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奈达铂致肺癌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以奈达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1A313G基因型(AA型或AG型)、病理分型(非小细胞肺癌或小细胞肺癌)、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肝损伤和是否合并肾损伤各分为2组,比较其骨髓抑制发生率和不同程度、不同表现骨髓抑制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奈达铂致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6例,男性34例,女性12例。46例患者中30例在应用奈达铂后出现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65.2%,其中Ⅰ~Ⅱ度者20例(43.5%),Ⅲ~Ⅳ度者10例(2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奈达铂后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3/5)高于非小细胞肺癌(17.1%)(P<0.05)。男性肺癌患者应用奈达铂后白细胞减少总体发生率高于女性(58.8%比25.0%,P=0.04);吸烟患者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总体发生率高于既往无吸烟史者(68.0%比28.6%, P=0.01; 64.0%比33.3%, P=0.04);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发生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比9.8%,P<0.01)。吸烟与不吸烟肺癌患者应用奈达铂后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不同病理分型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奈达铂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高(OR=25.00, 95%CI:2.20~284.61, 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中小细胞肺癌是发生重度骨髓抑制、重度白细胞减少、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OR=13.20, 95%CI:-4.67~0.49, P=0.02; OR=22.20, 95%CI:-5.37~0.83, P=0.01; OR=19.49, 95%CI:-5.11~0.82, P=0.01; OR=13.87, 95%CI:-4.89~0.38, P=0.02)。结论病理分型为小细胞肺癌是患者服用奈达铂后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史的男性肺癌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概率更高。

  • 标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铂化合物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幼年皮肌炎(JDM)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JDM患儿的发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612例JDM患儿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及门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估JDM的疗效及转归。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M(Q25,Q75)]表示。结果612例JDM患儿中男性278例,女性334例,男女比例1∶1.2;起病年龄6个月至14岁,中位数为5.4(2.9,8.4)岁。皮疹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患儿均有典型的皮损,96.1%(588例)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症状。肺脏(57.5%,352例)、消化道(38.5%,236例)及心脏(32.5%,199例)为最常受累的脏器。95.5%(584例)的患儿存在肌酶增高。89.5%(534例)的患儿肌电图呈典型的肌源性损害。134例肌活检患儿均呈肌炎性改变。612例患儿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均较好。612例患儿中死亡24例,呼吸系统受累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是JDM患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7.9%(105例)的患儿遗留有远期后遗症,包括钙质沉着70例,肌肉萎缩35例。结论JDM是一种儿童少见疾病,以皮肤损害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脏器功能受累较常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JDM的首选方法,疗效和转归均较好。

  • 标签: 皮肌炎,幼年 随访研究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肿抽吸硬化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选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肿抽吸硬化治疗患者 90 例,其中男 27 例,女 63 例; 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并使用高糖反复冲洗囊腔,预留部分高糖起到硬化作用。 结果 90 例甲状腺囊肿抽吸液送病理检查,均明确为良性病变。经治疗后,甲状腺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总有效率为 96.7 %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 1 个月随访,总有效患者 89 例,占比 98.9 % ,无效 1 例,占比 1.1 % ;术后 3 个月随访,总有效患者 89 例,占比 98.9 % ,无效 1 例,占比 1.1 % ;术后 6 个月随访,总有效患者 88 例,占比 97.8 % ,无效 2 例,占比 2.2 % 。与随访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肿抽吸硬化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囊肿 抽吸硬化治疗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失眠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心内科失眠患者90例,病例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观察组(n=45)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n=45)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患PSQI评分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心内科失眠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升患者睡眠治疗,促进预后。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内科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护理干预手段对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及其相关标准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0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记录与调查。结果:在此次200例患者为期两周的护理干预中,干预前有47%患者被认为是质量睡眠较好(94例);在护理干预进行后,有76%患者被认为睡眠质量较好(152例)。护理干预后相较于护理干预前,患者的睡眠状况有显著性的提高,并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环境干预、心理干预、饮食与药物干预等多重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内科 睡眠质量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 80 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腹部超声)与研究组(腹部联合阴道超声)各 40 例,将各组超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明显优于单一应用腹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妇产科急腹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赠受卵双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赠卵IVF-ET的31例卵巢高反应患者和受卵的3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受卵和赠卵组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种植率(52.05%比58.70%)、临床妊娠率(69.23%比73.91%)、移植周期活产率(61.54%比65.22%)、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87.10%比100.00%)、双胎率(40.74%比48.39%)、活产率(77.42%比96.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卵者<38岁组和≥38岁组相比,种植率(58.70%比40.74%)、临床妊娠率(76.00%比57.14%)及早期流产率(5.26%比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周期活产率(72.00%比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100.00%比66.67%)和活产率(94.74%比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07)。结论赠卵IVF-ET是卵巢早衰、围绝经期、染色体异常及反复IVF-ET失败等不孕患者的有效助孕方法。受卵患者妊娠成功率与赠卵患者相似,不同年龄组的受卵者均可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年轻受卵者活产率更高。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受卵 冻融胚胎移植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胆结石与胆囊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录治疗的 70 例接受诊断的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的图像特点,观察 胆结石与胆囊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诊断胆囊癌的符合率为 77.6%,其中合并胆结石的患者有 61 例,其概率为 87.14% 。结论:在为胆囊癌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着相对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相关性 临床价值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