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致死率高的特点。作为一种病情持续进展的慢性疾病,慢性阻塞疾病发作期主要予以患者药物治疗,而稳定期则会采用康复治疗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运动不耐受情况,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慢阻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患者117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7例)和实验组(60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功能指标(FEV1、MMEF、FVC)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慢阻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慢阻肺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约10%会发生ARDS。尽管目前有所改善,但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死亡率依然高达30%~40%。ALI/ARDS是由炎症细胞浸润导致严重的肺泡上皮和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血管通透增加、间质/肺泡水肿的急性炎症过程。ARDS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炎症细胞浸润、氧化应激、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通透改变、细胞凋亡和组织纤维化,涉及到MAPK、NF-κB、AMPK/SIRT1、PI3K/Akt、Nrf2/HO-1、Fas/FasL、Wnt/β-catenin、Notch等多种分子信号通路的激活。本文将对ALI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安全的思考,这些因素都促使着土建结构朝着更具有安全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工程质量是土建结构建设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与土建施工直接相关。在施工时,各个部门应当做好质量把关工作,从而创造出一个可靠的建筑。

  • 标签: 土建工程结构 安全性 耐久性
  • 简介:摘要:工业生产过程中,传统机械化人工作业已经被电气自动化取代,并且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当代生产的必然趋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技术创新,但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是制约技术更新迭代的主要因素,因此,工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首先应确保设备安全稳定,提高生产效益,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 标签: 电气自动化 设备的控制 可靠性
  • 简介:摘要:机车车辆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机车的生产效率,因此对机车的维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机械设备在使用中极易受到腐蚀、磨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隐患。因此,如何保证机车检修的质量和产量,取决于维修工作的质量。本文论述了对机车检修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的重要

  • 标签: 机车检修 设备维修管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复发患儿照顾者的心理体验,为医护人员对患儿家长提供心理护理及照护指导提供依据,以期达到照护患儿的最佳状态。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1日~9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患儿20例,对其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归纳出5个主题,即心情崩溃极度痛苦、陪伴患儿积极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忧虑、家庭经济困难、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温暖。结论急性白血病复发患儿家长经历复杂的心理体验,医护人员要尊重家长及其家庭,及时提供治疗信息,提供家长心情释放的空间,积极建立多方面社会支持,使患儿完成治疗,并维护家庭健康。

  • 标签: 白血病 儿童 照顾者 心理体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非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OR=1.54,95%CI 1.10~2.17,P<0.05)、PLT(OR=0.67,95%CI 0.49~0.91,P<0.05)和FIB(OR=0.56,95%CI 0.40~0.78,P<0.01)与TIC显著相关。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钙血症在老年创伤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 TIC)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中老年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损伤部位、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入院24 h内首次动脉血气分析(Ca2+、K+)、静脉血生化电解质(Ca2+、K+、Na+)、凝血谱[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 FIB)]、血制品使用、临床预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费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血钙水平等相关风险因素在老年TIC早期诊断中效能。结果371例老年创伤患者年龄(72.5±6.8)岁,其中男性248例(66.8%)。TIC组ISS评分高于非TIC组[25(20,34)分vs. 21(16,29)分];TIC组中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和四肢损伤发生率均高于非TIC组,而头颈部损伤发生率低于非TI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C组静脉血生化血钙水平低于非TIC组[(1.97±0.19)mmol/L vs. (2.15±0.16)mmol/L,P<0.001],而动脉血气分析中钙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C组凝血谱中APTT值[(47.6±21.8)s vs. (33.8±4.1)s]、PT值[(18.0±3.9)s vs. (13.7±0.8)s]明显高于非TIC组,FIB值则明显低于非TIC组[(1.7±0.8)g/L vs. (2.8±0.9)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IC组血制品使用率、总费用高于非TIC组,而预后好转率低于非TIC组(69.8% vs. 86.4%,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钙血症是老年创伤TIC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30,95%CI: 3.295~10.314)。生化血钙与老年创伤TIC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 0.728~0.831),最佳截断值为2.06 mmol/L。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早期生化血钙水平降低是发生TIC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纠正老年TIC有助于不断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老年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腰椎胶原酶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术后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在腰椎胶原酶术后功能恢复中的重要。康复训练包括目标明确的训练计划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加强肌肉、提高灵活性和改善核心稳定性。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管理、合理活动与休息安排以及姿势调整等也对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能够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腰椎胶原酶术后的功能恢复离不开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

  • 标签: 腰椎胶原酶术后 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 生活方式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群发弥漫角膜层间炎(DLK)的发病原因、特点和治疗,为预防DLK的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6─8月期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术后出现DLK的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程度、相应的治疗及转归。结果:312眼行SMILE,其中69眼发生DLK,发生率为22.1%。DLK中右眼45眼(占65.2%),左眼24眼(占34.8%)。其中Ⅰ级DLK43眼(占62.3%),Ⅱ级DLK18眼(占26.1%),Ⅲ级DLK 7眼(占10.1%),Ⅳ级DLK 1眼(占1.4%)。7眼Ⅲ级DLK术后第1天即行层间冲洗及激素和抗生素局部滴眼,取得良好效果。68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但是1眼术后第1天确诊为Ⅱ级DLK,未行早期层间冲洗而仅激素和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于术后第5天转为Ⅳ级,术后1年UCVA达术前BCVA。在查找原因中进行器械细菌培养及类毒素培养均为阴性,角膜层间细菌培养阴性,经更换灌注液,更换一次手术用品,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降低飞秒激光能量后,DLK仍不断出现,直至停止使用多种生物酶洗涤剂浸泡及清洗术中器械后,DLK未再群发。结论:多酶洗涤剂对器械的浸泡及洗涤是此次群发DLK的原因。SMILE术后的器械处理过程中不建议使用多种生物酶浸泡及洗涤。SMILE术后早期发生的重度DLK除加强局部激素和抗生素滴眼外,应尽早进行层间冲洗。

  • 标签: 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暴发性 多酶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