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疾病患者吸入性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0月黄石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7例;年龄(68.5±2.8)岁;吸烟者20例;病程(12.6±2.2)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5例;年龄(69.5±3.0)岁;吸烟者21例;病程(12.2±2.6)年。对照组选常规方法开展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评价干预后两组间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和依从。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采用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后,其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依从均高于对照组[96.43%(27/28)比64.29%(18/28)、78.57%(22/28)比42.86%(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64、7.487,P=0.003、0.006)。结论采用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指导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的吸入剂使用,能有效提高该类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和依从,该干预模式和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干备"的体外膜氧合(ECMO)系统能否在长达35 d的时间内保持无菌。方法严格无菌条件下组装5套密闭的ECMO系统(MAQUET,BE-PLS 2050),置于百级层流手术间内35 d,在预组装完成当天及第3、7、14、21、28、35天分别于离心泵前、泵后膜前、膜后3个部位使用无菌棉签对管路内取样,做细菌培养。同期对手术间内的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作为对照。最后对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进行分段取样,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结果同期的空气培养均为阴性。除了第35天ECMO环路4膜后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外,余管路内及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取样标本均未观察到细菌菌落生长。结论"干备"的ECMO系统放置于百级层流手术间,28 d内使用是无菌和安全的;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在35 d内是无菌和安全的。"干备"ECMO系统可以缩短ECMO的启动时间,从而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干备 体外心肺复苏 微生物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估X线用于慢阻(COPD)伴间质纤维化(PF)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采集自我院呼吸科的94名COPD伴PF病人,每名对象皆行X线诊断,评估X线诊断法的临床结果与价值体现。结果:借助X线诊断,可获得较高准确率,可反应病情的不同程度与征象,具统计价值,P

  • 标签: X线诊断 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普通人群和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的患者中,糖尿病前期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设计对前瞻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进行meta分析。数据来源截至2020年4月25日PubMed、EMBASE和Google Scholar等电子数据库。方法如果前瞻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报告了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校正后的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对风险比(RR)、优势比或风险比,该研究则纳入分析。数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和95%可信区间(CI)。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和复合心血管疾病,次要结局包括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29项研究,包括10 069 955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普通人群中,中位随访时间9.8年,与正常血糖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RR 1.13,95%CI 1.10~1.17)、复合CVD(RR 1.15,95%CI 1.11~1.18)、冠心病(RR 1.16,95%CI 1.11~1.21)和卒中(RR 1.14,95%CI 1.08~1.20)的风险均增加。与正常血糖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复合CVD、冠心病(CHD)和卒中的绝对风险差异分别为9.59(95%CI 7.36~12.51)、8.75(95%CI 6.41~10.49)、6.59(95%CI 4.53~8.65)和3.68(95%CI 2.10~5.26)每10 000人年。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相比,糖耐量异常人群(IGT)具有较高的全因死亡、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中,经过中位随访时间3.2年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RR 1.36,95%CI 1.21~1.54)、复合CVD(RR 1.37,95%CI 1.23~1.53)、冠心病(RR 1.15,95%CI 1.02~1.29)的风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显著增加,但卒中风险未见统计学差异(RR 1.05,95%CI 0.81~1.36)。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中全因死亡、复合CVD、CHD和卒中的绝对风险差异为66.19(95%CI 38.60~99.25),189.77 (95%CI 117.97~271.84),40.62(95%CI 5.42~78.53)和8.54(95%CI 32.43~61.45)每10 000人年。在ASCVD患者中,所有观察的结局在不同定义下的糖尿病前期,风险均无显著异质(所有P>0.10)。结论在普通人群和ASCVD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均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和适当的管理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内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具有毛刺CT征结块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且结合组织学病理予以毛刺征的观察与评价。结果30例患者中,根据毛刺征显示一般分成2种①长毛刺征6例,其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1例;②短毛刺征24例,其中良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21例。由此可知,恶性病变22例,比率为73.3%,尤以短毛刺征诊断为主。结论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毛刺征是一种主要征象,通常以短毛刺征诊断为主,在显示此征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结块的其他临床表现与特征,可以显著提高恶性肿瘤的确诊率。

