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自成立以来,已经持续收集了2014—2017年全国95家胃肠外科中心年度汇报,汇集超13万例胃癌数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数据经验实例,分析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建设,探讨多中心合作和大数据分析胃肠外科诊疗推动。一个完整数据库要成功实现其最终目的,需要有明确目标、持续资金、合格管理团队、数据内容共识、较高完成率以及先进处理系统支撑与配合。具有明确建设目标、并依据目标进行数据库项目建设高质量数据库,在推动临床诊疗水平同时,还被广泛用于风险预测模型开发、审计监管、流行病学研究、卫生服务研究临床假设检验等。如何建立高质量数据库以在临床诊疗中充分发挥其推动力是当前我们面临巨大挑战。尽管我国医学数据库建设刚刚起步,相信今后随着我们对于外科数据库认识、管理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包括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库在内更多数据库将为推动我国、乃至世界胃肠道肿瘤临床诊疗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 数据库建设 胃肠外科
  • 简介:摘要腹腔感染性并发症作为导致二次手术术后死亡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在国内不同医疗中心差异显著。由于缺乏来自全国范围数据,尚无法合理评估并制定相应诊断与治疗策略。为实现并发症规范化登记并为临床研究提供良好数据平台,建立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多中心、前瞻性数据库(PACAGE数据库)。基于全国20家医疗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电子病历报告表(e-CRF)采集网站收集胃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医疗信息,通过现场审计R软件对数据进行核查及清洗。在数据清洗完成后,由主要研究者、数据管理员共同对数据库内数据进行核对评价。当所有数据质询与疑问均已进行校正和解答后,对数据库进行锁定,形成最终PACAGE数据库。PACAGE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结合质量控制结果,其数据质量高,有望成为良好并发症登记临床研究数据平台。

  • 标签: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术后并发症登记 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
  • 作者: 王林 赵玉洲 丁永斌 韩加刚 马君俊 吴永友 汪欣 马腾辉 张洁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武爱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北京 100142,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郑州 4500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 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 200025,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苏州 21500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34,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放射性肠病专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
  • 简介:摘要肠造口手术技术细节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学教材中手术原则存在较大异质性。在回顾腹壁结构腱膜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作者们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一种基于腹壁张力筋膜锁定缝合肠造口技术技术操作细节为:(1)临时性造口选择右腹直肌外缘,永久性造口选择左侧腹直肌内促进粘连;(2)皮肤行适合尺寸圆形开孔(临时性也可一字型),皮下组织深筋膜行钝性分离;(3)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层,钝性扩开肌肉组织,腹横筋膜层水平切开小口后,扩张腹壁隧道至适合尺寸,临时性造口肠袢能恰好无阻力地提出腹壁为适宜,永久性造口稍有阻力为适宜,但均不要预留运针空间以免致死腔形成;(4)永久性造口可考虑在筋膜切线两端单纯或8字锁定缝合,避免慢性筋膜撕裂;(5)肠壁提出后,与皮肤简单固定4~8针;通常临时性回肠造口黏膜可自行翻出,无需外翻缝合;永久性造口可视情况黏膜外翻缝合。理论上讲,该技术可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远期造口疝发生率。期待能够在未来研究中,验证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肠造口制作 腹壁张力 筋膜锁定缝合 造口并发症 造口旁疝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早期胃癌比例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预后改善,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相应提高,胃功能重建手术功能保留手术已成为学术界关注重点。胃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生理通道、储存食物初步消化等。不同手术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留或重建不同生理功能。功能重建手术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以及功能保留手术肿瘤根治性验证是亟待解决问题。中国学者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关注与开展胃癌功能重建及功能保留手术方面的相关研究临床工作,以争取为患者带来更好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功能保留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胃癌治疗研究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多年潜心耕耘终结硕果。过去5年,我国学者在微创外科、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精准智能诊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改善了胃癌治疗效果、减轻了手术创伤,产出了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同期全球癌症生存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胃癌生存改善幅度领先于其他国家。本文梳理我国胃癌外科领域研究脉络,总结阶段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胃肿瘤 微创手术 临床研究 新辅助化疗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综合治疗模式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及远期生存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21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根据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分为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使用R语言“Trimatch”包,以性别、年龄、合并症、体重指数、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Siewert分型为协变量3组进行匹配,卡钳值取0.2;每组29例患者共87例纳入分析。男性82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63岁(范围:38~76岁)。采用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组术后病理学分期,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直接手术组脉管癌栓比例为72.4%(21/29),高于新辅助化疗组37.9%(11/29)(χ2=6.971,P=0.008)新辅助放化疗组6.9%(2/29)(χ2=26.696,P<0.01)。