 min)比4.00 min(1.00 min,17.00 min)、1.00次(0.00次,3.00次)比0.00次(0.00次,2.00次)、7.00次(3.00次,12.00次)比0.00次(0.00次,1.0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92、11.22、6.90、2.56、5.11、11.76,P均<0.05)。对照组和GERD组患者餐后2 h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AET、最长反流时间和弱酸反流次数分别为3.00 min(2.00 min,9.00 min)、10.00次(5.00次,18.00次)、0.90%(0.40%,1.98%)、1.00 min(0.00 min, 3.00 min)、4.00次(1.50次,8.50次)和28.50 min(15.00 min, 54.75 min)、35.00次(24.00次,52.00次)、8.30%(4.32%,15.83%)、6.00 min(3.00 min, 11.00 min)、4.00次(2.00次,7.25次),均高于同组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0、6.33、5.50、3.40、5.71和3.76、9.21、5.76、1.97、10.46,P均<0.05)。200例GERD患者中,125例在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过程中有反流症状记录,立位反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卧位[89.6%(112/125)比65.6%(8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立位酸反流时间预测GERD的准确度最高,AUC值为0.94,临界值为24.5 min,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0%和95.08%;立位酸反流次数、立位AET预测GERD的准确度次之,AUC值均为0.93,立位酸反流次数临界值为39.5次,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95.08%,立位AET临界值为2.75%,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0%和93.33%。餐后2 h AET预测GERD的AUC值为0.91,临界值为4.60%,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9%和95.00%。结论GERD和非GERD患者反流均以立位多见,尤其在餐后2 h内。立位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AET和餐后2 h AET对GERD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均>0.90,可作为分析、诊断GERD更全面的依据。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 立位反流 卧位反流 餐后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价口腔全景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就诊原因不同的687例患者行口腔全景摄片。结果通过口腔全景片的影像资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口腔全景片在口腔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全景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碘仿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临床复诊的254例作根管治疗的患者均采用碘仿+FC(甲醛甲酚合剂)棉捻消毒根管一周后,将碘仿+根管糊剂调合成糊状导入根管作根管充填。结果经三年多的连续观察,有效率为96.32%。结论碘仿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碘仿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并对手术中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曾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手术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对其行综合性护理。结果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主要包括麻醉药物过量、麻醉中低氧以及代谢紊乱;观察组中患者的苏醒延迟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中患者麻醉延迟发生率为19.2%;观察组中患者苏醒时间平均为32.5±15.5min;对照组中患者苏醒时间平均为55.5±18.5min;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80.8%。结论苏醒延迟是一种常见的全麻手术后并发症,应对其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护理,降低麻醉延迟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

  • 标签: 全麻 苏醒延迟 原因 术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