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合成MRI是一种新兴的定量弛豫技术,能够实现一次扫描同时获得多种定量弛豫图,直接用于组织定量分析。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能实现脑组织分割、容积定量和髓鞘容积测定等功能。基于测得的弛豫值,能够合成多种对比加权图像,包括一些少用的扫描序列,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近年来,合成MRI技术逐渐成熟,已成功应用于全身多个部位。本文主要对合成MRI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定量弛豫
  • 简介:摘要随着合成MRI技术的发展和改进,这一技术在临床多个领域被应用。近年来我国专家积极开展了合成MRI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将合成MRI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骨肌、乳腺、腹部和前列腺等多个部位,较好地体现了合成MRI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但合成MRI的临床应用目前还未能普及。合成MRI可以通过一次扫描,同时获取弛豫定量图谱和多种对比度图像,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助力,并且可以推动MRI大数据库的建立。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合成MRI的优势,积极推进这一技术的落地应用,造福广大患者,助力健康中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定量 弛豫
  • 作者: 王迪 李春媚 俞璐 吴仆射 吴冰 陈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00730,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GE医疗中国磁共振科研部, 北京 100176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合成MRI技术评估脑老化过程中大脑白质体积及弛豫值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检查的健康成年人107名,根据年龄分为20~39岁组(29名)、40~59岁组(31名)、60~79岁组(30名)、≥80岁组(17名)。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扫描,经过后处理获得白质体积、白质体积分数、白质T1值及白质T2值。将各参数值与年龄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使用ANOVA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大脑白质及弛豫参数差异。大脑白质体积与白质T1、T2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脑白质体积(男、女分别统计)、白质体积分数、白质T1值及白质T2值与年龄均呈二次曲线相关趋势[R2分别为0.67(男)、0.42(女)、0.44、0.52、0.25,P<0.001],男性大脑白质体积与年龄有最优拟合度。4个年龄组间男性脑白质体积、女性脑白质体积、白质体积分数、白质T1值及白质T2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大脑白质体积与白质T1值[r分别为-0.69(男)、-0.73(女),P<0.001]及白质T2值[r分别为-0.50(男)、-0.49(女),P<0.001]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合成MRI技术可能成为评估大脑老化过程中脑白质体积及弛豫参数改变的有效定量MRI检查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技术 大脑老化 脑白质体积 弛豫值
  • 简介:摘要合成MRI技术是一种基于多饱和恢复多回波搭配快速自旋回波读出序列,以获取弛豫时间及质子密度定量的定量MR技术。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结构,合成MRI技术在儿童发育及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病变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要注意合成MRI技术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合成MRI技术原理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疾病中髓鞘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髓鞘 合成MRI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伴抑郁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并评估抑郁与脑区灌注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PD患者34例,其中PD伴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 PD-d)患者15例,PD不伴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without depression, PD-n)患者19例;招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PD患者抑郁状态。所有受试者在3.0 T MRI上行T1加权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1-weighted magnetization-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 T1 MPRAGE)及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pCASL)序列扫描,基于MATLAB搭载的SPM12软件生成每个脑区的平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值。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PD组与NC组、PD-n与PD-d组间的各脑区CBF值差异性(FDR校正)。采用偏相关相关分析对PD-n与PD-d组差异脑区的CBF值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PD组右侧壳核、右侧海马、右侧岛叶、双侧顶叶、枕叶、颞叶灰质及白质灌注减低(P<0.05)。PD-d组左侧丘脑、左侧海马、双侧顶叶灰质、双侧枕叶白质、右侧扣带回灌注低于PD-n组(P<0.05),其中右侧扣带回(r=-0.410,P=0.018)、右侧枕叶白质(r=-0.370,P=0.034)CBF值与HAMD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P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脑血流灌注减低可能为PD的基本特征之一,且大脑边缘系统血流灌注减低与PD伴抑郁的发生有相关性。

  • 标签: 帕金森病 抑郁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 作者: 鹿娜 李春媚 李淑华 苏闻 俞璐 吴仆射 陈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北京 100730,通用电气医疗,北京100176,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RI)技术测量和分析大脑的整体体积值和弛豫值,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相关数值的差别。材料与方法纳入28例帕金森病患者[年龄:(67±11)岁;男性17人,女性11人]和28名正常对照者[年龄:(68±9)岁;男性12人,女性16人]。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I上进行合成磁共振成像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MAGiC)扫描。使用SyMRI 8.0后处理软件对合成磁共振成像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后处理,以生成脑分割体积值和弛豫值。结果包括白质体积(white matter volume,WMV)、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脑脊液体积(cerebral spinal fluid volume,CSFV)、髓鞘体积(myelin volume,MYV)、脑实质体积(brain parenchymal volume,BPV)、颅内体积(intracranial volume,ICV)、白质分数(white matter fraction,WMF=WMV/BPV)、灰质分数(gray matter fraction,GMF=GM/BPV)、髓鞘分数(myelin fraction,MYF=MYV/BPV)、脑脊液分数(cerebral spinal fluid fraction,CSFF=CSF/ICV);T1、T2弛豫值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rD),在部分容积超过95%对应组织(白质、灰质或脑脊液)的体素内取平均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评估两组之间的年龄、体积值、体积分数和弛豫值的差异。用卡方检验评估两组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两组之间的年龄(P=0.587)和性别(P=0.181)无统计学差异。体积值和分数方面,帕金森病患者WMV (515.514±71.213 vs. 461.800±64.816,P=0.005)、WMF (43.621±3.788 vs. 40.660±2.844,P=0.002)、MYV (162.257±24.928 vs. 144.611±22.575,P=0.008)和MYF (13.707±1.284 vs. 12.711±1.094,P=0.00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MF (52.868±3.234 vs. 56.011±2.550,P<0.0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GMV、BPV、ICV、CSFV和CSF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弛豫值方面,帕金森病患者的灰质T1 (1604.872±56.038 vs. 1570.553±55.992,P=0.026)、灰质T2 (95.215±3.667 vs. 91.489±5.805,P=0.0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白质T1 (749.786±21.935 vs. 761.379±20.651,P=0.047)和脑脊液PrD (101.149±1.327 vs. 101.842±0.972,P=0.03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脑脊液T1、白质T2、脑脊液T2和白质Pr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合成磁共振成像可以同时获得体积测量值和弛豫值,可以区分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人,给临床诊断方面提供更多定量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脑体积 弛豫值
  • 作者: 韩思圆 李春媚 刘明 张伟 朱锦霞 陈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05,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MR科研合作部,北京 100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方面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行术前常规bpMR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包括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在内的双参数MR图像与病理大切片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探索bpMRI在前列腺癌灶检出方面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前列腺癌灶检出的因素。结果67例患者,病理大切片确认病灶123个,术前bpMRI检出病灶94个,直径>1 cm的癌灶检出率为92.1%,Gleason评分大于3+3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4.3%。癌灶大小(P<0.001)和Gleason评分(P=0.008)分别为癌灶检出的独立预测因子,移行带癌灶检出率与外周带癌灶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pMRI对前列腺癌灶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直径大于1 cm或Gleason评分>6分的病灶敏感性高。

  • 标签: 前列腺癌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癌灶检出 病理大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