新辅助放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病理T3~4期比例分别为55.2%(16/29)62.1%(18/29),低于直接手术组93.1%(27/29)(χ2=10.881,P=0.001;χ2=8.031,P=0.005)。直接手术组病理N(+)期比例为86.2%(25/29),高于新辅助化疗组55.2%(16/29)(χ2=6.740,P=0.009)新辅助放化疗组31.0%(9/29)(χ2=18.196,P<0.01)。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1%、68.6%41.4%(χ2=4.976,P=0.08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7%、65.1%41.1%(χ2=4.332,P=0.115)。结论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可降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T3~4期、N+期脉管癌栓比例,达到肿瘤局部控制。三种治疗模式预后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化疗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调整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04研究中19家医院收治24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4例、莆田市第一医院3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3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7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例、梅州市人民医院8例、福建省立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例、龙岩市第一医院6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广东省人民医院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193例,女49例;年龄为62(23~74)岁。观察指标:(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ACCI分组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X-Tile软件(3.6.1)分析ACCI分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3年无复发生存率影响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以逐步回归法纳入P<0.05单因素指标临床上与预后密切相关变量。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42例患者中,<50岁28例,50~59岁68例,60~69岁113例,70~79岁33例;合并轻度肝病、伴有终末器官损害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疾病、不伴终末器官损害糖尿病分别为1、1、2、2、6、8、9例。242例患者ACCI为2(0~4)。(2)ACCI分组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比较。X-Til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ACCI=3为最佳分组临界值。根据ACCI最佳分组临界值将242例患者分为低ACCI组(ACCI<3)194例高ACCI组(ACCI≥3)48例。低ACCI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Ⅱ级、Ⅲ级),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肿瘤病理学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化疗周期分别为(58±9)岁,(22.6±2.9)kg/m2,31例,106、85、3例,(4.0±1.9)cm,104、90例,16、29、72、77例,6(4,6)个;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0±4)岁,(21.7±2.7)kg/m2,23例,14、33、1例,(5.4±3.1)cm,36、12例,3、4、13、28例,4(2,5)个;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7、1.98,χ²=22.64,Z=-3.11,t=-2.91,χ²=7.22,Z=-2.21、-3.16,P<0.05)。(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242例患者中,33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局部并发症20例,系统性并发症16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20例局部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12例,吻合口漏7例,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各2例,淋巴液漏1例。16例系统性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1例,心律失常、脓毒血症各2例,肝衰竭、肾衰竭、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尿潴留各1例。33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Ⅳ级分别为3、22、5、2、1例。低ACCI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局部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分别为22、13、9例;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7、7例;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38,4.66,P<0.05);局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CI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比值比=2.32,95%可信区间为1.04~5.21,P<0.05)。(4)随访情况。2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1~46)个月。随访期间,53例患者死亡,13例带瘤生存。242例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3.5%。低ACCI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6(2~46)个月,随访期间,29例患者死亡,10例带瘤生存,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0%;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5(1~42)个月,24、3例,47.4%;两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0.49,P<0.05)。(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ACCI、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病理学TNM分期、术后早期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相关因素(风险比=2.52,3.64,2.62,0.47,2.87,1.90,1.86,21.77,1.97,95%可信区间为1.52~4.17,2.22~5.95,1.54~4.46,0.27~0.80,1.76~4.70,1.15~3.12,1.10~3.14,3.01~157.52,1.11~3.5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CI、肿瘤病理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3.65,11.00,40.66,0.39,95%可信区间为2.21~6.02,1.40~86.73,5.41~305.69,0.22~0.68,P<0.05)。结论ACCI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ACCI、肿瘤病理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年龄 术前合并症 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 术后早期并发症 预后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自诞生至今,深刻地影响了外科、麻醉、护理等专业领域。胃癌围手术期ERAS顺利实施需要提升医务人员ERAS认知接受度,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加强宣教以提高患者依从性,逐步将核心措施纳入临床路径以强化落实。未来仍需努力摸索适合中国国情胃癌围手术期ERAS实施策略。

