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李静静 马舒玉 张慧敏 于慧智 王志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 简介:摘要中枢肥大细胞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等中枢细胞一起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神经疾病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文章综述了生理状态下中枢肥大细胞在神经中参与调节神经发生及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及其异常激活后引起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炎症、应激、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病理过程,为治疗神经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枢肥大细胞 神经系统 神经保护 神经炎症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留置胃管的护理在治疗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选取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红景天苷对睡眠剥夺老龄小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C57BL/6小鼠48只,18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D组)和睡眠剥夺+红景天苷组(S组)。D组和S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小鼠睡眠剥夺模型,S组于睡眠剥夺期间每日腹腔注射红景天苷50 mg/kg,连续3 d。随后3组均行脾切除手术。术后1、3 d分别取8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组和S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D组比较,S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减轻睡眠剥夺老龄小鼠PND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红景天苷 睡眠剥夺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滴鼻对成年人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滴鼻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前30 min采用黏膜雾化装置进行1 μg/kg Dex (100 mg/L)原液滴鼻,C组以同样方式滴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予0.33%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入室后(T0)、臂丛穿刺前(T1)、臂丛穿刺时(T2)、臂丛穿刺后(T3)、切皮时(T4)及手术开始后20 min(T5)的MAP、心率、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T2和T4时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芬太尼使用情况,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并记录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0时,两组患者MAP、心率、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T0时比较,T1~T5时:D组MAP、心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C组MAP、心率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C组比较,T1~T5时,D组MAP、心率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D组T2和T4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 ),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 )。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麻醉满意度高于C组(P<0.05 )。结论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30 min前应用黏膜雾化装置进行1 μg/kg Dex滴鼻,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LIT)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利奈唑胺应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利奈唑胺稳态血药谷浓度(利奈唑胺谷浓度)等数据,根据LIT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LIT组和无LIT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AP患者发生LIT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LIT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4例,男性55例,女性19例;年龄82(73,88)岁;发生LIT者25例(33.8%)。LIT组患者年龄、利奈唑胺谷浓度高于无LIT组[88(81,92)岁比79(70,86)岁,P=0.001;(19.6±10.3)mg/L比(9.8±6.4)mg/L,P<0.001],基础血小板计数(PLT)、基础肌酐清除率(Ccr)低于无LIT组[181(162,212)×109/L比229(169,289)×109/L,P=0.025;31(19,44)ml/(min·1.73 m2)比46(27,65)ml/(min·1.73 m2),P=0.01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Ccr低(OR=0.974,95%CI:0.951~0.998,P=0.035)、利奈唑胺谷浓度高(OR=1.156,95%CI:1.059~1.261,P=0.001)是HAP患者发生LI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AP患者发生LIT的年龄、利奈唑胺谷浓度、基础PLT及基础Ccr折点分别为87岁(敏感度56.0%,特异度83.7%)、15.4 mg/L(敏感度64.0%,特异度87.8%)、189×109/L(敏感度67.3%,特异度68.0%)和45 ml/(min·1.73 m2)(敏感度53.1%,特异度80.0%)。以上述折点为警戒值将患者各分为2组比较其LIT发生率,结果显示年龄、利奈唑胺谷浓度超过警戒值组和基础PLT、基础Ccr、低于和等于警戒值组LIT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比较的另一组(均P<0.01)。结论基础Ccr、利奈唑胺谷浓度、年龄和基础PLT是HAP患者发生LIT的危险因素,其警戒值分别为45 ml/(min·1.73 m2)、15.4 mg/L、87岁和189×109/L,对LIT的发生有较好预测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抗菌药 肺炎 危险性评估 药物监测 利奈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