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胰腺手术后胰瘘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为期,挑选31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胰腺疾病的患者,其在术后均确诊并发了胰瘘。根据患者并发症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共有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另外8例则采用手术治疗。结果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23例患者中,共20例在发病后30d内治愈,另外3例患者则在发病后100d内治愈。8例手术患者中共5例采取胰瘘管空肠吻合手术,另外3例则开展胰瘘切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效果较好。结论绝大多数胰瘘均可在非手术治疗100d内痊愈,如患者超过该时间内仍未痊愈则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 标签: 胰腺手术 胰瘘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热缺血时间(WIT)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44例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0例,女104例;中位年龄57(23~89)岁;中位体质指数25.6(16.7~36.0)kg/m2;213例伴高血压病,66例伴糖尿病;92例有吸烟史。术前肌酐中位值73(32~170)μmol/L;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值95(33~142)ml/(min·1.73m2)。肿瘤最大径中位值2.5(7~9)cm。344例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阻断方式均为热缺血。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评估WIT与术后eGFR变化百分比[(术后eGFR-术前eGFR)/术前eGFR×100%]的相关性。根据术中WIT将患者分为WIT<20 min组、20 min≤WIT<30 min组和WIT≥30 min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对术前eGFR和肿瘤直径进行校正。结果3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29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2例,嫌色细胞癌11例,其他病理类型12例;病理分期T1a期318例,T1b期18例,≥T2a期8例。344例中WIT<20min组119例,20min≤WIT<30min组146例,WIT≥30min组79例,3组肿瘤最大径[2.1(0.7~5.0)cm与2.8(0.8~6.0)cm与3.0(0.9~9.0)cm]及术后6~12个月eGFR变化百分比[-3.3%(-29.3~43.8)%与-8.5%(-65.0~75.9)%与-9.3%(-42.5~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IT增加,术后eGFR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在30min后曲线逐渐趋于平稳(R2=0.044,P=0.01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术前eGFR基线和肿瘤最大径进行校正后,WIT<20 min组术后eGFR显著高于20 min≤WIT<30 min组(P=0.009)和WIT≥30 min组(P=0.017)。20 min≤WIT<30 min组与WIT≥30 min组术后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结论肾部分切除术中,WIT< 20min的患者术后eGFR水平高于WIT≥20min患者。而当WIT超过20min后,缺血时间的延长不会造成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热缺血时间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后水下轴位调整轴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谱瑞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白内障6例(6眼)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乳化toric IOL植入术,术后出现轴位旋转。术后2~4周进行无黏弹剂辅助的水下轴位调整术。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7~1.0者5眼(83.3%)。轴位调整术前散光残留1.00~1.50 D,术后3个月减少至0.5 D以下。轴位调整术术前IOL轴位与目标轴位相差:11°~15°者4眼,15°以上者2眼;轴位调整术后IOL轴位与目标轴位相差均在5°以下。结论白内障术后行无黏弹剂辅助的toric IOL水下轴位调整术,切口小,无需分离原切口,无黏弹剂的副作用。

  • 标签: 晶状体,人工,散光矫正型(toric IOL) 调整术,轴位,水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6例行手术治疗的颊癌患者同期行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彩色超声多普勒辅助皮瓣设计,根据受区缺损大小及血管的走行、层次和走向,在Scarpas筋膜层以上切取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并转移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观察皮瓣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腹壁浅动脉皮瓣面积5.0 cm×7.0 cm~7.0 cm×9.0 cm,皮瓣厚度0.5 cm~1.3 cm,平均0.8 cm,血管蒂长度6.0~9.0 cm。其中4例同时吻合腹壁浅静脉和伴行静脉,2例仅吻合腹壁浅静脉。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颊部外形良好,张口度正常,无明显臃肿,无需二期手术。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功能无损伤。结论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供区损伤小、瘢痕隐蔽、颊部不臃肿,张口度恢复满意,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颊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瘫患者术后采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并结合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术后存在残余痉挛的患者,按家长是否同意行肉毒毒素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治疗,治疗组则采取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结合常规术后康复的治疗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MAS、CSI和GFMCS评估,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MAS、CSI、GMFCS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注射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瘫术后下肢痉挛患者效果显著,能更好促进功能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肉毒毒素 残余痉挛 脑性瘫痪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P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脊柱中心住院的93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及手术相关资料等,并记录术后PI发生情况。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1.9%(39/93)的患者发生术后PI,伴随厌食、腹胀、恶心、呕吐和腹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6/39)、61.5%(24/39)、59.0%(23/39)、30.8%(12/39)和20.5%(8/39)。二项Logistic回归显示,直腿抬高运动(OR=3.582,P=0.023)、术后首次进食时间(OR=1.209,P=0.027)、质子泵抑制剂(OR=6.820,P=0.002)、截骨术(OR=5.516,P=0.007)是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AIS患者术后PI发生率较高,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腹胀和恶心;直腿抬高运动、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质子泵抑制剂、截骨术是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青少年 麻痹性肠梗阻 脊柱侧凸 术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对患者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每组50例。 比较各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根据数据比较结果确定护理舒适度的值。结果:舒适护理组护理满意度、Barthel、QMFR指数比常规护理组高;舒适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IPSS、RU指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持续膀胱冲洗 满意度