  • 标签: 胃肿瘤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是目前胃癌研究热点,其预后较差。腹腔游离癌细胞可能是在癌细胞迁移、侵袭转移过程中形成。研究显示,胃癌T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低分化、革囊胃、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手术操作等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获取主要通过诊断性腹腔镜联合腹腔灌洗,细胞病理学检测被认为是其诊断金标准。其治疗策略国内外目前尚不完全一致,包括术前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化疗、腹腔内局部治疗等,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现阶段我国多采用手术后化疗治疗策略,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胃肿瘤 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 机制 检测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成为业界关注学术热点,其中Siewert Ⅱ/Ⅲ型鉴于切缘、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等要求,适宜手术路径及适应证等方面尚在共识中。腹部外科治疗AEG经腹食管裂孔路径(TH)特点是创伤较小,腹腔淋巴结清扫方便,但纵隔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受限。综合当前研究证据及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考虑:选择食管受累距离≤2 cmSiewertⅡ/Ⅲ型AEG采用TH路径治疗为宜,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动AEG精准医疗。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部 外科手术 经腹食管裂孔路径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减少人员流动性管控措施有助于遏制疫情蔓延,但对于诊断与治疗中胃癌患者可能会延长预期等待时间。在充分认识胃癌不同分期特点基础上制订合理院外管理策略,一方面确立有效医患沟通渠道,患者能够在院外得到合理指导;另一方面与患者共同制订、调整治疗策略并充分告知院外注意事项,可最大程度降低疫情肿瘤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胃肿瘤 等待时间 院外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 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53例)非OPM组(48例)。记录患者病理结果,包括组织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术前CT进行分析,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中心位置、累及分区数、累及方位、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模式、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肿大淋巴结,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厚度、肿瘤平均CT值(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差值、延迟期与静脉期CT值差值及肿瘤强化曲线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病理CT征象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OPM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结果OPM非OPM组间肿瘤累及分区数、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强化曲线模式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织学分化程度(OR=0.19,P=0.033)、三分层强化(OR=7.02,P=0.005)、浆膜侵犯(OR=14.27,P<0.001)为OPM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列线图预测OPM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5~0.908),灵敏度为0.566,特异度为0.938,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OPM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P=0.525),。结论Borrmann Ⅳ型胃癌OPM患者原发癌灶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基于组织分化程度、分层强化浆膜侵犯诊断模型评价OPM具有较高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Borrmann Ⅳ型 隐匿性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TNM(cTNM)分期判断病理TNM(pTNM)分期准确性,探索胃癌新辅助化疗潜在获益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确诊为胃腺癌、行开腹或腹腔镜D2胃癌根治手术治疗、且cTNMpTNM确定患者,排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6枚、或既往行胃手术、或术前放化疗者。术前cTNM分期由影像科医生依据腹盆腔增强CT进行判读,术后pTNM分期来自患者术后病理报告结果。比较cTNM分期与pTNM分期符合率并分析pⅠ期患者cTNM分期情况,如cTNM分期组合对应pⅠ期比例<5%,则认为其是新辅助化疗潜在获益人群。进一步研究临床特征与分期符合度之间关系。结果共459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321例(69.9%),女性138例(30.1%),平均年龄60(23~85)岁。cT分期与pT分期符合率从T1~4期分别为82.5%(33/40)、31.1%(28/90)、34.4%(62/180)55.0%(96/149)。cN分期与pN分期符合率N0~3期分别为58.8%(134/228)、22.1%(19/86)、23.6%(26/110)54.3%(19/35)。本研究中,现有分期手段对于淋巴结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4.5%(171/265)69.1%(134/194)。本组cT3~4患者中,对应pⅠ期比例为9.1%(30/329),对应pⅢ期敏感性为94.8%(164/173);本组cT3~4+cN1~3患者中,对应pⅠ期比例为1.4%(3/218),对应pⅢ期患者敏感性为76.9%(133/173)。肿瘤位置与cT/pT分期一致有关[胃食管结合部:64例(56.6%),胃上部:9例(9/17),胃中部:31例(40.3%),胃下部:97例(39.9%),全胃:4例(4/9),χ2=9.845,P=0.043],肿瘤分化程度与cN/pN分期一致有关[低分化:94例(42.3%),中分化:92例(41.1%),高分化:12例(12/13),χ2=13.2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中心回顾性数据,胃癌新辅助化疗潜在获益人群为cT3~4+N1~3期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肿瘤分期,临床 肿瘤分期,病理
