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中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急性脑中风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60例,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加用中医护理,其中主要包括中医情志护理、辩证施护、康复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两组患者全部治疗1个月之后,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中风 中医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急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择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依照患者就诊单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参照组和综合组两个组别,每组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综合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对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各项评分差异不大(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综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要低于参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要高于参照组,其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牙髓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急诊脑外伤患者289例,最终入选219例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220例,入院1 h及住院72 h行心电图,测算P波离散度(Pd)、校正后QT (QTc)、校正后QT离散度(QTcd )、校正后Tp-e间期(Tp-ec )、校正后Tp-e间期离散度(Tp-ecd )及Tp-e/QT比值,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脑外伤组第1天和对照组、第1天和第3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外伤组心电图指标与病情轻重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患者第3天QTc、Tp-ec和Tp-e/QT较对照组及第1天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格拉斯哥(GCS)评分中重度脑损伤患者Tp-ec、Tp-e/QT较评分为轻度者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48±16.58 )vs(130.14±11.86 ),P=0.006 ;(0.29±0.04)vs (0.23±0.03 ),P=0.030]。住院期间出现MACE组患者Tp-ec、Tp-e/QT较无MACE组增大[(149.76±12.52 )vs(128.84±12.47 ),P <0.001 ;(0.30±0.04 )vs (0.21±0.03),P <0.001]。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Tp-e和Tp-e/QT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短期预后的评价和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心电图 Tp-e间期 Tp-e/QT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就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白蛋白(Albumin) (B/A)比值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诊入院的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患者1 120例,最终入选449例符合条件的ANVUGIB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内镜结果,比较30 d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数据。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年龄、平均动脉压、脉率、白蛋白、总蛋白、血尿素氮、血糖水平、GBS、Rockall、AIMS65评分及血尿素氮/白蛋白(B/A)比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B/A比值明显高于存活组[(24.9 ± 16.4)vs. (9.0 ± 8.6) mg/g,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A比值预测30 d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2.08 mg/g(敏感度0.776,特异度0.823), B/A比值≥32.08 mg/g者与B/A <32.08 mg/g者30 d预后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32.229,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A比值(≥32.08 mg/g)是ANVUGIB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 4.87,95%CI 1.94~6.85,P<0.001)。B/A比值、GBS、Rockall和AIMS65评分预测30 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 (95%CI 0.807~0.902),0.849(95%CI 0.796~0.901)、0.657(95%CI 0.576~0.737)、0.828(95%CI 0.774~0.883)。结论B/A比值可作为ANVUGIB患者30天死亡预测的简单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血尿素氮 白蛋白 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 上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镜 预后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