  • 标签: 肺内结块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用于慢性阻塞肺病(COPD)伴脑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伴脑病病人80例,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使用BiPAP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尼可刹米治疗,分析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PH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明显比常规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BiPAP以及呼吸的兴奋剂治疗COPD伴脑病病人,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呼吸的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兴奋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途径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1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平滑肌瘤型错构瘤(PLH)患者的CT影像表理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PLH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例患者接受CT检查。单发9例:其中7例呈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示野单发结节灶,边缘毛糙,可见短细毛刺影;多发5例,双散在多发圆形结节状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最大长径为5.9 mm。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14例病理结果均为良性,镜下观察:组织学上边界清楚,见分化成熟的纤维平滑肌组织大量增生呈束状、交织状及旋涡状结构,瘤细胞核细长,两端钝圆,胞质略嗜酸性。在梭形纤维平滑肌细胞之间有衬覆着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的腺管状及裂缝状结构;部分上皮细胞显示杯状细胞化生,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像;未见软骨、黏液、脂肪等间叶成份。结论CT成像能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但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 标签: 平滑肌瘤 错构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通过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详细介绍,结合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乳腺疾病早期发现以及术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全面分析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疾病 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病,累及可表现为多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异常、间质性肺炎和淋巴增生性疾病,还可表现为一些少见的疾病,如淀粉样变、淋巴瘤、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等。本文报道1例干燥综合征继发支气管淀粉样变。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淀粉样变性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观察健脾化痰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抗感染、镇咳化痰等药物,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药量。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脾化痰的中药,实行联合治疗。将12d设定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已经非常明显,观察组的康复情况要比对照组高一些。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要比对照组高,证明健脾化痰重要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脾化痰中药,实行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病痛,并且缩短康复时间,实现有效治疗。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中西医结合
  • 简介: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弱势群体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在利益表达能力和机会方面处于更加严重的权利贫困状态。其利益难于表迭或难于充分表达、诉求的微弱和无力难以影响政治决策,致使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在分析运用“利益表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张海超“开胸验”事件的研究,试图为理解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路径的选择提供一个认知框架。

  • 标签: 弱势群体 利益表达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自我认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43例),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实施纽曼系统护理者设为研究组(43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自我认知水平、生命质量变化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遵医行为。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分别为(4.35 ± 0.36)、(4.26 ± 0.14)分和(12.64 ± 1.05)、(9.27 ± 1.48)分,2组患者护理前疾病自我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44、4.486、3.975,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37.99 ± 8.15)、(37.85 ± 8.91)分和(80.69 ± 4.18)、(72.17 ± 5.94)分,2组患者护理前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14、8.157、4.168,均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研究组患者遵医行为优良率为100.00%(43/43),高于对照组的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479,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适宜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可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水平,改善出院后遵医行为,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并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生活质量 纽曼系统护理 冠心病介入术 疾病自我认知
  • 简介:摘要:档案工作,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早已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肩负着“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工作使命。它出现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贯穿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人人都会与它打交道。可以说,档案记录了社会及个人整个生命的一切活动。

  • 标签: 高校档案工作 重要性 创新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行腰麻手术的肛周疾病患者术后排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均给予围术期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疼痛程度、心理及睡眠状态,并统计术后排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每次排便用时均小于对照组,1 w内排便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及PSQ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周水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出血、便秘、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周疾病手术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排便困难症状、缓解焦虑情绪,降低排便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循证护理 肛周疾病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野战部队人员集中、密度大,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相对较高,用到AED的机会相对较多,分析野战部队配备AED的必要、紧迫,发挥维护官兵的生命健康的作用,为其他野战部队急救工作提供借鉴,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保障。

  • 标签: 野战部队 AED 急救 必要性 紧迫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 CPT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胸廓切开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肺癌和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阶段。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Ⅰ组,173例)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TIVA,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170例)接受0.8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维持BIS在40~50。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对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统计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PTS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疼痛特征和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员组成和围手术期参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镇静和咳嗽状态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CPTS及触痛发病率、术后6个月新发疼痛发病率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NRS评分、主要疼痛特征(针刺痛和酸痛)、止痛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IVA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可降低CPTS的发病率。

  • 标签: 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通心络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CHF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LVEDD及LVEF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EGF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EGF及ET-1水平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能够显著改善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肾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肾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肾骨病的治疗中,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缓解骨痛症状并优化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