  • 简介:摘要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一直是胃外科关注热点与难点。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圆形吻合器、手工缝合等不同方式完成消化道重建临床技术特点及其优缺点,已形成业内共识。但是,针对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安全性评估,目前仍然缺乏足够临床证据。笔者结合目前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医疗中心临床实践,总结并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常用消化道重建方式安全性评估现状及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消化道重建 安全性评估 临床研究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6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3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AE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9例;年龄为(66±9)岁。患者行CT检查获取冠状位轴位图像,确定肿瘤上下缘及食管胃结合部3个层面,导入公式进行Siewert分型。观察指标:(1)CT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2)医师间CT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3)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大体病理学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构成百分比表示。一致性系数Kappa(κ)评价阅读者间诊断一致性,κ≥0.75为一致性非常好,0.40<κ<0.75为一致性良好,κ≤0.40为一致性差。Wilcoxon秩和检验评价CT检查三段公式法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CT检查三段公式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1)CT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进行CT检查,获得冠状位轴位图像确定肿瘤上下缘及食管胃结合部层面并进行Siewert分型。62例患者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判定Siewert Ⅰ型3例,Ⅱ型47例,Ⅲ型12例;经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判定Siewert Ⅰ型3例,Ⅱ型49例,Ⅲ型10例;仲裁后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定Siewert Ⅰ型2例,Ⅱ型48例,Ⅲ型12例。病理学T分期:T1期7例,T2期10例,T3期24例,T4a期14例,T4b期7例。6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为Siewert Ⅰ型2例,Ⅱ型48例,Ⅲ型12例。(2)医师间CT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2位医师运用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定Siewert分型一致性良好(κ=0.74,P<0.001)。(3)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判断:以病理学检查Siewert分型为参照,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Siewert分型准确率为90.3%,一致性良好(κ=0.73,P<0.001)。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Siewert Ⅰ型灵敏度为66.7%(95%可信区间为20.8%~93.9%),特异度为100.0%(95%可信区间为93.9%~100.0%);判断Siewert Ⅱ型灵敏度为97.7%(95%可信区间为88.2%~99.6%),特异度为72.2%(95%可信区间为49.1%~87.5%);判断Siewert Ⅲ型灵敏度为73.3%(95%可信区间为48.0%~89.1%),特异度为97.9%(95%可信区间为88.9%~99.9%)。结论CT检查三段公式法可用于判断AEGSiewert分型,具有较高准确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多排螺旋CT检查 多平面重建 Siewert分型
  • 作者: 王胤奎 陕飞 应项吉 张燕 肖琪严 唐磊 吴齐 李子禹 季加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影像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内镜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3日至2017年11月23日86例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利用腹部CT增强扫描超声胃镜进行肿瘤临床分期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57.8±9.7)岁(范围:32~76岁)。以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分期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临床T分期N分期准确性。采用多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M-AUC)计算两者诊断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者灵敏度。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CT-ycT分期)M-AUC为0.614,超声胃镜诊断T分期(EUS-ycT分期)M-AUC为0.704。胃中部下部癌CT-ycT分期M-AUC分别为0.5990.613,EUS-ycT分期M-AUC分别为0.5580.709。胃小弯非胃小弯肿瘤CT-ycT分期M-AUC分别为0.6300.607,EUS-ycT分期M-AUC分别为0.6160.749。对于CT-ycT1期至CT-ycT4期患者,其CT-ycT分期EUS-ycT分期灵敏度分别为2/18、2/15、52.8%(19/36)、8/13比0、4/15、55.6%(20/36)、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00,P=0.157;χ2=0.08,P=0.782;χ2=0.33,P=0.564)。CT-ycN分期EUS-ycN分期M-AUC分别为0.6540.553。对于CT-ycN0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7/55)比5.5%(3/55),χ2=4.00,P=0.046];对于CT-ycN1、N2、N3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9、1/10、0比1/19、1/10、0;χ2=1.00,P=0.317;后两者P值不可估)。结论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到超声胃镜不耐受性,不推荐常规行超声胃镜检查。

  • 标签: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胃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术前病理结果诊断为胃恶性肿瘤;(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1分:(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5)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为Ⅰ~Ⅲ期;(6)手术方式为完全腹腔镜或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7)消化道重建方式为uncut Roux-en-Y或Billroth-Ⅱ+Braun手术。