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及产后毒症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8例妊娠及产后毒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来源分为产科感染组(30例)及产科感染组(3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感染源及微生物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1)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毒症发生于产前39例(57%,39/68),产后29例(43%,29/68)。产科感染组孕产妇呼吸、肾、肝、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比产科感染组高,多器官功能障碍、心脏骤停、血乳酸水平≥4 mmol/L更常见,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产科感染组,各项指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感染源及微生物学特点:毒症最常见的病因是生殖道感染(37%,25/68);其中,产科感染组以绒毛膜羊膜炎(40%,12/30)最常见,产科感染组以腹腔感染(34%,13/38)居多。诊断为血流感染(BSI)的孕产妇37例(54%,37/68),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多见(70%,26/37),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继发性BSI最常继发于生殖道感染(65%,17/26)。(3)治疗:产科感染组患者ICU入住率、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高于产科感染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2例(47%,32/68)毒症孕产妇行外科手术清除感染源,其中子宫切除术5例。(4)预后:孕产妇毒症的病死率为19%(13/68),产科感染组(29%,11/38)高于产科感染组(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产前诊断毒症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5.5±8.6) d;其中,产科感染组(1.9±2.2) d,产科感染组(7.7±10.3) 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于早、中孕期者(72%,18/25)高于晚孕期者(3/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妊娠及产后毒症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产科感染比产科感染孕产妇并发症更多、病情更危重、预后更差,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妊娠 产后期 生殖道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PTD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2014年5月至2021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门诊规律随访的93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5例(5.38%)被诊断为PTDM。回顾性分析5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5例儿童PTDM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在12~17岁。5例患儿均使用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口服糖皮质激素均在移植后0.5~3.0个月停用。结果PTDM的中位发病时间在肾移植术后17个月(1~46个月)。诊断为PTDM后,2例儿童受者将他克莫司转换为环孢素A,其中1例儿童受者需临时辅助胰岛素治疗,之后2例儿童受者血糖均逐渐恢复正常。3例未转换环孢素A的儿童受者均需依赖降糖药物,1例单服阿卡波糖,1例单服二甲双胍,1例需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中位随访6个月(2~10个月),5例儿童受者血糖控制稳定,血肌酐及尿蛋白较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PTDM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和患儿的诉求制定个体化方案,他克莫司转换为环孢素A可能会逆转糖尿病,不转换时需联合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

  • 标签: 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在鼻窦炎患者的围手术期中使用无缝隙护理方式干预的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择在2021年6月—202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需要行鼻窦炎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研究组则对患者使用无缝隙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护理结束后,研究组的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鼻窦炎 围术期 无缝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践分析健康教育对老年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受门诊换药的的10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50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评分较好。结论:对患者而言,在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病情趋于稳定,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 PICC置管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