排除新辅助治疗、中转开腹、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合并症以及病例资料不完整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129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运用1∶1倾向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各有40例入选,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腹腔镜辅助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手术主切口长度更短[(4.1±1.0)cm比(8.5±2.8)cm,t=9.375,P<0.001],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4.0(3.0,4.8)d比5.0(4.0,6.0)d,Z=2.167,P=0.03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6.0(6.0,7.0)d比7.0(6.0,8.0)d,Z=2.323,P=0.020],但术后第1天第2天疼痛评分更高,分别为[2.5(1.0,3.0)分比1.5(1.0,2.0)分,Z=1.980,P=0.048][2.0(1.0,3.0)分比1.0(1.0,2.0)分,Z=2.334,P=0.02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粪时间、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术后总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最大径、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淋巴结阳性总数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5.0%(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9)。结论与腹腔镜辅助技术相比,老年远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手术具有切口更小、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以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优势,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老年 安全性比较研究 腹腔镜手术,完全 手术,腹腔镜辅助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需要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腹腔镜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基于文献报道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IDEAL 2a期研究结果,腹腔镜下纵隔淋巴结清扫边界推荐为:上界(头侧)-心包下壁,下肺韧带;下界(尾侧)-膈肌裂孔(食管胃结合部);前界(腹侧)-心包前下壁,膈肌;后界(背侧)-胸主动脉前壁;左右边界-纵隔胸膜,其质量控制标准仍在探索中。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手术 IDEAL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22家医疗中心收治2 08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8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5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3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9例、福建省肿瘤医院128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04例、潍坊市人民医院10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2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9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8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丽水市中心医院26例、广东省人民医院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3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剔除临床病理资料手术特征资料缺失数据后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P<0.2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患者2 089例,男1 512例,女576例,性别数据缺失1例;年龄为(62±1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3)kg/m2。(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 08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20.728%(433/2 089),生化瘘发生率为19.627%(410/2 089),B级胰瘘发生率为1.101%(23/2 089),C级胰瘘发生率为0。(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2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B级胰瘘患者中,2例引流管放置时间>21 d,予以抗感染治疗;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其中2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1例尝试穿刺引流失败,1例未行穿刺引流,均予以抗感染治疗;1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腹腔积液,但临床表现发热或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均予以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治疗;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胰酶分泌且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延长(中位时间为7 d)。2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未行二次手术治疗。(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BMI,新辅助治疗(无、有)分别为(23±3)kg/m2,1 487例、160例,生化瘘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kg/m2,386例、22例(24±3)kg/m2,22例、1例,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7, χ2=8.269,P<0.05)。(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辅助、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范围(D1、D2、其他),网膜囊切除范围(未切除、部分切除、全部切除),能量设备使用(无、超声刀、LigaSure、LigaSure+超声刀),生物胶使用(无、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37例、624例、292例,24例、1 580例、51例,418例、834例、381例,63例、1 530例、23例、16例,1 431例、201例,(33±14)枚,生化瘘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例、189例、74例,11例、389例、9例,110例、171例、128例,35例、359例、6例、9例,378例、31例,(31±14)枚14例、5例、4例,0、20例、3例,6例、13例、4例,2例、18例、1例、2例,22例、1例,(37±16)枚,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8,9.397,15.023,28.245,8.359,F=4.945,P<0.05)。(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量设备使用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χ2=9.9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168,3.922,9.250,1.030,95%可信区间为0.036~0.789,1.031~14.919,1.036~82.602,1.001~1.059,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较低,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gov注册,注册号:NCT03391687。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胰瘘 影响因素 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